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银行再启打新产品的举动却遇到了“当头棒喝”

       导读:银行再启打新产品的举动却遇到了“当头棒喝”。不过,银行再启打新产品的举动却遇到了“当头棒喝”。当年银监会与证监会分别发布《关于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专用证券账户有关事项风险提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限制了机构通过多开账户进行打新股的行为,从而降低了产品收益,使得当年银行打新产品发行量仅在个位数,并在随后几年销声匿迹。
参考:《
中国银行资产托管市场专项调研及未来五年投资定位分析报告

       面对政策放宽、市场回暖的新股市场,银行重燃参与热情。
       记者注意到,近日光大银行发行了一款名为“阳光新股通”的产品,主要投资方向是通过证券公司网下打新通道,集合个人投资者资金,分享机构打新股收益。
       “在严厉的监管条件下,打新股理财产品曾于2009年淡出市场。但是近期监管政策的转向,再次为打新股产品创造了机会。”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向记者表示。
       不过,记者12日从理财市场采访中了解到,投资者对打新产品的收益仍然抱有疑问,业内人士对此类产品也褒贬不一。
       “参与投资新股市场的投资者必然要具有一定专业性,同时从抗风险能力上来讲,这些投资者也要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杨春刚说。
       记者了解到,光大银行此次推出的“阳光新股通”计划募资2亿至10亿元之间,运作时间将长达5年,被称做向普通投资者提供丰厚“新股制度红利”的专注网下打新理财产品。
       “除了部分基金投资于新股市场,很久没见到银行发售打新产品了。”一家股份制银行济南分行建设路支行理财经理徐杰对记者说。
       “打新股理财产品曾是银行理财产品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一些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就是从打新股开始的。”吴泞江表示,银行打新产品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2007年和2008年是这类产品发行的高峰。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银行共发行打新股理财产品236款,2008年共发行148款。随着2008年9月IPO暂停,打新股理财产品也暂时从市场上消失,2009年6月随着IPO的重启才再次出现。
       不过,银行再启打新产品的举动却遇到了“当头棒喝”。当年银监会与证监会分别发布《关于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专用证券账户有关事项风险提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限制了机构通过多开账户进行打新股的行为,从而降低了产品收益,使得当年银行打新产品发行量仅在个位数,并在随后几年销声匿迹。
       而如今,在经历了3年时间后,银行再次推出打新产品,引起各方关注。
       吴泞江表示,银行打新产品的推出缘于监管政策的放宽。据了解,证监会今年4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将网下配售股份的比例提高,并取消了网下配售股份3个月的锁定期。这为机构打通了网下从事新股投资的渠道。
       徐杰认为,银行此时推出打新产品或因为市场回暖。据了解,11日在A股市场上市的美盛文化 (002699)、博实股份 (002699)当天一改前期新股表现较低迷的态势,涨幅达到18.28%和40.62%,投资收益颇为诱人。收益成疑
       虽然银行重启打新理财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品种,但记者采访发现,投资者对其也存在不少担忧,此类产品能否成为吸引客户眼球的杀手锏,尚待观察。
       “以前的收益确实不错,但那时候资本市场火爆,新股只要能中签就可以挣钱,现在炒新股的收益恐怕不理想。”济南投资者张权对记者说。
       杨春刚表示,今年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新股发行节奏明显放缓,新股首日定价博弈机制初步形成。数据显示,如今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由2011年的48倍下降到今年7月的29倍,前7个月新股发行市盈率与二级市场市盈率之差比去年四季度下降了27%。
       “市场变得理性,对新股上市的估值会有所降低,投资收益比以往出现下降。”杨春刚分析说。
       记者同时发现,光大银行此次推出的打新产品说明显示,该产品上不封顶下不封底,也就是说,对于投资者并没有设置保本底线,随时有亏损的可能。
       实际上,打新理财亏损的情况以往并非没有出现过。记者注意到,2010年就有深圳发展银行等几家银行的打新产品出现亏损。而今年以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也时有发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05只新股登陆沪深两市,上市当日就破发的有29只,占比接近三成;首日实现上涨的新股,以最新的收盘价来看,也有近八成跌破发行价。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投资者认为,面对这种不设保本底线的投资产品会谨慎考虑;而更有投资者表示,该产品的管理费每年达到1.87%,对产品的收益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相比而言,其更愿意购买银行其他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
       杨春刚表示,投资者购买此类产品时应该谨慎考虑自身能够承担的风险,做到合理配置资金,理性投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家出台节能降碳投资新规 强化长效机制建设 算力基础设施纳入支持范围

国家出台节能降碳投资新规 强化长效机制建设 算力基础设施纳入支持范围

10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和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在节能降碳领域的管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该办法特别强调通过“软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并明确将算力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纳入支持范围,体现了政策的前瞻性与精准性。

2025年10月16日
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数字消费 扩大多元化供给

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数字消费 扩大多元化供给

9月24日,商务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围绕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从四方面提出14项具体任务举措,旨在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发社会经济活力,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

2025年09月26日
我国首部《住房租赁条例》已起正式实施 市场进入强监管时代

我国首部《住房租赁条例》已起正式实施 市场进入强监管时代

9月15日起,我国住房租赁领域首部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全面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监管,明确出租与承租行为规范,对住房租赁企业、经纪机构提出明确要求,着力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

2025年09月16日
全球支付产业“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 卡组织成服务实体经济关键力量

全球支付产业“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 卡组织成服务实体经济关键力量

9月12日,金融科技50人论坛正式发布《银行卡组织高质量发展推动支付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报告。该报告指出,随着全球经贸格局进入新阶段,支付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呈现“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发展趋势,实时支付系统和区域性互联互通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2025年09月15日
全球旅游强劲复苏 2024年总人次达142亿人次、收入突破6.1万亿美元

全球旅游强劲复苏 2024年总人次达142亿人次、收入突破6.1万亿美元

9月12日,据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发布的《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自2024年以来,全球旅游业实现全面复苏,正朝着高端化、个性化与可持续化方向快速转型。2024年全球旅游总人次达142亿人次,同比增长13.8%;全球旅游总收入突破6.1万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修复力和增长潜

2025年09月13日
阿里、美团转换战场! 我国本地生活行业竞争或将升级 生态和AI成关键变量

阿里、美团转换战场! 我国本地生活行业竞争或将升级 生态和AI成关键变量

2025年9月10日,在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之际,旗下国民应用高德推出了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导航、出行行为,融合AI技术打造而成的生活服务榜单高德扫街榜。该榜单以“10亿人用脚投票的真实榜单”为口号,分为美食、酒店、景区等类别,依托高德覆盖的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和每日1.2亿次生活服务搜索数据,旨在为用户提供动态更新的

2025年09月11日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9月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呈现了2024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态势与结构转型成效。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行业总资产规模达4.58万亿元,租赁资产余额为4.3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6%和10.24%,整体保持稳健发展。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规模再创新高 高科技产品引领出海新浪潮

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规模再创新高 高科技产品引领出海新浪潮

8月15日,在2025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上,亚马逊全球开店正式发布《2025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发展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首次揭晓“2025产品创新出海品牌五十强”榜单,深度解读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

2025年08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