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58个,总规模达285.6万吨/日,较2023年增加33.3万吨/日。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市加速推进大型海水淡化项目,为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提供稳定水源。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水淡化装备取得重大进展。天津南港工业区先达海水淡化项目的第五条生产线成功实现反渗透膜、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核心设备的全国产化,标志着我国海水淡化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较2023年增加29.57亿吨。其中,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年海水冷却用水量均超过百亿吨,成为工业节水减排的重要支撑。
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情况
/ | 数据 | 较2023年 |
海水冷却用水量 | 1883.36亿吨 | 增加29.57亿吨 |
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 | 158个 | --- |
总规模 | 285.6万吨/日 | 增加33.3万吨/日 |
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观研天下整理(xyl)
除淡化和冷却外,我国正积极探索海水资源的多元化高效利用。天津、河北、山东、福建等地加快海水提溴、提钾等工艺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推动海水资源由单一利用向梯次开发转变,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报告》指出,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海水利用政策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海水利用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