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光伏行业政策利好 多家公司融资150亿加速收购电站

       导读:国内光伏行业政策利好 多家公司融资150亿加速收购电站.事实上,从前年至2014年上半年时,“融资难”一直困扰各家光伏公司。国内至少有60%以上的光伏投资方是民营企业,电站回收期也长达8至10年,因而电站的融资多数依靠“国开行”这类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网开一面的可能性很小。所以,2014年不少企业还没来得及融资就已放弃光伏项目的建设了。
参考:《
中国光伏电站市场深度调查及未来五年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如果手里没有足够的现金,再加上投资回报又不是即刻显现,那么光伏企业的日子将十分难熬。

  不过还好,2015年光伏新政策到位、执行力度强,加上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于行业的认同度在提高,使得新能源公司都可灵活运用各类筹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在手现金,并争相收购电站项目,提高自己的实际电站储备量。

  2015年5、6月,多家太阳能公司都在通过发行可转债、增发等融资,募资总额近150亿元之巨。

  融资集中爆发

  事实上,从前年至2014年上半年时,“融资难”一直困扰各家光伏公司。国内至少有60%以上的光伏投资方是民营企业,电站回收期也长达8至10年,因而电站的融资多数依靠“国开行”这类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网开一面的可能性很小。所以,2014年不少企业还没来得及融资就已放弃光伏项目的建设了。

  但是,2015年随着国家对于17.8G瓦的新增光伏项目的政策敲定、电网配套设施及补贴的逐步到位,各机构对电站领域的投资认同度也在提高,企业的融资环境有一定改善。

  6月11日,江山控股有限公司(00295.HK,下称“江山控股”)宣布,完成一笔高达13.35亿港元(约10.69亿人民币)的新股配售,总计11.447亿股,配售价格为1.2港元。

  “2015年,我们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增加了资金,涉及总额超过35亿港元。其中包括上述新股配售、之前的4亿港元可转债、4亿元人民币可转债、10亿元人民币融资租赁授信、3.6亿港元新股发行融资等。”江山控股一位内部管理层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这并不是一个融资的特例。2015年5、6月期间,光伏公司的融资之势,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

  5月5日,彭小峰作为创始人的阳光动力能源互联网股份公司称,获得Yes Yield投资公司新一轮5000万美元(约3.1亿人民币)的私募融资,该融资由普通股及期权组成。

  紧接着的5月21日,爱康科技(002610.SZ)发布定增方案,募资额由原来的20亿元调整至47亿元,募投项目由550兆瓦扩展至640兆瓦。

  同样在5月份,联合光伏(00686.HK)又向拔萃资本、中信资本、中国华融、招商银科等分别配售可转债,总额为38.75亿港元(约31.03亿人民币)之多。

  进入6月,各方融资节奏仍然停不下来。6月5日,协鑫新能源(00451.HK)发行1年期、年息不超过7%、总额为3.6亿元人民币的债券。此前4月30日,该公司才向东方资产发行了总计9.75亿元人民币的可换股债券。

  6月10日,江苏旷达(002516.SZ)拟以14.99元/股的底价增发不超过25亿元,其中22.5亿元用于投资27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航天机电(600151.SH)也计划以13.75元的价格,向航天投资、上航工业等10名特定投资者进行非公开发行,定增总额不超过27亿元。

  记者粗略计算发现,仅5、6月份,光伏企业融资总额逼近150亿元。从融资情况看,A股公司的胃口更大一些,动辄20亿元以上,有的甚至接近50亿元。如果时间线再向上延伸至2015年年初,部分香港上市公司如江山控股、联合光伏等也有数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总量,明显比2014年多。举例来说,江山控股2014年配售总额约在23.38亿港元,而2015年是35亿港元。

  电站收购加速

  “我们大约锁定了1G瓦以上的项目,因为钱基本上够用。”江山控股主席刘文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而与江山控股类似的是,大部分企业的资金也似乎都集中于电站收购领域。

  刘文平表示,目前江山控股在新疆总计有8个项目,涉及310兆瓦;甘肃5个项目(169兆瓦)、陕西500兆瓦,共计3个项目,同时还有内蒙古、山西以及山东、湖北等地的各类光伏电站业务。有些电站还在备案过程中,有些电站则已在开工建设中。拿到融资额后,企业主要用于这些项目的锁定,也就是先预付定金。

