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法对外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我国外贸行业持续向好

         法国海关总署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法国2017年前11个月贸易逆差约达600亿欧元,未来,随着国内消费复苏与商业投资增长,进口将持续增加,贸易逆差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数据显示,仅2017年11月份,法国外贸逆差就已达57亿欧元,前11个月逆差规模整体达到597亿欧元,较2016年同期多出140亿欧元。据法国经济部预测,2017年法国外贸领域整体逆差将达630亿欧元。这与欧盟范围内的“经济火车头”德国形成了鲜明对比。据统计,2017年前11个月德国外贸顺差达2270亿欧元,尽管德国进口增长速度较快,但受益于出口的强势表现,德国外贸整体状态持续良好。

        法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与2016年相比,法国制成品贸易逆差额增长了约70亿欧元,包括空客在内的运输设备与汽车制造业的外贸盈余均有所下降,机械设备、电气与电脑设备等行业的贸易赤字也持续加剧。有经济学家对此表示担忧。近期,欧盟委员会经济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法国前总统奥朗德时期推行的竞争力与就业税抵免措施(CICE)施行5年来,法国生产部门每年获利约400亿欧元,但仅提高了0.4%的外贸出口增长,无法有效弥补庞大的逆差缺口。

        同时,也有法国媒体对此表现出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此次公布的贸易逆差数据恰恰反映出当前法国经济持续复苏的态势。从长期看,商业投资复苏企稳将会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与产品质量,使企业竞争力再上台阶,最终会“反哺”外贸领域。

        法国外贸逆差扩大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2017年石油价格上涨对法国造成部分影响,加之2017年能源法案通过,使法国增加了约70亿欧元的进口支出。另一方面,随着法国经济复苏,国内消费与商业投资持续增加,直接带动了法国的进口,进口额达250亿欧元。

        随着2018年法国经济持续好转,复苏态势将对贸易伙伴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带动出口逐步展现出强劲势头,预计未来两年法国外贸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国内需求与市场份额也将逐步达到平衡。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对外贸易行业运营态势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国经济增长普遍减速,国际市场需求疲软。

        曾经一枝独秀的新兴经济体进入经济结构调整期,发达经济体也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不同境遇,在全球贸易增长乏力的同时,国际分工出现了较大变化。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在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我国外贸综合成本较高,对外贸易面临着传统优势减弱、新竞争优势未建立的困境。为了扭转外贸持续下滑的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外贸方式、外贸产品结构的转型,通过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对外贸易市场结构转型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的发展

        (一)对外出口

        2015年美国、欧盟、中国香港、东盟、日本、韩国等位列中国大陆地区出口目的地前几位。美国继续排名第一,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18%;对欧盟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5.6%,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对中国香港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4.6%,同比下降0.9%;对东盟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2.2%,同比下降0.6%;对日本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明显,只有6%;对韩国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4.5%。前六大出口目的地共占我国出口总额比重为70.9%,比10年前下降了12%,市场多元化有所改善。

        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其中,对欧盟出口受到欧盟经济持续疲软的影响,较2014年出现了4%的下降,尤其是对荷兰、法国出现6%~8%的大幅下降;对美国的出口则受益于美国经济的复苏,连续两年出现增长;对日本出口受累于日本某些政党不当言论的影响,同比下滑9.2%,为历年来比较少见;对东盟和韩国的出口出现了小幅增长,而对东盟内的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出口增长较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不容乐观,由于国际大宗货物价格下跌明显,曾经风光的新兴经济体增速明显下滑,俄罗斯、巴西经济甚至出现负增长。在此情况下,2015年我国对俄罗斯、南非、巴西出口分别下降了35.2%、35.2%和21.4%,只有对印度出口实现了7.4%的增长。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一)国际市场份额继续扩大

        2015年,受全球贸易额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中国出口震荡下滑。但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出口情况仍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升至13.8%,比2014年提高1.5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提高最快的一年。由于国内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加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拖累,2015年中国进口额下降较多。


        (二)进口方面

        2015年欧盟、东盟、韩国、美国、中国台湾、日本位列中国大陆地区进口来源地前几位。从欧盟进口额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2.4%,其中从德国进口额占到欧盟总份额的40%;从东盟进口额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1.6%,过去十年基本保持稳定;从韩国的进口额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重达10.4%,同比略有上升;从美国进口额则保持着微涨,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8.8%。整体来看,过去几年我国进口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除了从加拿大、中国香港进口有所增长外,从其他贸易伙伴的进口都出现了下降;从欧盟进口下降最为明显,降幅同比达14.5%,特别是从英国的进口降幅超过了20%;从美国、东盟这两大进口来源地的降幅也达到6.5%;从日本、韩国的进口降幅更是分别达到12.2%和8.2%。如此一来,直接导致我国过去几年进口形势比较严峻。同时,从其他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的进口都出现了20%左右的降幅,由此不难看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进口依然没有实现较大改观。

