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3年我国武器装备市场发展变动情况分析

  导读:2013年我国武器装备市场发展变动情况分析,进入武器装备市场的供给主体仅限于军工企业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研制和生产基本分开,专业分工明确。市场需方为军队,国家作为调控者,起到了协调、管理和监督作用,推动武器装备市场合理运转。

  武器装备是一种特殊商品,像普通商品一样,其生产与消费必须经过市场这个中间环节,这就是武器装备市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表现为供需双方之间的博弈,影响商品交换价格的波动。在我国,武器装备的价格由军方代表国家与承制单位议定,不断变化的武器装备市场对价格的影响是直接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武器装备市场的现状,提出价格工作的对策建议,旨在提高武器装备价格工作的有效性。

  我国武器装备市场的现状

  武器装备市场是由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类型以及市场运行机制构成的有机整体,它随着国家政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

  近年来,我国的武器装备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进入市场的供给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进入武器装备市场的供给主体仅限于军工企业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研制和生产基本分开,专业分工明确。市场需方为军队,国家作为调控者,起到了协调、管理和监督作用,推动武器装备市场合理运转。

  目前,武器装备的需求方没有变化,这是由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的。近年来,由于国家的积极推动,武器装备的生产者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不仅限于完成武器装备研制的事业任务,还组织各种武器装备的试生产或批生产,这个已经被军方接受和认可。2005年国务院(国发20053号)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规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非公有制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从那时起,除了过去的国字号军工企业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外,军队良好的信誉和挑战高精尖技术的冲动吸引了众多的民营企业、军队和地方院校参与到武器装备科研和生产领域。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直接导致武器装备市场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据悉,目前我军武器装备竞争性采购项目已占全部采购项目的25%,引入民营企业参与竞争,收到了提升武器装备质量、降低研制费用,推动军工企业技术进步等功效。

  2.承制单位重组成为一种趋势:企业重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对原有的、既存的企业所掌握和运用的各类要素包括企业本身加以重新组合。军工企业重组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上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军工企业中具体的实施办法叫破产重组,改制完成后原来的××厂变成了××公司或集团,后来国家为了加强国防军工企业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成立了十大军工集团,加强了对军工企业的管理力度。第二次重组方兴未艾,国防科工委于2007年11月15日公布了《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实施暂行办法》,该办法是在之前发布的《国防科工委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基础上的细化。据此办法,军工企业掀起了又一轮重组热潮。2008年,一航和二航合并成中航工业,拉开了军工行业大重组时代的序幕。此后,中航工业将业务划分为若干板块,为逐步实现整体上市做铺垫;兵器工业集团则提出按照“专业化、地域化、产研结合”的方针进行重组;航天科工将“抓好结构调整与深化改革工作”作为2010年三大任务之一,并成立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办公室;航天科技集团也明确,在2010年开展并积极推进相关资产的重组和上市工作。这样重组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对武器装备市场的影响是深远的。

  3.有限范围竞争的武器装备市场逐步形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国家和军队的大力推动下,武器装备市场化进程加速,市场主体的逐步得到培育,武器装备有限范围的竞争局面逐渐形成。

  1998年,总武器装备部成立,逐步塑造国内武器装备市场的统一需求主体。1999年7月,国防科技工业五大总公司改组成为十大军工集团,完全按照企业方式运作,每个集团公司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军工企业竞争态势逐步形成,武器装备市场垄断与竞争并存。在战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上,由于投资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垄断程度较高,短时间内现状很难改变。相反,一些战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在一些配套和军选民用产品竞争更加激烈,并逐步向整机武器装备进发。

  十大军工集团争夺地盘,集团内部争夺项目和订单,甚至为了成为项目总体单位而竞争。民营企业在取得资质后不甘寂寞,因其机制灵活迅速加入其中,迅速成为武器装备科研和生产领域的重要竞争者。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beplay下载软件 制造装备市场发展态势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3-2017)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点亮“人造太阳” 我国真空室行业需求井喷 但市场挑战犹存

