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三五“期间我国芳烃产业增速或将回落

  作为世界纺织大国,2015年我国涤纶消费量高达3704万吨,然而在这一庞大市场的上游——芳烃对二甲苯(PX)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6%,产业链“前抑后扬”,利润在进口过程中流失。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芳烃产业链增速将明显回落,但PX对外依存度将在目前56%的基础上大幅攀升,PX仍是整个产业链上利润最大的产品。”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在8月10日召开的2016年中国芳烃产业链发展大会上指出。

  国务院办公厅8月3日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将显著增强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的保障能力作为发展目标之一。芳烃产能不足的矛盾急需缓解。

  进口56%凸显供需失衡

  PX主要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PTA再进一步被用于聚酯纤维(涤纶)、非纤维聚酯产品如聚酯瓶片和聚酯薄膜等产品的生产。

  作为芳烃产业链的核心,我国PX产量存在巨大缺口。中国工程院钱旭红院士表示,2015年我国PX表观消费量2081万吨,其中进口量1165万吨,比2014年增长16.8%,对外依存度高达56%。今年1~6月,我国PX进口622万吨。

  尽管如此,但国内“邻避效应”的僵局一时难以打破,我国PX产能建设受到制约。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优化咨询中心副主任骆红静指出,未来中国仍将大量进口PX,预计到2020年中国仍有600万吨以上的进口量。

  中国的脚步放缓,周边国家的产能却在大幅增长。数据显示,全球PX产能保持较快增长,其中3/4的产能集中在亚洲。“这些产能的目标正是整个中国市场。”钱旭红院士说。目前,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已成为我国PX的主要进口国(地区),占总进口量的90%。

  供需关系的失衡,让我国企业在PX的进口中无法拥有话语权。由于PX消费量和对外依存度的持续增长,国际市场上PX价格不断上涨。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PX价格近60天累计上涨5.89%。

  “PX生产的下游产品关系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如果长期依赖进口,高企的原料成本最终会转嫁为消费者的生活成本。”钱旭红院士说。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芳烃市场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评估报告

  成套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钱旭红院士所提到的生活成本涉及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衣服、床单、窗帘、矿泉水瓶等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其源头都是PX。

  中国工程院曹湘洪院士曾经算过一笔账:1吨PX相当于12亩地所产的纤维,100万吨PX项目相当于1200万亩地。在我国耕地资源紧张的背景下,靠土地来解决人民的用度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纤维加工量5300万吨,其中涤纶纤维消费量3704万吨,已经占总量的70%。

  由于PX的不可替代性,我国相关企业多年来坚持对安全、环保、高效技术的研发。“PX是低毒化学品,安全性和汽油相当,而且生产工艺成熟,安全可控。”钱旭红院士说。

  目前,我国PX生产技术已经跻身世界前列。2015年,中国石化“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吴巍介绍,该技术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芳烃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也“近零排放”。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设备平稳运行。多项单元技术已在国内广泛应用,并已推广到东南亚和东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打破僵局需要政企联动

  PX的低毒性近两年已经在各种媒体上多有宣传,现在容易遭遇质疑的已不是产品本身的化学性质,而是进入生产环节后,生产流程是否可靠,企业的管理是否值得信赖。

  “PX项目无法落地,问题不在于PX本身,而在于政府信息不透明,在于民众对化工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信任。”钱旭红院士认为,要想消除这种不信任感,需要政府和企业更多的努力,要从产业布局入手,改进石化项目的规划管理,把项目的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统筹衔接,并且公开透明。

  在这一任务中,政府的角色主要是统筹规划、舆论引导。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指出,近年来,国内陆续发生多起因PX等项目建设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不仅严重损伤了政府公信力,而且损害了石化产业声誉,对产业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该方案要求,各级部门要加强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及时发布产业发展动态,积极回应舆情热点和公众合理关切。

  根据该方案,新建对二甲苯项目应布局在产业基地内,按照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的要求建设。对二甲苯装置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及以上,氢气和重整抽余油等副产品实现综合利用。

