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保健

新兴“黑科技”面世 我国肿瘤消融行业规模迅速扩容 国产化提升空间大
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肿瘤消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7.4亿元,在整个肿瘤治疗领域仅占据1.5%份额;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5.8亿元,2022-2026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4.6%。其中,微波消融技术占到59%;射频消融,仅21%;冷冻消融只占到10%左右。

我国免疫诊断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主导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由于我国免疫诊断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市场份额主要被罗氏、雅培、贝克曼、西门子等外资企业占据,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从2021年的数据来看,TOP4企业均为外资企业,合计占比55%。

我国医美市场持续扩容 轻医美成主力 相关政策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随着颜值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医美用户规模进入长期稳定增长阶段。2018-2022年我国医美用户规模由740万人增长至2093万人。2023年我国医美用户规模约为2354万人,较上年同比增长12.47%;预计2024年我国医美用户规模约为2570万人,较上年同比增长9.18%。

养殖规模化加速或推动非瘟疫苗行业扩容 市场研发、商业化正稳步推进
自2018年非瘟病毒传入我国后,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积极推动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同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基本明确了疫苗研发的主要技术路线。

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行业现状:市场规模有望破百亿 Vero细胞纯化疫苗占比最大
随着我国狂犬病预防教育不断普及和人们收入提高,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率将得到提升,也将推动其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容。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规模达到56亿元,预计2026年成长为百亿级市场,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40亿元,仍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我国微波消融仪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市场持续扩容 潜在需求空间仍较大
在临床需求推动、居民收入增加、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以及相关技术进步助力等多重因素推动,未来我国微波消融仪行业潜在市场需求仍有待挖掘,行业仍具备较大发展潜力。根据预测,到2028年,我国微波消融仪市场规模将突破70百万元。

我国布病疫苗行业分析:政策扶持叠加需求基数增加 市场空间有望继续扩大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1年,我国牲畜饲养量中,奶牛1043.3万头、肉牛7685.1万头、羊30654.8万头,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说明书显示,山羊、绵羊和牛的接种剂量分别为1/1.5/10头份/头或只,按照疫苗价格1元/头份,免疫率80%,测算出2021年布病疫苗市场空间超过10亿元。

价格战掀起 我国疫苗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国产企业抢滩海外市场
近几年,国家对疫苗尤其是创新型疫苗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所以政策、技术与需求有望形成共振,我国疫苗行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疫苗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250.5亿元,同比增速为25.62%,2017-2022年CAGR达32.04%,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血透在透患者数量稳步增长 血液净化设备空间广阔 政策加持下国产化加速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ESRD治疗率仍然较低,血液净化市场未来拥有巨大的发掘空间。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接受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数量为5.71每万人口,治疗率为24.40%,远低于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国家。

肝素产业链分析:肝素原料药供应集中 低分子肝素临床应用空间将逐渐打开
近年来全球肝素原料药(API)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数据,2014-2018年全球肝素原料药市场规模由6.86亿美元增长至11.76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肝素原料药市场规模将达38.25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4.8%。

GLP-1药物行业:中国及全球销售额快速增长 国内市场份额主要被外资企业占据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临床需求增加,我国GLP-1药物持续热卖,销售额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由2018年的4.87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60.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医保报销条件逐渐宽松 我国血制品行业供给端显著向好 消费品种逐渐完善
血制品的血浆全部来源于单采血浆站,“采浆量=浆站数×单位浆站采浆量”,其中浆站数和单站采浆量构成核心的驱动因素。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单采血浆站数量达300余个,采浆量约12000吨,仅占全球采浆量约18%,与美国相比差距较低。

我国痔疮发病率较高 带动痔疮类药物行业需求增长 零售终端马应龙一家独大
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痔疮类药物市场销售额为36.8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5%;2023年我国痔疮类药物市场销售额为37.2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0%。

我国医疗传感器行业: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国产替代潜力极大
与此同时随着“十四五”期间发展5G、物联网的战略地位逐渐明确,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唯一功能器件,市场规模也将逐步扩大。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从1942.3亿元增长至3384.6亿元,增长了约74%。

我国人凝血因子Ⅷ行业现状分析:需求空间持续扩大 批签发超400批次
在企业方面,根据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1-4月,莱士人凝血因子VIII为40批次,同比增长300.00%,其次是华兰人凝血因子VIII为29批次,同比下降17.14%,泰邦人凝血因子VIII为18批次,同比下降50.00%,天坛人凝血因子VIII为30批次,同比增长275.00%,派林人凝血因子VIII为13批次,

医保信息化发展备受国家关注 系统改革加速推进 传统厂商占据市场主导
政策推动下,医保IT市场规模呈现逐年扩张的趋势。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医保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为48亿元人民币,到2028年我国医保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81.5亿元。2023-2028年我国医保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CAGR将达到15.9%。

我国人纤维蛋白原行业现状分析:销售规模持续增长 市场集中度较高
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人纤维蛋白原行业销售规模为9.26亿美元,2018-2022年复合增速CAGR达14.92%,预计2029年达到24亿美元。在中国市场,我国人纤维蛋白原行业销售规模从2019年的6.87亿元增长至2023年15.43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22.4%。

我国肺炎球菌疫苗行业接种率提升空间大 批签发次数回升且PCV13占据主导
截至2023底,我国获批上市的肺炎球菌疫苗数量达到9款(不包含退市疫苗),主要包括3款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和6款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其中,7款为国产肺炎球菌疫苗,来自沃森生物、民海生物、成都生物、科兴生物、智飞绿竹五家本土企业;2款为进口疫苗,分别来自辉瑞制药和默沙东两家外资企业。

挖掘“黄金赛道” 政策加速生物合成学行业发展 菌种、AI成未来发展之路
在医药股火热时期,资金、人才大量涌入创新药,但随着创新药beplay网站地址 步入寒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间占多数,投资人的选择也变得谨慎。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合成生物融资额为54亿美元,融资笔数为376笔;2023年前三季度,资本市场融资额20亿美元,融资笔数193笔。

我国假肢行业:糖尿病并发症威胁增加或带动需求迎爆发式增长 国产替代空间无限
根据海关数据,2019-2023年中国其他人造的人体部分(包括假肢在内)进口贸易总额从44.87亿元增长到64.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50%。而以2023年为例,中国其他人造的人体部分(包括假肢在内)出口贸易总额仅不足4亿元,远少于进口贸易总额,形成巨大的贸易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