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政策与市场共振 我国三氯蔗糖行业盈利有望回归理性 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或持续改善

一、三氯蔗糖为当前公认的最理想、应用前景最优的人工甜味剂,其需求长期处于快速增长趋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三氯蔗糖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三氯蔗糖,俗称蔗糖素,属于第五代人工高倍甜味剂。其生产以蔗糖为原料,甜度约为蔗糖的600倍,是当前公认的最理想、应用前景最优的人工甜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涉及碳酸饮料、酒类、调味汁、焙烤食品、乳制品等 400 余种产品。

目前市场常见甜味剂品种性能指标比较

名称

甜度倍数

甜价比

安全及局限性

备注

蔗糖

1

0.19

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不适用于糖尿病及肥胖人士等

天然糖类甜味剂

葡蔔糖

0.8

0.17

天然糖类甜味剂

甜菊糖

200

1.11

安全性尚未普遍承认,后味发苦,需复配使用

天然非糖甜味剂

木糖醇

1.2

0.01

安全性较好,无显著不良反应

糖醇类甜味剂

糖精

500

12.5

后苦味重,存在引发肿瘤风险,西方多国禁用

第一代人工甜味剂

甜蜜素

50

3.85

引发多种疾病风险,西方多国禁用

第二代人工甜味剂

阿斯巴甜

200

2.5

稳定性差,被美国FDA拒绝批准使用,苯丙酮尿症患者不宜使用

第三代人工甜味剂

安赛蜜

200

3

异味较重,需要与其他甜味剂复配

第四代人工甜味剂

三氯蔗糖

650

2.95

已经具备甜价比优势

第五代人工甜味剂

纽甜

6000

20

热稳定性差,调配技术要求高

第六代人工甜味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三氯蔗糖自产业化落地以来,依托良好的应用前景,其市场需求长期呈快速增长趋势。相关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三氯蔗糖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复合年增长率(CAGR)约为20%,显著高于同期人工甜味剂行业(12% - 14%)整体的增速水平;并预计2025-2030 年,我国三氯蔗糖需求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8.8%-12.3%左右。这一增长态势主要由以下几大因素驱动:一是三氯蔗糖在不同应用领域的渗透率逐步提升;二是对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等具有安全风险的人工高倍甜味剂的替代进程持续推进;三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因糖摄入过多而患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加强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控,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和监管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为三氯蔗糖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从下游消费结构来看,饮料是我国三氯蔗糖最大应用领域,占比达 59%;餐桌调味品、个人护理用品及烘焙食品位列其后,三者占比相同,均为 12%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二、我国是全球三氯蔗糖生产与销售大国,目前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特征

我国是全球三氯蔗糖生产与销售大国。从产能来看,目前全球三氯蔗糖名义产能已超 3.05万吨,其中约90%的产能集中在中国。从产量来看,2023年我国三氯蔗糖产量约2.1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7.5%。从内销量来看,2023年我国三氯蔗糖约为‌4527吨‌‌,占比全球比重‌26%‌,仅次于美国。

不过,受三氯蔗糖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与行业高盈利的双重驱动,2021-2022 年企业扩产意愿强烈,行业由此开启一轮大规模扩产周期。在此背景下,我国三氯蔗糖总产能从2019年的1.28万吨大幅攀升至2024年的3.48万吨,也使得市场逐渐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展望未来,三氯蔗糖属于《环境保护综合名录》中的“高污染”产品,在能耗双控及配套政策约束下,扩产行为或将受到严格监管和限制。在此背景下,三氯蔗糖新产能投放或更趋谨慎,供给过剩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三、政策与市场形成共振,我国三氯蔗糖行业有望逐步回归理性盈利区间

受产能供给集中释放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自20229月起,我国三氯蔗糖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据统计,2023年我国三氯蔗糖均价为16.8万元/吨,同比降低56%。进入2024年其价格继续下跌,截至当年86日,国内三氯蔗糖厂家报价已降至10万元/吨,较2023年同期下降33.33%。同时当年其行业平均毛利为-1.6万元/吨,毛利率为-16%,处于近六年来的历史最低位置。

在此背景下,2025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等部门相继出台整治低价无序竞争的政策措施。在政策引导下,三氯蔗糖生产企业自发成立行业联盟,通过产能调控、价格协商等方式维护市场秩序。

随后20258月,行业迎来集中提价:86日至7日,康宝生化、金禾实业、科宏生物、新琪安四大巨头率先同步上调报价至17.5万元 / 吨;仅半个月后,四家企业于821日再次联动调价,将报价提升至 18.5 万元 / 吨,单轮涨幅超5.7%,较202410万元/吨的低点暴涨 85%

尽管仍处于底部运行区间,但经历短期波动后,三氯蔗糖行业价格已逐步企稳。截至20251010日,三氯蔗糖价格在14万元/吨,与2025930日的价格持平。预计随着供需格局持续优化,行业将逐步回归理性盈利区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四、金禾实业、世龙实业等龙头企业有望迎来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

