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生物饲料的定义及主要种类

         生物饲料的概念于2000年被提出,但当时并没有明确界定。

         2013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明确了生物饲料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产业的重点产品之一,并明确界定了生物饲料包括: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酵母源生物饲料,高活性生物发酵饲料,饲用氨基酸添加剂和酶制剂,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添加剂,无抗全价生物饲料,生物活性肽及抗菌肽,新型饲料蛋白和酶制剂,饲料用寡聚糖和生物色素,幼龄动物专用饲料,昆虫动物源类的抗病毒感染饲料用缓控释补充剂,植物提取添加剂,生物药物饲料添加剂等。

         2013年11月,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明确了生物饲料的定义,其将生物饲料定义为: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为对象,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利用微生物工程发酵开发的新型饲料资源和饲料添加剂的总称。其种类主要包括饲用酶制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功能性蛋白肽、功能性氨基酸、有机微量元素、植物与微生物提取物、益生元、发酵和酶解饲料以及其他生物技术相关产品。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对生物饲料的界定基本与发改委发布的生物饲料的内涵一致。

         生物饲料包括微生物制剂、酶制剂、饲用氨基酸、发酵饲料、植物提取物等,以下主要描述两种主要生物饲料产品,具体如下:

         ①微生物制剂

         人们常把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上的益生菌称为微生物制剂,因此,微生物制剂又称益生菌。

         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将益生菌定义为“摄入量足够时对机体产生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

         根据研究表明,微生物制剂具有维护动物肠道健康、缓解不良应激、改善畜舍环境、调节机体脂肪代谢和改善畜产品品质等功能,因此,微生物制剂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抗生素的生物饲料产品,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制剂在日本和欧美较早就开始应用在家畜养殖上。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并开始使用饲用微生态制剂,2009年,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公布允许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微生物菌种有46种。在1991年,日本活菌剂用量已达1,000吨,其中Toyoi菌是被使用最多的菌株,酪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次之。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饲料行业市场运营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此外,英国及许多欧洲国家在2006年1月,欧盟全面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后,微生物制剂成为其有效的替代品3。我国在微生物制剂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相对滞后一些,但近年来发展较快。根据我国农业部2013年公布的《饲料添加剂目录品种目录》,批准使用的微生物类添加剂达34种。目前,我国应用比较多微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光合细菌等。

         随着我国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在饲用抗生素使用所导致的弊端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微生物制剂的开发与应用必将受到重视。根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的相关统计,我国微生物制剂的产量已从2010年的7.3万吨提升至2013年的10.8万吨,复合增长率达13.95%,增长速度较快。未来,随着代谢工程、生物技术、发酵工程与微生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微生物制剂在畜禽绿色养殖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②酵母源生物饲料

         酵母源生物饲料是以酵母为生物原料或载体,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并结合微生物发酵工程,而获得的一系列与酵母相关的具有特定营养或功能的天然的、安全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产品。酵母源生物饲料主要分为食品及工业副产物,如以酵母细胞或酵母细胞中某些组成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如啤酒酵母粉,石油、淀粉、造纸、味精等食品和工业废酵母;酵母细胞壁多糖、酵母有机微量元素和酵母水解物;酵母产品,如活性酵母菌和酵母培养物。根据农业部2012年6月发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酵母相关产品包括食品酵母粉、酵母水解物、酿酒酵母培养物、酿酒酵母提取物、酿酒酵母细胞壁等。

         酵母源生物饲料作为一种优质的蛋白类资源,在稳定饲料品质、改善动物消化道健康、强化动物免疫水平、减少动物应激、提高动物生长性能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微生态学和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酵母源生物饲料在动物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除了单一作为单细胞蛋白原料外,酵母作为生物饲料已经开发出作为益生菌的活性干酵母产品,增强动物免疫力的酵母细胞壁免疫多糖、提高采食量和动物生产性能的酵母酶解物产品、微量元素酵母产品如酵母硒、酵母铬等,大大减少了微量元素的毒性和提高了微量元素的利用率,表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酵母源生物饲料的生产公司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洲少数国家,如法国乐斯福和英联马利等。国内酵母行业,最主要的企业为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其2015年年度报告,2015年,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酵母及深加工产品的生产量达18.29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排名国内第一。

