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1年糖果行业危机重重或面临洗牌

         内容提示:继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法国达能、美国百胜等洋巨头纷纷重拳出击,并购国内食品企业后,雀巢的又一次大规模收购,洋品牌与民族品牌如何在市场中角逐或共赢。:     

       中国的民族品牌被世界盯上了。
  在百胜集团宣布收购小肥羊之后,国内市值最大的糖果品牌和糖点企业徐福记也传出了被外资收购的信息。

  7月11日,雀巢和徐福记同时宣布,雀巢将以111亿元收购徐福记60%的股权。外界对此纷纷猜测——如果雀巢能成功收购徐福记,将是外国企业在中国最大规模的收购交易之一,并将性地改变国内糖果业的竞争格局。

  最大规模收购等待审批

  继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法国达能、美国百胜等洋巨头纷纷重拳出击,并购国内食品企业后,雀巢的又一次大规模收购,洋品牌与民族品牌如何在市场中角逐或共赢。

  7月11日,雀巢和徐福记同时宣布,雀巢公司已与徐福记创始家族签署协议,以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1亿元)收购徐福记60%的股份,徐氏家族持有剩余的40%。目前,该收购案正在等待商务部的调查审批。

  雀巢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目前总市值约2000亿美元,2010年的营业额达8407亿美元。在公众眼中,雀巢近几年的收购动作频繁,似乎要占领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2010年2月,雀巢斥巨资拿下云南大山70%的股权,补足矿泉水的短板;今年4月又拿下了厦门银鹭60%的控股权。此前,雀巢还收购了上海太太乐以及四川豪吉等调味品的部分股份。其实,现在的收购动作都源于10年前的全球扩张目标。根据时下雀巢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巴尔克的计划,雀巢欲在2020年实现新兴国家市场对雀巢集团的营业收入贡献率达45%,而时下这一数字仅为31%,远未到目标。

  徐福记是由台湾的徐氏四兄弟徐镨、徐乘、徐沆与徐梗于1992年在东莞成立的,主要生产糖果、糕点、面包等食品,2006年在新加坡上市。目前,徐福记在中国拥有4个大型生产基地、129家直营销售分公司,拥有强大的销售团队及分销能力。利润也在十多年中连续保持双位数增长。

  是否垄断成为收购焦点

  当雀巢以111亿元收购徐福记60%股权的消息传出之后,人们便开始猜测这样的大规模收购会不会得到商务部的批准,垄断会不会成为阻碍收购的原因。

  2009年,商务部根据中国反垄断法就曾驳回了可口可乐斥资24亿美元全盘收购汇源果汁的申请。这也成为反垄断法自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当时商务部给出的理由有三:第一,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有能力把其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第二,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会明显增强,使其他企业没有能力再进入这个市场;第三,如果收购成功,会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国内其他企业参与果汁市场的竞争。

  以此类推,雀巢收购徐福记会不会以同样的垄断理由而不能通过商务部的审批呢?国际市场调研公司Euromonitor数据显示,按零售额计,2010年中国糖果市场规模600多亿元,雀巢国内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1.8%,名列第五,远落后于排名首位的美国玛氏(13%),也落后于卡夫、联合利华等竞争对手,而徐福记的份额为3.9%,排第三位。

  乐观人士表示,雀巢和徐福记的交易不太可能会受到垄断问题的困扰,因为徐福记在中国糖果市场上只占3.9%的份额,没有垄断问题,比不上汇源果汁对果汁市场的高垄断程度,当时汇源市场占有率高达40%。

  糖果行业或面临洗牌

  根据Euromonitor调研结果显示,按零售额统计,2010年中国糖果市场规模600多亿元,但排名前5位中仅有一家本土糖果企业,其余4家都是外资糖果企业。人们不禁要问,民族品牌糖果究竟该如何发展?

  提及本土糖果,首先想到的便是上海大白兔奶糖,这颗奶糖伴随着几代中国人的成长。1959年,“大白兔”为国庆10周年献礼而诞生,享有“七粒大白兔等于一杯牛奶”的美誉。周恩来的办公桌上经常放着一袋大白兔,1972年他将大白兔奶糖赠送给美国总统尼克松,此后大白兔奶糖一度成为美国人复活节的礼物。大白兔是那个时代世界驰名商标,拥有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粉丝”。具有半个世纪光荣历史的大白兔奶糖,却在遭遇“甲醛事件”和“三氯氰胺”之后开始走下坡路,甚至在一些地区遭到了下架的待遇。

  同样,金丝猴、马大姐等糖果企业也没有能够挺住外资企业的压力,在糖果行业中并没有占领一席之地。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表示,雀巢收购徐福记,是中国食品行业的标志性事件,由于两者市场份额均位于行业前五,若收购成功,将性地改变中国糖果业的格局。雀巢对中国糖果市场的控制力将明显增强,不仅进一步提升与玛氏、卡夫、联合利华等对抗的筹码,也进一步压缩了雅客、金丝猴、大白兔等国内中小糖果企业的生存空间,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将给行业带来新一轮洗牌,一些二三线品牌将逐渐被淘汰出局。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柿业超级大国”地位稳固 但深加工不足仍是产业升级核心痛点

我国“柿业超级大国”地位稳固 但深加工不足仍是产业升级核心痛点

我国是全球柿子种植大国以及生产大国,其种植面积占比超九成、产量占据四分之三。据初步统计,2023年全球柿子种植面积达到109.2万公顷(1638万亩);其中中国柿子种植面积达100.6万公顷(1509万亩),占全球比重达到92.1%。2023年全球柿子产量达到528.4万吨;其中中国柿子产量超400万吨,占比75%以上

2025年10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