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行业面临问题及原因分析(图)

        一、行业面临问题

        尽管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当前商业健康保险仍面临着渗透率低、规模狭小、产品结构偏倚、区域失衡、谱系狭窄的问题。而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源既包括产业本身的特性制约、行业体制的束缚,也包括保险公司本身的滞后。

        当前我国健康险市场尚处发展初期,相关数据较为匮乏,精算数据库较为薄弱,专业健康保险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在售健康险产品结构失衡,以重大疾病定额给付险、住院医疗费用补偿型保险和住院津贴类,而高额医疗费用保险、护理保险、收入损失保险、综合医疗保险以及各类转向医疗服务险种近乎空白。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是健康险面临的发展问题。

        从规模看,我国健康险人均支付水平、支付占比仍低,对卫生费用补偿作用有限。截止2017年底,健康保险保费密度316元、保费深度0.5%,医疗费用承担占比2%。而同样社会健康模式下的德国2015年商业健康险保费密度3742元,保费深度1.2%,医疗卫生费用承担占比10%,分别为我国10倍、2倍、6倍。

        从区域看,购买力集中于北京及长三角、珠三角发达省区,而中西部地区居民购买力偏弱。2016年北京、上海、广东保费密度均高于300元/人,而广西、贵州、西藏三地健康险密度均在100元/人以下。值得注意的是,购买意愿与购买力并不完全等同。除北京、上海、广东以外,黑龙江、四川、新疆也有较高的商业健康保险购买意愿,健康险保费支出占GDP(保费深度)均高于0.55%,而以上地区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比重均较低。由此可见,健康险区域发展的不均背后,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更有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等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与社会保障资源分布不均紧密相关。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商业健康保险行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图表:健康险密度分布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健康险深度分布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各地区健康险分布及影响因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谱系看,占商业健康保险比重逾80%的重疾险和医疗保险谱系狭窄,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在保障范围上覆盖有限,缺乏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需求的产品供给。重疾险仅包括合同约定的有限病种,不能完整覆盖基本医保目录以外的疾病。而医疗险也以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为主,仅提供事后补偿,缺乏病情监测和健康管理。另一方面,长期护理和失能收入补偿险匮乏。同时,前期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结构呈现“寿险化”特征,设计集中在分红、保费返还上,寿险化、意外险化倾向明显。尤其在失能险、长期护理险上,中短期返还现象较为普遍。这一趋势在2016年《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及2017年《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后得到了抑制。

        二、影响我国健康险行业发展的行业原因

        1、原因1产业局限:逆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选择与道德风险是拖累我国健康险行业发展的行业原因。与寿险保寿命不同,健康险保身体健康状况,风险发生率更高,因此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选择现象更为严重。应对逆选择,保险公司根据投保人情况进行风险选择,将高风险群体排除在外,或者加以高昂的保费和苛刻的条款,导致低收入群体、慢病患者无法投保。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公立医院在医疗系中的垄断性,加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商业保险公司获取健康信息途径有限,难以就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谈判,更难以监督诊疗行为。在扭曲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下,医方道德风险加重,医药费居高不下,从而导致商业健康保险创新开发积极性降低,保障功能缺失、出现寿险化倾向。

        2、原因2体制限制:公立医院垄断与社保资源分配失衡

        在我国公立医院垄断化经营的医疗服务体系中,保险公司处于交易弱势地位。“以药养医”的现状使得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且逐年攀升,而优质医生在二、三级医院的高度集中造成了患者垄断,商业保险公司因此不得不承担高昂医疗费用。此外,社保资源也存在分配不公问题。高收入群体城镇居民保险受益超过低收入参保人群,基本医保补偿呈现累退特性,因此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保险公司主要目标群体——中高收入群体对健康险的需求,同时低收入群体又基本医疗保障不足。

        3、原因3公司滞后:成本控制乏力与产品创新不足

        健康险的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高理赔工作量,以及险种风险分布的特点都决定了健康险经营技术高、监管成本大的特性。由于健康险突出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保险公司需要投入大量核保成本尽量降低风险。此外,由于缺乏和医疗机构、基本医保的数据对接和共享机制,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精算数据库无法得到扩充,也因此制约了健康险的产品创新。同时,与医疗机构的脱节使得商业医疗保险理赔停留在传统模式,无法掌控医疗费用、无法参与医疗管理,并因此承担较高的核赔成本。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Y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市场正进入“全员合规”严监管周期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市场正进入“全员合规”严监管周期

受益于促消费政策的落地显效、资本市场回暖以及技术驱动下,自2023年以来,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呈现持续复苏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3.9万亿元,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政策趋严下加速整合与出清 相关机构出海谋增量

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政策趋严下加速整合与出清 相关机构出海谋增量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繁荣、移动支付普及以及跨境交易增加,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速,并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凭借其便捷、高效、安全的支付体验,使得我国的支付市场成为国际领先的支付市场之一。2020-2024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市场保持良好的发

2025年07月26日
政策推动我国财税数字化改革深入 企业需求爆发 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政策推动我国财税数字化改革深入 企业需求爆发 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对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指用信息技术重塑企业,用科技为企业赋能,财税数字化聚焦推动企业财务规范化自动化与税务合规高效。我国中小微企业群体庞大,财税行业合规需求爆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企业数量达6122.6万户,同比增长5.1%。此外,截至2024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1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2025年07月23日
“无废城市”建设提速下固废处理行业迎良机 各类固废利用量、利用率正不断提升

“无废城市”建设提速下固废处理行业迎良机 各类固废利用量、利用率正不断提升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固废的产生量急剧增长,使得固废处理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固废处理行业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07月19日
百亿市场!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 供需不平衡下数字化成重要趋势

百亿市场!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 供需不平衡下数字化成重要趋势

心理健康问题成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国内对心理疾病的干预不足。随着国家对国民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和发展,预计2025年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规模达百亿级。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在此背景下,数字化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

2025年07月05日
跨境电商B2B出口行业:品类结构性扩张 新兴市场成增长引擎 AI应用下强者恒强

跨境电商B2B出口行业:品类结构性扩张 新兴市场成增长引擎 AI应用下强者恒强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B2B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市场正经历结构性扩张,产品品类从消费品主导向“消费+工业”双轮驱动跃迁。

2025年07月04日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作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我国高度重视气象服务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气象服务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数量快速增长。气象服务应用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025年06月26日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焚烧方式优势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垃圾数量、占用较少的土地面积,并且焚烧后有部分能源可被回收利用。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超26000万吨,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垃圾焚烧发电需求。当前,我国垃圾焚烧厂平均负荷率约为60%,4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而国内资源变得稀缺,越来

2025年06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