         鉴于酵母源生物饲料作为一种优质的蛋白类资源,在促进禽畜健康养殖、提高禽畜免疫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国家产业政策对绿色安全的生物饲料的大力支持,酵母源生物饲料在畜牧养殖行业中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聚丙烯扩产带动成核剂行业需求增多 厂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呈和科技处龙头地位

聚丙烯扩产带动成核剂行业需求增多 厂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呈和科技处龙头地位

近年来,国内聚乙烯、聚丙烯持续扩产,带动成核剂市场需求快速增多。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聚乙烯、聚丙烯产能分别为3431万吨、4369万吨,同比增长5.86%、9.39%。2024年我国成核剂需求量为1.3万吨,同比增长18.18%。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POE行业:汽车轻量化带来发展机遇 多家企业积极推进产能布局

我国POE行业:汽车轻量化带来发展机遇 多家企业积极推进产能布局

我国POE行业长期面临较高的技术准入门槛,核心难点集中在三大关键技术领域:茂金属催化剂研发、高碳α-烯烃制备以及聚合工艺优化。这些核心技术长期被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等国际化工巨头所垄断。由于技术积累不足且产业化起步较晚,在2023年之前我国POE产品完全依赖进口,产业发展严重受制于人。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电石下游消费以PVC为主但占比渐下降 行业新旧产能更替持续推进

我国电石下游消费以PVC为主但占比渐下降 行业新旧产能更替持续推进

我国电石下游消费结构呈现高度集中的特征,PVC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电石在PVC生产领域的消费占比从2020年的84%逐步下滑至2024年的78.84%。近年来,在政策调控和产能过剩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电石行业新旧产能更替持续推进。这一结构调整使得行业产能呈现波动,2024年降至4121万吨,同比小幅下降1.0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PTMEG行业:下游消费以氨纶为主 产能快速扩张 进出口均价同步下跌

我国PTMEG行业:下游消费以氨纶为主 产能快速扩张 进出口均价同步下跌

我国PTMEG产能从2021年的89.7万吨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15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75%。产量则由2019年的55.4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77.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58%。这一供给端的良好表现既受益于上游BDO原料供应保障体系的持续完善,也得益于下游氨纶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此外,自2022

2025年07月09日
政策支持+成本下降 可生物降解餐饮具行业有望快速渗透 市场将趋向集中

政策支持+成本下降 可生物降解餐饮具行业有望快速渗透 市场将趋向集中

根据数据,全国小吃快餐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807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9368亿元,预计2024年全国小吃快餐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截至 2023 年底,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 5.4 亿人,占网民整体的 49.9%,已达到较高的渗透水平。新茶饮市场规模由 2018 年的 534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10

2025年07月08日
我国丙酸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快速增长

我国丙酸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快速增长

2019-2023年,我国丙酸行业经历了显著的产能扩张,产能从7.7万吨跃升至16.7万吨。进入2024年后,行业产能增长进入平稳阶段,产能稳定维持在16.7万吨水平。目前我国丙酸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2024年扬子石化-巴斯夫与鲁西化工两大龙头企业合计占据国内89.22%的产能份额。

2025年07月08日
我国PBAT行业产能增速放缓 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PBAT行业产能增速放缓 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在“限塑令”政策持续推动下,我国PBAT行业迎来“扩能潮”,2019-2023年实现64.6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不过,在2024年其产能增速大幅放缓,同比增长仅3.55%,较上年同期(66.19%)大幅收缩62.64个百分点。虽然PBAT作为环保材料具有广阔的替代前景,但受多重因素制约,当前国内市场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

2025年07月07日
我国ABS行业:产能过剩明显 利润、产量均下降 亏损幅度扩大

我国ABS行业:产能过剩明显 利润、产量均下降 亏损幅度扩大

2020-2024年,我国ABS行业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产能扩张周期,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97%。但2022年以来,其产能利用率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到2024年已降至60%左右的低位,反映出明显的产能过剩局面。预计2025年行业产能过剩压力或进一步加大。

2025年07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