随着行业价格逐步企稳、市场秩序趋于规范,金禾实业、世龙实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凭借规模效应、成本控制及行业协同优势,有望迎来盈利能力的持续修复与改善。

一方面,三氯蔗糖行业的扩产周期主要集中于头部企业,中小产能因技术门槛、环保压力及盈利承压逐步退出市场。这一过程中,行业总产能稳步提升的同时,市场集中度持续向龙头靠拢——以产能为统计口径的 CR3(行业前三企业产能占比)从2019年的74.22% 稳步提升至2024年的 83.33%,寡头主导的市场格局愈发稳固。

另一方面,高集中度为行业自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行业盈利处于底部区间时,龙头企业凭借一致的利益诉求,更易通过行业联盟达成限产、挺价等协同自律措施,有效避免了中小产能无序竞争导致的价格战。例如2025年四大巨头(康宝生化、金禾实业、科宏生物、新琪安)同步提价的动作,正是依托高集中度实现的行业共识,既快速扭转了价格低迷的局面,也为龙头企业的利润修复打开了空间。

此外,头部企业在产能调控、库存管理等方面的协同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价格的稳定性,减少了短期波动对盈利的冲击,为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WW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六氟化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且集中 钨粉价格暴涨引致成本承压

我国六氟化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且集中 钨粉价格暴涨引致成本承压

我国六氟化钨产能快速扩张,2020-2024年实现35.5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行业产能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其中中船派瑞2024年产能占比接近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5年以来,由于供应趋紧,钨矿及钨粉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六氟化钨行业成本压力凸显。目前,我国六氟化钨市场仍维持净进口格局,但贸易逆差额已

2025年11月18日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成效显著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成效显著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行业起步晚但发展快速,2019-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67%,国产化成效显著,部分品类实现反超。同时行业仍存短板,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国产替代空间依旧广阔。

2025年11月17日
电解液添加剂:供需错配驱动价格暴涨 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电解液添加剂:供需错配驱动价格暴涨 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目前行业内常用的电解液添加剂主要有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丙烷磺酸内酯(PS)等。其中VC和FEC凭借优异的性能表现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两类添加剂,二者合计占据添加剂市场65%的份额,应用占比位居行业前列。

2025年11月15日
我国纯苯产能全球占比提升 行业供给能力持续强化且集中 进口量仍高速增长

我国纯苯产能全球占比提升 行业供给能力持续强化且集中 进口量仍高速增长

纯苯作为石油化工核心基础原料之一,我国已构建起覆盖原料端、生产端、应用端的完善产业链。行业呈现产能产量双升、全球占比持续提升的态势,且区域与企业集中度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纯苯下游需求受多领域驱动快速增长,表观消费量增速领先产能与产量增长,且叠加多重因素推动,进口量快速增长,而出口市场尚未有效打开。

2025年11月14日
政策与市场共振 我国三氯蔗糖行业盈利有望回归理性 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或持续改善

政策与市场共振 我国三氯蔗糖行业盈利有望回归理性 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或持续改善

我国是全球三氯蔗糖生产与销售大国。从产能来看,目前全球三氯蔗糖名义产能已超 3.05万吨,其中约90%的产能集中在中国。从产量来看,2023年我国三氯蔗糖产量约2.1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7.5%。从内销量来看,2023年我国三氯蔗糖约为‌4527吨‌‌,占比全球比重‌26%‌,仅次于美国。

2025年11月13日
我国苯乙烯价格下行 自给率提升驱动进口收缩、贸易格局优化显成效

我国苯乙烯价格下行 自给率提升驱动进口收缩、贸易格局优化显成效

我国苯乙烯已构建完整高效产业链,上游依赖纯苯等原料,中游以乙苯脱氢法为主导工艺,下游应用多元。行业经历产能快速扩张后,2023年末进入过剩阶段,2025年计划扩能或加剧压力,且产能集中于华东等区域。2025年纯苯降价削弱成本支撑,叠加产能过剩压力,苯乙烯价格整体下行。同时,自给率提升推动苯乙烯进口规模快速收缩,贸易格局

2025年11月13日
我国有机硅行业扩产周期或进入尾声 供给格局优化与价格回归可期

我国有机硅行业扩产周期或进入尾声 供给格局优化与价格回归可期

近年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下游电子、电力、新能源等领域需求的带动下,我国有机硅需求量保持了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有机硅表观消费量从106.2万吨提升至181.6万吨,CAGR为11.3%。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有机硅表观消费量162万吨,同比增长5.5%。

2025年11月12日
我国金属萃取剂行业:锂电池回收将构筑增长新动能 康普化学为龙头

我国金属萃取剂行业:锂电池回收将构筑增长新动能 康普化学为龙头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与电化学储能产业蓬勃发展,强力拉动我国锂电池出货量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为143.0GWh,2024年已增至1214.6GWh,2020-2024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0.72%。锂电池主要包括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正极主要成分为镍钴锰酸锂或镍钴铝酸锂)、锰酸锂电池等。

2025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