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绿色低碳下我国煤化工行业正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各细分领域经济效益差异明显

1.煤化工行业正从传统煤化工为主,向传统与现代煤化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转变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实现煤综合利用的工业过程。作为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涵盖传统与现代两大领域,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煤化工以煤焦化为主要生产方式,产品体系包括煤制合成氨(尿素)、焦炭、煤焦油、电石和焦炉煤气等。现代煤化工则以以煤气化、液化为核心工艺,主要产品包括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等,代表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发展方向。

传统和现代煤化工对比情况

对比项目 传统煤化工 现代煤化工
生产方式 以煤焦化为主要生产方式 以煤气化、液化为核心工艺
主要产品 焦炭、煤焦油、电石和焦炉煤气等 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等
特点 传统煤化工技术发展较早,投资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大规模应用;主要产品集中在焦炭、 合成氨、甲醇等基础化工原料,下游延伸产品较少,产业链较短。 工艺及产品技术含量较高;聚焦清洁转化与高附加值产品
环保性能 能耗高,碳排放量大,废水废气治理难度大 清洁转化技术先进,资源利用率高,碳排放控制较好
应用领域 主要应用于化肥、钢铁冶炼、通用塑料、燃料等领域 交通运输、生物医药、高端化工、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当前,我国煤化工行业正从传统煤化工为主,向传统与现代煤化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转变。传统煤化工由于技术成熟度高、投资门槛相对较低,曾长期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和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煤化工的市场占比正逐步下降。与此同时,现代煤化工凭借其技术创新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通过采用先进的清洁转化技术和高效环保装备,聚焦清洁转化与高附加值产品。以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四大核心产品为例,2015-2024年间产能实现显著增长:煤制油从318万吨增至931万吨,煤制天然气从31.03亿立方米提升至74.55亿立方米,煤制烯烃由514万吨扩张到1972万吨,煤制乙二醇则从230万吨增长到1143万吨。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展现了现代煤化工强劲的发展势头。

当前,我国煤化工行业正从传统煤化工为主,向传统与现代煤化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转变。传统煤化工由于技术成熟度高、投资门槛相对较低,曾长期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和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煤化工的市场占比正逐步下降。与此同时,现代煤化工凭借其技术创新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通过采用先进的清洁转化技术和高效环保装备,聚焦清洁转化与高附加值产品。以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四大核心产品为例,2015-2024年间产能实现显著增长:煤制油从318万吨增至931万吨,煤制天然气从31.03亿立方米提升至74.55亿立方米,煤制烯烃由514万吨扩张到1972万吨,煤制乙二醇则从230万吨增长到1143万吨。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展现了现代煤化工强劲的发展势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煤化工行业加速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正经历深度调整

煤化工行业作为典型的高能耗、高水耗产业,是我国工业领域碳排放的重点管控对象。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从能效约束、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多个维度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在政策引导和标准提升的双重驱动下,全行业加速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煤耗、能耗、水耗等关键生产指标持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例如:2019年到2024年,煤制油单位煤耗从4.9吨下降到3.7吨,单位水耗从8.8吨下降到6.6吨;煤制烯烃单位煤耗从6.1吨下降到4.7吨,单位水耗从15.8吨下降至15.0吨。

我国煤化工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1年10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 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2022年2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 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 发布的《现代煤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明确:到2025年,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行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分别达到30%、50%、30%,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2022年3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 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按照生态优先、以水定产、总量控制、集聚发展的要求,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
2022年1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 水利部 关于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黄河流域钢铁、铁合金、焦化、现代煤化工等行业企业为重点,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加强节能法律法规、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围绕黄河流域煤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通过流程降碳、工艺降碳、原料替代,实现生产过程降碳。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提高重点行业技术装备绿色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水平。落实“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碳排放强度控制等要求,推动重化工集约化、绿色化发展,严格控制现代煤化工产业新增产能。
2023年6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 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引导现有现代煤化工企业实施节能、降碳、节水、减污改造升级,加强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能效、水效、污染物排放标准引领和约束作用,稳步提升现代煤化工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2023年6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 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 对此前明确的炼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烧碱、纯碱、电石、乙烯、对二甲苯、黄磷、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炼铁、炼钢、铁合金冶炼、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电解铝等25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对本次增加的乙二醇,尿素,钛白粉,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子午线轮胎,工业硅,卫生纸原纸、纸巾原纸,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针织物、纱线,粘胶短纤维等11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6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2024年5月 国务院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到2025年底,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在日趋严格的环保政策要求下,煤化工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一方面,中小型煤化工企业面临日益加大的环保合规压力,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治理标准持续提高,使得这些企业在环保设施投入和运行维护上面临较大资金压力,部分中小企业可能因难以承担高昂的环保成本而被迫退出市场。另一方面,行业正加速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工作,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强化监管执法等方式,促使能效水平低、环保设施不达标的生产装置有序退出。这一调整过程虽然给部分企业带来生存压力,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优化行业结构,推动产业向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煤化工行业正不断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我国煤化工行业正不断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通过产业链深度拓展持续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方向升级演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例如,以电石为原料,经乙炔→BDO(1,4-丁二醇)→PTA等工艺路线,可生产PBAT可降解塑料、TPU弹性体、NMP锂电池溶剂等高附加值产品。煤制乙二醇则可进一步加工为高性能聚酯、生物可降解材料等。这种产业链延伸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有效增强了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在煤化工领域:重点支持发展煤基可降解塑料、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等新型材料,推动甲醇、烯烃等基础化工原料的高值化利用。同时强调推进费托合成油、煤焦油中环烷烃、含氧化合物、芳烃等高值组分的综合利用,发展特种油品、高端碳材料、橡胶助剂以及农药、染料、医药中间体。该方案的出台不仅为煤化工行业未来三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还将有力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领域纵深拓展。

