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国防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壁垒及未来发展趋势

导读:中国国防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壁垒及未来发展趋势。军工技术取决于其可靠性,其次才是适用性和先进性。非军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要对企业的生产设备、人员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相应的改进,实行国防网络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双轨制。

参考《2016-2022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竞争态势及十三五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一)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技术壁垒

       军工技术取决于其可靠性,其次才是适用性和先进性。非军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要对企业的生产设备、人员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相应的改进,实行国防网络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双轨制。由于民用产品的技术指标和军品标准的差异,极易出现产品不符合要求的现象,一旦按照军品要求检验不合格,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损失。

       2、资质壁垒

       国防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因其应用领域的特殊性,出于保密技术安全的考虑,对承制单位实行生产许可管理。参与军品生产的企业必须获得“四证”,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和二级保密资格单位证书。获得上述资质需要经过一套严格的审查程序,申请过程漫长,对于进入军品的民营企业是极大的挑战。业内参与产品研制的生产厂家主要是国内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军工型科研院所、军工集团及少数具备军品供应资质的民营企业。

       只有在完成自身体系、制度建设前提下,才有资格进行军工资质的申请,而且资格认证本身的长周期及先后顺序的规定与要求增加了认证的难度。因此,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3、人才壁垒

       国防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只有掌握了其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并拥有持续研究开发能力的技术团队,才能在该行业中处于有利地位。目前国内的军用信息安全高端人才主要集中于大的安全厂商以及军队所属的研究机构,其共同特点是数量稀少、聘用成本较高、具有国防网络装备生产资质的企业普遍对其核心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管控能力。这使得新进入者在人才稀缺的情况下,无法在短期内突破研发领域中的技术难关,从而难以形成自身的技术或差异化优势。

       (二)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军工产品的定价主要在成本加成的基础上,与客户协定后,根据相关管理办法规定的审价机制最终确定。

       由于国防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进入该行业需要硬性的准入资质,同时,相关业务领域技术密集度高,后发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赶超。而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逐步推进,与国防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政策和规范不断出台,国防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从而使得该细分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在一定时期内将保持稳定,相应的产品利润水平也将保持相对稳定。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使得军事斗争所面临的信息安全形势愈发严峻,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信息安全事件给国家安全和军队的正常运作带来了大量的损失,信息安全愈发受到政府和军队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新技术也为维护国防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了新的手段,从而也为国防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发展空间。

       1、国防网络信息系统的合规及安全管理产品形成新的市场增长点,信息安全在国防网络信息系统中的核心战略地位和重要性日渐增强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逐步推进,与国防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政策和规范不断出台,国防网络信息系统对类似于检查评估、上网行为管理、安全审计等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此外,在早期的安全加固、系统评估、值守呈现普遍化的情况下,国防网络信息系统在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对于业务安全评估、安全度量、软件安全生命周期、Saa S(软件即服务)化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强,形成了新的市场增长点。随着国家和行业政策、监管的不断加强,与国防网络信息系统相配套的合规和安全管理产品也会不断普及,从漏洞扫描延伸出的漏洞管理产品、基线核查产品和安全审计产品等都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2、创新性的安全运维服务或云安全服务会成为国防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新兴增长点 单纯依靠产品无法彻底解决用户安全问题,用户更加关心厂商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随着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军队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信息安全意识的提升以及军工产品领域向民营企业的不断开放,未来安全运维服务以及云安全服务等创新性的服务会为军队用户提供更加完善、及时的服务。

       3、信息安全产品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集成的安全解决方案将成为用户首选 由于军队信息系统巨大的规模及其拓扑的复杂性,许多功能单一的信息安全产品越来越无法满足军队客户的信息安全保障需求。这将促使国防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将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由于国防网络信息系统待命时间长,担负的责任重大,因此需要尽量减少系统维护与调试的时间,对于持续性出现的新型安全威胁,军工客户普遍期望安全信息系统对于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出现的信息安全威胁提供一个预反应机制,以便能够全面解决军队所属组织机构安全管理、国防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以及主动应对不断升级的威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构筑AI世界的“beplay下载软件
基石”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向综合竞争力加速演进

构筑AI世界的“beplay下载软件 基石”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向综合竞争力加速演进

当前,全球数据标注市场呈现出二元格局:欧美国家凭借技术生态与自动化工具,掌控产业链上游与高端环节;而亚太地区则依托人口红利,成为全球标注外包的主力军。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数据标注产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在国家级战略与七大标注基地的规划引领下,依托庞大的内需市场(如自动驾驶超千万公里的数据需求),驱动产业从依赖“人海

2025年11月18日
政策、技术与需求三重驱动 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提速 行业全链条自主可控已初步形成

政策、技术与需求三重驱动 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提速 行业全链条自主可控已初步形成

卫星互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获得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国务院、工信部等国家部门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与鼓励政策,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政策支撑。如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计划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适时开展商用试验,实现全球范围内宽带

2025年11月18日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赛道——我国量子计算行业产业化落地将按下“加速键”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赛道——我国量子计算行业产业化落地将按下“加速键”

随着全球量子竞赛白热化与外部技术封锁加剧,量子计算已从前沿探索步入以“自主可控”和“应用落地”为核心的产业深水区。在“十五五”规划的战略指引下,中国量子计算行业正面临从实验室技术指标竞赛,迈向市场价值验证的关键转折点,全产业链的协同突破刻不容缓。

2025年11月12日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当下,在AI技术迭代与人口结构变革的双重浪潮下,情感陪伴的边界正被重新定义。当独居老人对着beplay下载软件 音箱诉说孤独,当职场青年在深夜向AI倾诉压力,当儿童与虚拟伙伴分享成长烦恼——“人类专属”的情感陪伴,正悄然走向“人机共生”的新阶段。在这场变革中,AI情感陪伴行业逐渐兴起,正以惊人速度崛起,成为科技与人文交汇的焦点。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持续扩张,企业对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日益重视,ERP软件市场需求强劲,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2016-2024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从49.77万套增长至127.68万套,预计2025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将增长至139.48万套,同比增长9.2%。

2025年10月28日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计量检测技术服务作为“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与“工业的眼睛”,是保障国民经济各行业质量、安全与创新的核心技术支撑。当前,在产业升级、法规趋严与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该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5年10月25日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随着量子科技被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量子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硬件产业在强烈的国家意志与政策资金支持下快速崛起。行业呈现出“国家队”、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同台竞技的活跃生态,并在超导、光量子、离子阱三大技术路径上并行发展,正以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参与全球前沿科技竞逐。

2025年10月15日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目前已在能源探测、脑成像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量子精密测量将加速渗透至国防安全、精准医疗、航空航天等高价值领域。预计到2035年,全球量子精密测量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44.97 亿美元,其中下游应用规模或将达到 17.99 亿美元。

2025年10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