  他也表示,可转债和增发等是电站投资方不错的贷款选择。当然,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来申请贷款也是可以操作的,目的都是借钱。

  “上述(融资租赁)的做法,简单来说分几个步骤:第一,光伏电站的组件和逆变器等设备,先由融资租赁公司掏钱购买;随后,电站投资方每年付租金给融资租赁公司。等(对方)本息付完之后,融资租赁公司再把组件和逆变器等设备卖给电站投资方。表面上,电站投资方是租设备,实际上还是借钱。这和企业问银行借钱是同一个原理,企业也要将资产抵押给银行,才能拿到钱。”

  某券商分析师也对记者说,现在光伏企业通过融资来做大电站业务,而且是集中式爆发,但深究也有不同原因:有的公司在5、6月之前就已着手准备增发、融资等工作,有可能是大家刚好集中在这一个时间段来完成接下来的融资工作;有的则是因为看中股市的火热,从而尽快把融资日程往上提。因为融资消息宣布后,牛市下,有些公司的市值可能也会受此影响而被提升。

市值提升上去了,即便有的募资项目不一定按照原计划完成(如审批预计时间延后等),但企业股东可减持套现,把一部分减持资金用来作为委托贷款,也可从银行那边借到钱。还有的企业则确实急需资金,为光伏电站项目的资本金作准备。虽然2015年有17.8G瓦的新增建设光伏电站量,看似数量很大,但各地审批和建设电站的黄金期也就是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赶上这个时间点相当重要,这时候融资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加氢站通常用于为氢能源汽车提供燃料,是氢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设施。2015年前,我国只有北京氢能示范园加氢站、上海安亭加氢站、郑州宇通加氢站等少数几个加氢站。近年来,随着国内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加速发展,叠加中央财政补贴大力支持,各地加氢站建设加快。2024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已经达到5548辆,销量已达540

2025年10月20日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石英坩埚是半导体与光伏单晶拉制的核心消耗品,其中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市场规模随晶圆产能扩张快速增长;而光伏级石英坩埚市场此前高增,但2024年多重因素影响呈收缩之势。竞争格局来看,光伏级市场由本土企业主导,而半导体级市场高端产品仍待突破。当前国内上游高纯石英砂长期依赖进口,不过我国正多维度发力,正通过找矿、技术研发与产能建

2025年10月20日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消费不足但产量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出口业务成为新增长极。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产量为205.80亿只,需求量为45.69亿只。

2025年10月15日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在 “双碳”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中国煤制烯烃产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即从过去单纯的规模增长,转变为追求高端技术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煤制烯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液流电池行业: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我国液流电池行业: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在政策推动、技术进步与长时储能需求增长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液流电池行业已步入商业化初期,实现小批量出货。近两年来,受行业广阔前景吸引,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布局赛道并加快产能建设。

2025年10月13日
全球铝塑膜中长期景气度高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 行业降本增效大势所趋

全球铝塑膜中长期景气度高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 行业降本增效大势所趋

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成为产业趋势,其软包封装形式依赖铝塑膜性能大幅升级,因此对铝塑膜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到 2030 年固态电池在全球锂电池市场中的渗透率约为 10%,出货量超600GWh,市场规模超过 2500 亿元,相关固态电池需求将持续攀升,将为铝塑膜市场带来较大的增量空间。

2025年10月10日
氢能“芯片”的国产化突围:我国质子交换膜部分关键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氢能“芯片”的国产化突围:我国质子交换膜部分关键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质子交换膜被誉为氢能产业的“芯片”,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氢能产业的进步。随着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质子交换膜的需求和技术水平也将得到快速提升。

2025年10月10日
成本和环保压力冲击 全球可燃冰开采行业技术路线大博弈 中国后来居上

成本和环保压力冲击 全球可燃冰开采行业技术路线大博弈 中国后来居上

中国深海可燃冰资源集中在南海,根据国土资源部 2016 年数据及 2017 年有关报道,初步预测我国海域(集中在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约 800 亿吨石油当量,分布面积覆盖25 个有利区块、约 42 万平方公里。当前中国试验式开采位于南海神狐海域128平方公里范围内,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凭借强大的国家意志和持续的研发投入,

2025年10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