4.煤化工行业各细分领域经济效益存在明显差异

我国煤化工行业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特征,各细分领域经济效益存在明显差异。例如:2019-2024年煤制油实现强势逆转,从亏损1亿元转为盈利58.9亿元;煤制天然气同样扭亏为盈,利润总额由-21亿元提升至17.5亿元;煤制乙二醇明显改善,利润从-17亿元增长到7.6亿元;而煤制烯烃则出现利润回调,从58亿元降至35.3亿元。这种分化态势反映出不同技术路线的市场适应性和成本竞争力差异。

我国煤化工行业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特征,各细分领域经济效益存在明显差异。例如:2019-2024年煤制油实现强势逆转,从亏损1亿元转为盈利58.9亿元;煤制天然气同样扭亏为盈,利润总额由-21亿元提升至17.5亿元;煤制乙二醇明显改善,利润从-17亿元增长到7.6亿元;而煤制烯烃则出现利润回调,从58亿元降至35.3亿元。这种分化态势反映出不同技术路线的市场适应性和成本竞争力差异。

数据来源: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绿色低碳下我国煤化工行业正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各细分领域经济效益差异明显

绿色低碳下我国煤化工行业正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各细分领域经济效益差异明显

我国煤化工行业正从传统煤化工为主,向传统与现代煤化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转变。传统煤化工由于技术成熟度高、投资门槛相对较低,曾长期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和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煤化工的市场占比正逐步下降。

2025年07月28日
“限塑令”带动聚乳酸(PLA)行业需求激增 国内龙头正崛起 贸易逆差或将收窄

“限塑令”带动聚乳酸(PLA)行业需求激增 国内龙头正崛起 贸易逆差或将收窄

随着人们对环境日益关注,全球对生物塑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聚乳酸市场创造了增长机会。从国内市场看,中国自2020年起逐步升级“限塑令”,要求到2025年重点城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显著减少,快递包装、外卖餐具等领域明确要求使用可降解材料,而聚乳酸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环保特性,成为首选材料之一。

2025年07月25日
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具有原材料优势 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下游核心增量市场

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具有原材料优势 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下游核心增量市场

钕铁硼永磁材料属高性能的稀土材料,由于它具备高剩磁、高矫顽力、高磁能积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能发电、节能家电和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目前,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和产量,具有生产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原材料优势,2023年产量为25万吨,同比增长10%。长期来看,随着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节能降耗及环保标准的提

2025年07月25日
我国导电浆料行业分析: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市场技术迭代将加快

我国导电浆料行业分析: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市场技术迭代将加快

近年来,我国导电浆料下游市场整体呈现回暖或增长的趋势。未来,随着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及物联网设备普及,将持续推高导电浆料的市场需求。同时,伴随应用场景拓展,导电性、导热性及稳定性等性能要求将全面提升,高性能导电浆料产品需求量将持续扩大。

2025年07月25日
雅鲁藏布江工程开动!我国水电站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振 市场长期成长性确定

雅鲁藏布江工程开动!我国水电站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振 市场长期成长性确定

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雅鲁藏布江下游规划5座梯级电站、装机容量6000-7000万千瓦。据长江水利数据,此次开工建设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共规划5座梯级电站,装机容量预计为6000-7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kwh,以外送消纳为主,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纳米材料行业:政策支持技术革新 市场具备进一步发展空间 纳米膜增长潜力大

我国纳米材料行业:政策支持技术革新 市场具备进一步发展空间 纳米膜增长潜力大

全球纳米材料市场持续扩容,2024年全球纳米材料市场规模增长至1562亿美元。从地区分布情况看,欧美为全球纳米材料主要市场,总占比达61.8%;亚太地区在环保意识和科技发展下对特殊材料需求愈发强烈,从而成为全球第三大纳米材料市场,占比达26.6%。

2025年07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