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近几年中国金针菇产销量情况及食用菌工厂化情况分析

导读: 近几年中国金针菇产销量情况及食用菌工厂化情况分析。金针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其含量高于一般菇类,尤其高赖氨酸成分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作用,因此美名为益智菇。金针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

相关行业报告《2016-2022年中国金针产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工厂化专业委员会的监测数据, 2015 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规模企业生产食用菌日产量达到 4,670 吨, 其中金针菇、 杏鲍菇、 真姬菇 (蟹味菇、白玉菇、海鲜菇)、双孢菇占全国食用菌工厂化规模企业生产食用菌日产量的比例分别为 47.73% 31.84% 9.85% 10.58% 

  由此可发现,金针菇是工厂化食用菌培植最主要的品类。 

  金针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其含量高于一般菇类,尤其高赖氨酸成分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作用,因此美名为益智菇。金针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此外,金针菇还可抑制血脂升高、降低胆固醇、抵抗疲劳、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作用,近年来广受消费者喜爱。 

  金针菇为全国食用菌主要品种之一,其产量仅次于香菇、黑木耳和平菇,位居第四。 2014 年,我国金针菇产量为 318 万吨, 2007 年至 2014 年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3.19%4。我国 2007-2014 年金针菇产量如下图所示: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价值日益重视。而金针菇丰富的营养成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2007-2014 年,我国金针菇的消费量逐年攀升,从 117 万吨到 317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1.7%5。结合我国产量, 2007-2014 年间我国产量整体上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2007-2014年金针菇消费量如下图所示:


  金针菇主要分成农户金针菇和工厂化金针菇,随着市场需求逐年提升,金针菇供应也亟待同步。近年来,国家对现代农业政策的出台,金针菇工厂化培植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工厂化金针菇成为目前世界上工业化水平最高、技术最难、研究最多、竞争最激烈的品种之一。据预测至 2020 年,我国金针菇产量将达到451 万吨,而金针菇需求约 400 万吨6,届时我国金针菇产能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我国工厂化食用菌主要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蟹味菇、海鲜菇、白玉菇等菌类,其中金针菇发展最为领先, 2015 年金针菇工厂化日产量为 2,229吨,合计年产量约为 81.36 万吨。


  虽然我国金针菇工厂化产量高于其他菌种,但与国外工厂化比例超过 90%相比较,我国工厂化金针菇产量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得益于金针菇工厂化的推动发展,我国鲜品金针菇的进口量逐年下降,我国从 2010 年进口量 8000 吨急速减至 2015 年的 0 吨,说明我国的金针菇供应已能较好地满足国内需求。同时,我国的工厂化鲜品金针菇亦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 2015 年我国总计出口鲜品金针菇 3,368 吨,与 2014 年相比,增长幅度为 37.24% 

  2010 年以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培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高利润率的驱动以及国家与地方惠农政策的影响,大量资金进入食用菌工厂化培植领域,造成许多小企业的介入和各厂家加速扩张产能。然而,由于盲目地扩张和技术发展滞后,行业历经前几年的粗放式发展后,由于部分小规模企业在资金、技术环节遇到瓶颈,行业相继出现了厂家停业、关闭的情况。2014 年关、停、并、转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共 69 家,同时工厂化企业数量相比 2013 年减少 21 家,企业数量出现了减少,行业开始整合,并逐步成熟。


  食用菌的生产工厂化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更接近于工业产品,而与传统农业产品区别明显。与所有工业产品的生产一致,大规模、集中的生产,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建设一个产量更大的食用菌工厂,不仅能够更为有效地利用工厂配套资源(例如电力设备、锅炉设备等),降低单位成本,而且有利于集中定制适宜当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生产参数等(模拟环境的湿度、温度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污染率。

  根据近年来国内工厂化食用菌培植的发展判断,单厂日产 20 万瓶以上食用菌的规模是行业主流发展方向。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