        (三)贸易差额

        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我国贸易差额的大幅波动,2015年我国贸易顺差较上年的3824.6亿美元增长了55%,达到5945亿美元。从整体情况来看,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是中国大陆地区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而中国香港、美国、欧盟、印度、东盟等国和地区则是中国大陆地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从具体分布上来看,美国、欧盟这两个重要发达经济体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2015年中国对前者实现了2609亿美元的顺差,对后者实现了1471亿美元的顺差,分别同比增长10%和16%。对欧美发达经济体唯一有逆差的是德国,达到185亿美元。对欧美的贸易顺差主要是因为中国出口初级产品较多,想进口的高科技产品又难以进口。在与中国香港的贸易中,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产生了3188亿美元的顺差,这主要是由于内地生产、香港转口的贸易形式产生。东盟也是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地,2015年出现了832亿美元的顺差,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制造业产品大量进入东盟。而日韩和中国台湾则是中国大陆地区贸易逆差的主要产生地,与这三个地区相比,我国大陆地区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末端,日韩处于研发与核心件的高端,中国台湾所处价值链位置也高于大陆地区,我国沿海地区的来料加工模式,不可避免地使我国在与这三个地区的贸易中出现巨大逆差。中国对澳大利亚维持着贸易逆差,主要是因为我国从其进口大量的矿产品和农产品。我国的制造业产品在印度、俄罗斯市场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使得中俄、中印贸易都呈顺差态势。

        (一)国际市场份额继续扩大

        2015年,受全球贸易额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中国出口震荡下滑。但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出口情况仍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升至13.8%,比2014年提高1.5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提高最快的一年。由于国内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加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拖累,2015年中国进口额下降较多。

图:2015年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数量、金额及增数
 


        在进口额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基本稳定。201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同比基本持平,占进口总额的32.6%,较2014年扩大4.5个百分点。2015年,中国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其中,进口铁矿砂9.53亿吨,增长2.2%;原油3.36亿吨,增长8.8%。由于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下降较多,2015年中国贸易条件指数为112.1,表明中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12.1%的进口商品,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

表:2015年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数量、金额及增速
 

        (三)新型商业模式成为外贸发展的新热点

        2015年,中国一般贸易出口12157亿美元,增长1.0%,占出口总额的53.4%,比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7977.9亿美元,下降9.8%,占出口总额的35.1%,比2014年下降2.7个百分点。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迅速,逐步成为外贸发展的新热点。2015年,跨境电子商务增长30%以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长60%左右。

        (四)民营企业成为出口的主力军

        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适应环境能力强,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仍实现出口正增长,在中国外贸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出口1.0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5.2%,占比第一次超过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出口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6.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4.2%。国有企业出口2424亿美元,同比下降5.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0.6%。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GSL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7月1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微信消息显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668号),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2025年07月02日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6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2025年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蒋彤介绍,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专利授权质量保持稳定,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审查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5年06月30日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跨境支付通”系统于6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今后两地居民可通过手机银行实时完成跨境汇款,并可自主选择人民币或港币作为到账币种。

2025年06月24日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6月10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获悉,中海油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近日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发行规模达8亿元,期限2年。这是天津市在“两新”债券领域的首次突破。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标准物质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

我国标准物质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

6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我国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468项,同比增长65.9%。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达18926项,标准物质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标准物质作为化学、生物等领域检测的“标尺”和“砝码”,是国家计量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

2025年06月11日
银发经济带动适老化产品高速增长 2025年1-4月全国适老化产品新增量同比激增255.2%

银发经济带动适老化产品高速增长 2025年1-4月全国适老化产品新增量同比激增255.2%

5月26日,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在政策支持和老龄化加速的双重推动下,中国适老化产品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1-4月,全国适老化产品新增2.87万种,同比增长255.2%,展现出银发经济的强劲潜力。截至4月底,全国消费品品种总量为21860.4万种,其中适老化产品总量21.6万种,涉及近1万家企业。

2025年05月28日
2025年1-4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 数字消费与产业电商双轮驱动

2025年1-4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 数字消费与产业电商双轮驱动

5月23日,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介绍2025年1-4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我国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内外贸一体化优势,持续优化全球产供链布局,在促进国内消费升级、深化国际合作、畅通双循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5年05月24日
4月我国外贸保持平稳增长 进出口增速超预期 出口持续向好

4月我国外贸保持平稳增长 进出口增速超预期 出口持续向好

数据显示,2025年1-4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4月单月表现尤为亮眼,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5.6%,其中出口增长9.3%,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2025年05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