点亮“人造太阳” 我国真空室行业需求井喷 但市场挑战犹存

真空室作为能在内部创造并维持高真空环境的核心结构,是众多尖端科技不可或缺的“摇篮”。当前,中国真空室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下游半导体产业在“国产替代”浪潮下晶圆厂大规模投产,以及新能源领域核聚变项目密集启动与光伏产能全球集中,共同催生了旺盛需求。然而,行业迈向高端化仍面临高端技术壁垒、核心部件进口依赖、专业人才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离心泵行业分析:市场承压与新机遇并存 高端产品自主供应能力仍不足

我国离心泵行业分析:市场承压与新机遇并存 高端产品自主供应能力仍不足

离心泵作为生产生活中的关键基础装备,2024年受下游建筑楼宇、市政水务等传统领域需求低迷影响,市场规模跌破千亿元。但数据中心、氢能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正为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离子注入机行业分析:下游需求强劲 国产替代加速 本土厂商多点突破显成效

我国离子注入机行业分析:下游需求强劲 国产替代加速 本土厂商多点突破显成效

离子注入机行业发展与半导体产业深度绑定。近年来,在国产替代进程推进、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及技术迭代升级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从 2020年的884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0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16%。这一不断扩大的市场体量,既为离子注入机在半导体制造环节的应用提供广阔空间,也为其行业

2025年10月22日
全球等离子体处理设备行业:美国主导市场 中国国产化进程加速

全球等离子体处理设备行业:美国主导市场 中国国产化进程加速

近年全球等离子体处理设备行业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由2018年1657亿元增长至2024年2752亿元。一方面,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等离子体清洗设备通过高活性粒子束实现纳米级表面活化,将芯片良品率提升至85%以上,3nm制程工艺的突破更推动设备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新能源赛道中,等离子体技术助力核聚变装置约束时间延长

2025年10月21日
全球2.5亿私人庭院待开拓 全球无边界割草机器人行业驶入增长新蓝海

全球2.5亿私人庭院待开拓 全球无边界割草机器人行业驶入增长新蓝海

庞大的市场需求与颠覆性的技术正共同推动无边界割草机器人行业步入快车道。全球范围内约2.5亿个私人花园,以及欧美地区严格的草坪养护法规,构成了坚实且迫切的长期需求基础。与此同时,行业技术完成了关键跨越:以RTK、激光雷达与视觉感知为代表的融合导航方案,成功解决了传统产品边界部署繁琐与路径规划不精的痛点,用户体验实现了质的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巡检无人机行业正从“高端专用”向“普惠应用”转变 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

我国巡检无人机行业正从“高端专用”向“普惠应用”转变 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

我国巡检无人机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此后,历经试点探索、政策推动以及beplay下载软件 化升级,巡检无人机已从最初的辅助工具,逐步升级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也随之实现快速扩容。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巡检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83亿元,预计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激增至452亿元。

2025年10月18日
国内项目提速叠加海外需求缺口 我国海上风电设备行业供应链将乘风起航

国内项目提速叠加海外需求缺口 我国海上风电设备行业供应链将乘风起航

我国海上风电市场在经历短暂迟滞后正强势回归,多个GW级标杆项目于2025年密集取得关键进展,存量空间加速释放。与此同时,欧洲市场因供应链瓶颈出现巨大的设备缺口,为中国领先企业出海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内外需求共振,共同推动中国海上风电设备行业进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

2025年10月18日
中国领跑全球无人机行业 民用市场历经结构性调整 ——工业级成为主导力量

中国领跑全球无人机行业 民用市场历经结构性调整 ——工业级成为主导力量

随着应用市场全面开花,全球无人机市场进入了爆发式增长的拐点。有数据显示,2020-2024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从428.3亿美元增长至889亿美元,涵盖了无人机整机、零配件以及售后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从整机销售来看,2024年全球销量达到950万台,市场规模为352.8亿美元。展望未来,这一市场预计将以年均13.90%

2025年10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