  消除不信任感,打破僵局,需要政府和企业长期联动努力。对企业而言,加强科普宣传,主动接受政府和民众监督是主要的途径。中国石化等多家子公司实现重要设备、地点的实时环保数据监测,并且将监测数据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同时,中国石化提倡子公司开门办企业,通过举办公众开放日、走进当地社区等活动加强与周围居民的沟通,普及石化知识,征求意见和建议,并欢迎监督。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聚丙烯扩产带动成核剂行业需求增多 厂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呈和科技处龙头地位

聚丙烯扩产带动成核剂行业需求增多 厂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呈和科技处龙头地位

近年来,国内聚乙烯、聚丙烯持续扩产,带动成核剂市场需求快速增多。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聚乙烯、聚丙烯产能分别为3431万吨、4369万吨,同比增长5.86%、9.39%。2024年我国成核剂需求量为1.3万吨,同比增长18.18%。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POE行业:汽车轻量化带来发展机遇 多家企业积极推进产能布局

我国POE行业:汽车轻量化带来发展机遇 多家企业积极推进产能布局

我国POE行业长期面临较高的技术准入门槛,核心难点集中在三大关键技术领域:茂金属催化剂研发、高碳α-烯烃制备以及聚合工艺优化。这些核心技术长期被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等国际化工巨头所垄断。由于技术积累不足且产业化起步较晚,在2023年之前我国POE产品完全依赖进口,产业发展严重受制于人。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电石下游消费以PVC为主但占比渐下降 行业新旧产能更替持续推进

我国电石下游消费以PVC为主但占比渐下降 行业新旧产能更替持续推进

我国电石下游消费结构呈现高度集中的特征,PVC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电石在PVC生产领域的消费占比从2020年的84%逐步下滑至2024年的78.84%。近年来,在政策调控和产能过剩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电石行业新旧产能更替持续推进。这一结构调整使得行业产能呈现波动,2024年降至4121万吨,同比小幅下降1.0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PTMEG行业:下游消费以氨纶为主 产能快速扩张 进出口均价同步下跌

我国PTMEG行业:下游消费以氨纶为主 产能快速扩张 进出口均价同步下跌

我国PTMEG产能从2021年的89.7万吨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15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75%。产量则由2019年的55.4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77.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58%。这一供给端的良好表现既受益于上游BDO原料供应保障体系的持续完善,也得益于下游氨纶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此外,自2022

2025年07月09日
政策支持+成本下降 可生物降解餐饮具行业有望快速渗透 市场将趋向集中

政策支持+成本下降 可生物降解餐饮具行业有望快速渗透 市场将趋向集中

根据数据,全国小吃快餐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807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9368亿元,预计2024年全国小吃快餐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截至 2023 年底,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 5.4 亿人,占网民整体的 49.9%,已达到较高的渗透水平。新茶饮市场规模由 2018 年的 534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10

2025年07月08日
我国丙酸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快速增长

我国丙酸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快速增长

2019-2023年,我国丙酸行业经历了显著的产能扩张,产能从7.7万吨跃升至16.7万吨。进入2024年后,行业产能增长进入平稳阶段,产能稳定维持在16.7万吨水平。目前我国丙酸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2024年扬子石化-巴斯夫与鲁西化工两大龙头企业合计占据国内89.22%的产能份额。

2025年07月08日
我国PBAT行业产能增速放缓 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PBAT行业产能增速放缓 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在“限塑令”政策持续推动下,我国PBAT行业迎来“扩能潮”,2019-2023年实现64.6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不过,在2024年其产能增速大幅放缓,同比增长仅3.55%,较上年同期(66.19%)大幅收缩62.64个百分点。虽然PBAT作为环保材料具有广阔的替代前景,但受多重因素制约,当前国内市场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

2025年07月07日
我国ABS行业:产能过剩明显 利润、产量均下降 亏损幅度扩大

我国ABS行业:产能过剩明显 利润、产量均下降 亏损幅度扩大

2020-2024年,我国ABS行业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产能扩张周期,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97%。但2022年以来,其产能利用率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到2024年已降至60%左右的低位,反映出明显的产能过剩局面。预计2025年行业产能过剩压力或进一步加大。

2025年07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