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加大技术创新 推动肥料行业提质增效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复合肥料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当前复合肥料行业已进入质量、品牌、技术、服务等综合竞争阶段,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联合创新、联合发展,加快新产品、新技术转化应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处长李少华在日前召开的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希望创新联盟围绕行业发展瓶颈、技术研究开发、产品生产推广等重点任务,加强协作创新、联合攻关,不断提高联盟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水平,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瓶颈”问题亟待破解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化肥的生产、消费大国,我国的肥料产业面临着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弱、资源环境约束日趋紧张、肥料利用率低、过量施肥、盲目施肥等问题。据了解,我国化肥利用率仅为30%~40%,发达国家达到60%,个别国家达到90%左右,每年化肥流失造成的损失就达1000亿元,残留于农田的化肥致使土壤板结变硬、有机物弱化、微量元素失衡、作物病虫害日趋严重。

 

  我国化肥企业还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包括产能过剩、复合肥利用率低等。这些年对肥料的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也提出了要求,包括农业部提出的零增长,工信部提出的转型升级,科技部的“十三五”重点研发的关键项目等,都对整个产业的升级、技术创新提出了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成立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快高效复合肥料的研发应用、推广应用、系统服务,成为加速农业科技技术联合创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落实化肥农药“两减”目标的重要途径。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地肥料处处长仲鹭勍表示,当前肥料使用中还存在过量施肥、不合理施肥的普遍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2015年开始各级农业部门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扎实开展2020年肥料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全国建立200个肥料减量增效的示范点,积极开展农企合作,积极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推动利用高效缓释新型肥料,转变使用方式,提高化肥利用率。

 

  仲鹭勍认为,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实现化肥零增长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企业参与。发展高效复合肥料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综合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是落实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防治农业污染的重要举措,发展潜力很大。

 

  融合互联提质增效

 

  面对困难,肥料企业要开展合作,尤其是创新产学研等合作方式,组建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共同攻克行业重大关键技术,加快新产品、新技术转化应用。

 

  国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创新高效复合肥料科技发展模式,合力解决农业发展瓶颈问题,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李少华表示,复合肥料创新资源不够聚集,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整个肥料的发展方向,要在专用、高效、环保、复合、功能等方面提出要求,联盟的成立,能够把行业重要资源结合在一起解决问题,是化肥减量增效,是深化农业科技改革、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事件。

 

  据悉,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后,将重点围绕加快高效复合肥料的研发应用、推广应用、系统服务,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全面开展高效复合肥料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二是全力开展高效施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大力开展农业新服务的推广应用。

 

  李少华认为,在机制创新方面,联盟聚焦创新资源整合,创新主体融合,创新环节结合,搭建了多学科协同、科企合作、上中下衔接三大创新平台,为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等问题做出了新探索,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支撑。

 

  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表示,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成立,将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机制,集聚行业优势创新资源,突破行业发展关键重大技术,推动我国高效肥料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肥料施用零增长、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发展动力和支撑。

 

  技术先导联合创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白由路表示,现在合成氨企业有472家,有250家生产规模小于8万吨/年,磷酸企业有90多家,80%小于10万吨/年,非复合肥企业4400多家,但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处长辛景树表示,2017年要继续贯彻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肥料的减量增效。

 

  中国磷复合肥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修学峰表示,复合肥料占整个肥料施用量的50%~60%,工艺亟待优化,加大现有工艺的节能、降耗、减排力度,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降低肥料施用以后的副作用,把减排工作贯穿到肥料产品创新的内容里去。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太光呼吁,聚合行业力量,承担社会责任,打造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技术创新的平台。共同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把行业资金、技术、品牌等同步,在资本方面深度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跨越产业发展障碍,共同走出行业困境,实现行业联合发展。共同进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高效复合肥料产品创新等技术,产品示范推广模式的研究。优化精准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高效复合肥料市场规模健康发展,为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和行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环氧乙烷行业产能结构调整明显 民营企业崛起 下游消费格局正转型

我国环氧乙烷行业产能结构调整明显 民营企业崛起 下游消费格局正转型

近年来我国环氧乙烷产能不断扩张,至2024年达到944万吨,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稳健增长。同时行业呈现两大显著特征:一是产能结构调整明显,民营企业产能占比持续提升;二是下游消费结构正经历重要转型,从相对单一的应用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025年05月20日
我国甘油行业:成本与需求博弈 市场价格跌势显现但仍盘踞高位

我国甘油行业:成本与需求博弈 市场价格跌势显现但仍盘踞高位

进入2025年,虽然上游高价压力仍存,但由于下游市场需求不旺,新订单稀少,中间商们纷纷采取低价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不过对比2024年,市场价格仍旧盘踞高位。有数据显示,2025年3月19日,我国95%含量的甘油市场均价为6950元/吨,相较于上一周下降4.79%;与月初相比,价格下跌3.47%;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涨了

2025年05月19日
我国硬脂酸行业生产布局高度集中化 贸易逆差额连续三年大幅缩减

我国硬脂酸行业生产布局高度集中化 贸易逆差额连续三年大幅缩减

在主要原材料棕榈油价格上涨带动下,2024年我国硬脂酸市场年均价攀升至9269元/吨。而受制于高端产能不足和原料依赖双重瓶颈,我国硬脂酸实际产量无法完全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仍依赖进口补充。不过随着产能释法和生产工艺的持续优化,2024年我国硬脂酸呈现“进口量减、出口量增”态势,贸易逆差额连续三年大幅缩减。

2025年05月15日
我国DMF行业开工率持续低于50% 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出口“量增价跌”

我国DMF行业开工率持续低于50% 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出口“量增价跌”

2022-2023年我国DMF行业经历扩能潮,2023年产能同比大增60.75%。不过到2024年其产能增长大幅放缓,同比增长仅2.91%。虽然我国DMF产能持续上升,但需求端却未能同步跟进,导致产能过剩明显,供需矛盾加剧。2023-2024年间,行业开工率持续低于50%,价格也一路下行。出口方面,我国DMF出口呈现“

2025年05月14日
我国脂肪醇行业供不应求 对外依存度超60% 产品价格或将继续高位震荡

我国脂肪醇行业供不应求 对外依存度超60% 产品价格或将继续高位震荡

截至2024年我国仅有圣德华星、嘉化能源、江苏盛泰、德源高科、恒翔化工等7家脂肪醇生产企业,合计产能维持在61万吨左右。

2025年05月14日
正丙醇行业:产量有所增加但仍存缺口 市场价格或上升 反倾销政策下进口量显著下降

正丙醇行业:产量有所增加但仍存缺口 市场价格或上升 反倾销政策下进口量显著下降

国内正丙醇主要用于生产醋酸正丙酯,其次是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相比之下,环保溶剂市场应用占比较小,但在绿色环保政策背景下,正丙醇在溶剂以及醋酸正丙酯领域需求均存在稳定增长空间。

2025年05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