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牛肉行业市场供给难以为继:出肉低、存栏少,出栏率高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鲜牛肉、加工牛肉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1、 养殖技术落后和牧场规模过小导致肉牛出肉量偏低

          国内由于政策方针和资源禀赋的原因,肉牛养殖依然以散养模式为主。80 年代之前,牛作为耕作工具受到保护,政府禁止宰杀青壮年牛。1978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们开始将传统役用牛转为肉牛养殖,并逐渐引进优良牛品种对本地牛进行改良。90 年代之后,政府开始鼓励发展“秸秆畜牧业”,肉牛的饲养逐渐从草原生产力不断下降的地区转向秸秆资源丰富的中部平原和东北地区。

         进入21 世纪,国内西南和西北地区的肉牛养殖开始逐渐发展,全国牛肉供给不断增长。由于在非牧区的中部平原等地区饲养肉牛,国内肉牛饲养还是以散养模式为主,而草原型现代牧业和大规模工厂畜牧却发展不足。

         由于养殖技术落后且采用小规模散养的模式,国内肉牛出肉量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从 2007 年至 2014 年,国内养殖肉牛规模小于 100头的户数从1585万户减少到1157万户,养殖肉牛规模大于100头的户数从1.47万户增长至 3.16 万户。

         虽然养殖规模较大的户数在增加,但是总体来说 2014年养殖规模大于 100 头的户数只占总户数的 0.27%,国内依然是小规模散养模式为主。国内这种“集中圈养、家庭作坊”的散养模式是一种技术相对落后,且难以保证肉牛头均出肉量的养殖方式。相比较大规模工厂化畜牧模式,国内散养模式的肉牛出肉量普遍偏低。

         根据数据,拥有资源禀赋或者饲养技术较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美国、欧盟等,2014 年肉牛头均出肉量分别达到 3927 百克、3712 百克和 2843 百克,而中国肉牛头均出肉量只有 1398 百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96 百克。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 牛存栏量持续下降,繁殖周期过长导致肉牛量难以迅速增长 

         中国肉牛完整的生产周期一般是两到三年。母牛受孕一胎平均生下一到两只牛犊,经过六个月后牛犊断奶,之后会有两种育肥模式,一种是将牛犊进行长期育肥,一种是首先经历架子牛生产再将牛送去育肥。第一种模式下,牛犊将经历最长24 个月的育肥,出售时体重大约 500 千克。第二种模式下,年龄 6 月至 18 月的牛首先经历架子牛育肥,育肥期小于 160 天,体重不超过 400 千克,之后年龄 20 月至 30 月的牛将经历进一步育肥生产,育肥期 90 至 120 天,最终出售时体重大约 500 千克。

         中国整体牛的存栏量逐年下滑,且由于牛的繁殖周期偏长,肉牛的存栏量想要快速增长较难。根据 数据,从 2008 年至 2016 年,中国牛的存栏量从高峰时期的 1.06 亿头下降到如今的 1.00 亿头,降幅达 5.35%。2016 年,中国肉牛、奶牛和其他牛分别有 5200 万头、1560 万头和 3268 万头,分别占比 52%、15%和 33%。近年来国内肉牛存栏量保持了小幅增长,从 2006 年的 5040 万头增长到 2016 年的 5200 万头。虽然中国肉牛存栏量在增加,但是由于 2017 年初中国能繁殖牛犊的奶牛存栏量大幅下降10%,从1560万头下降为1400万头,以及养殖肉牛的周期一般长达 2 至 3 年,所以在能繁母牛大幅下降以及养殖周期偏长的情况下,预计中国肉牛存栏量想要快速增长较为困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资料来源:互联网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统计数据库,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产能出清、价格下行 我国牛奶行业“黄金时代”落幕 迎来有史以来最为严峻周期性调整

产能出清、价格下行 我国牛奶行业“黄金时代”落幕 迎来有史以来最为严峻周期性调整

进入2024年,我国牛奶行业产能出清节奏加快。上游端来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4.5%至630万头,原奶产量同比下降2.8%至4079万吨。这是2018年以来我国牛奶产量首次出现下降。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原料奶产量增速分别为5.1%、2.1%、-5.8%、-9.0%,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

2025年05月16日
我国速冻水饺“老大变老二” 新品上市数量与销售额均下降

我国速冻水饺“老大变老二” 新品上市数量与销售额均下降

近年来,我国面粉行业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为速冻水饺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原材料。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面粉产量达8901.2万吨,同比增长2.0%。

2025年05月10日
扩张“后遗症” 我国零食行业陷入困境 质量、差异化是企业未来市场竞争核心

扩张“后遗症” 我国零食行业陷入困境 质量、差异化是企业未来市场竞争核心

目前,我国零食行业处于“量价齐升”黄金期,市场规模已超1.5万亿元,资本相继涌入零食赛道,头部企业扩张速度加快,市场“热战”开启。然而,扩张速度加快所带来的“后遗症”也随之浮现,如价格战、产品同质化、渠道类似等等问题,行业整体利润下滑。因此,当前我国大部分零食企业看似遍地开花,但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不降价等死,降价找死”

2025年05月10日
速冻面米制品行业增长放缓 主要产品销售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企业尚需持续“造血”

速冻面米制品行业增长放缓 主要产品销售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企业尚需持续“造血”

速冻面米制品是速冻食品第一大品类,市场份额达到50%以上。近年,家庭的小型化、速冻技术的提升、冷链物流的完善、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共同推动了速冻食品需求持续增加。在此背景下,作为速冻食品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速冻面米制品也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市场不断扩容。到目前,我国速冻面米制品已成为我国居民日常消费中不可或缺的

2025年05月09日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发展放缓 下沉市场与海外市场正成企业两大争夺地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发展放缓 下沉市场与海外市场正成企业两大争夺地

近年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速冻食品凭借新鲜、营养、卫生、口味佳、复原性好、储藏期长、食用方便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在消费者的日常饮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万千家庭冰箱中的“必备品”。据统计,至2022年底,我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已强势突破1688亿元大关。而这一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攀升,至20

2025年05月08日
周黑鸭、绝味等企业营收利润双降 我国卤味行业遇冷 未来市场该如何发展?

周黑鸭、绝味等企业营收利润双降 我国卤味行业遇冷 未来市场该如何发展?

2024年,我国头部卤味企业营收利润双降,周黑鸭、绝味、煌上煌等卤味企业门店数量大幅度缩水,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外部零售渠道分流、消费需求转变和经济压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国卤味企业应该加快产品创新、提升供应链能力,并主动拓展多元销售渠道,才能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迎来新的突破。

2025年04月28日
软饮料行业:无糖化理念渗透 电商渠道崛起释放消费潜力 市场将不断向头部倾斜

软饮料行业:无糖化理念渗透 电商渠道崛起释放消费潜力 市场将不断向头部倾斜

我国软饮料工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快速,产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软饮料作为日常消费品,其需求具有高度稳定性,但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软饮料人均消费量较低,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25年04月23日
全球膳食纤维产能利用率持续上行 中国市场产销两旺、增长速度快 发展潜力大

全球膳食纤维产能利用率持续上行 中国市场产销两旺、增长速度快 发展潜力大

随着全球大健康产业发展,膳食纤维行业快速增长。近年来,国内营养健康类政策陆续发布,一方面要求居民形成科学膳食习惯,另一方面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功能性膳食纤维等健康食品。在此背景下,中国成为全球膳食纤维主要生产地和消费市场。国内产销两旺,行业正迎来蓬勃发展黄金时期,未来市场规模增速将快于全球。

2025年04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