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结构性存款成为“新宠” 浅析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背后问题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银行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

        随着资管新规落地,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逐渐“退场”已成定局。在此情况下,作为保本理财的替代方式之一,结构性存款成为“新宠”。

        所谓结构性存款,也称作收益增值产品,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远期、掉期、期权或期货等),将投资收益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信用、指数及其他金融类或非金融类标的物挂钩的具有一定风险的金融产品。

        今年以来,随着资管新规的发酵与落地,银行保本理财逐渐萎缩。为对冲金融监管的冲击,结构性存款成为不少银行热门的“替代品”之一,规模呈爆发式增长。

        以中资全国性4家大型银行(工农中建)为例,据央行最新数据,2017年全年,4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新增规模增加了1965.72亿元,至14390.36亿元。到了2018年,结构性存款规模进一步扩张,截至2018年3月末,上述4家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近2万亿元。换言之,仅2018年第一季度,结构性存款规模新增高达5564.19亿元,远超去年。

        但规模爆发的背后,问题也随之而来。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在走访沪上银行时发现,不少结构性存款产品依旧在“刚性兑付”上下功夫,存在“假结构”现象。

        据了解,银行在结构性存款的设计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性,可以在行权条件、利率设计等方面灵活选择,而所谓“假结构”即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上,即将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成内嵌单向触发行权的高息产品。

        以某银行330天挂钩SHIBOR利率的结构性存款为例,根据产品说明书,在观察期内,若3个月SHIBOR值在本产品整个观察期内均小于等于15%,则投资者将获得的最高年化收益率为5.2%;若3个月SHIBOR值在本产品观察期小于等于15%的工作日天数为12天,则投资者将获得的最高年化收益率2.6%。

        从2007年1月4日SHIBOR利率正式运行开始,3个月SHIBOR值甚至从未突破10%。这也意味着,3个月SHIBOR值在本产品观察期小于等于15%的工作日天数为12天概率极低,这款名义上挂钩SHIBOR利率的结构性存款,基本上从购买日起就能锁定5.2%的高息。

        数据发现,从1998年5月17日至2018年5月17日,20年间,美元兑港元的收盘汇率上限未超过7.9,下限未超过7.5。这也意味着,美元兑港元的最终汇率大于等于汇率区间上限或小于等于汇率区间下限的情况也属于概率极低的“黑天鹅事件”。

        除了上述的SHIBOR利率、外汇汇率,沪深300股指也是结构性存款产品常用的挂钩标的。还有银行将投资期限长达211天结构性产品获得最高收益的条件设置为“只要在观察期内的任一观察日,沪深300股指的收盘价涨跌幅突破0.5%,就可获得最高收益”。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股市瞬息万变,想要达成上述条件非常简单。

        正式出台的资管新规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新规过渡期至2020年底,在此期间,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以维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但“必须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

        据了解,近年来,为应对相应的监管指标考核、缓解互联网金融及同业竞争带来的冲击,银行玩出了不少变相加息的方式,如存款送礼、贴息存款等。2014年,由于直接的贴息存款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该类贴息行为被原银监会制止。然而,此类违规行为却屡禁不止。

        事实上,从公开资料来看,通过结构性存款设置“假结构”变相贴息的情况也并非近期才出现,只是随着此类产品的急速扩张而问题更为凸显。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现象将会迎来严监管。
        
        未来针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政策出台是必然的。一方面,假结构性存款面临强监管。目前多家银行为规避资管新规,通过发行结构性存款代替保本理财,以此吸纳负债,很多中小银行业跟风发行“假结构性存款”以实现高息揽储。但假结构性存款仍属于变相刚兑,未来一定会面临严监管。

        另一方面,真结构性存款也会出台相应的引导细则,在规模、结构、标的、信息披露等多方面进行指引。戴志锋称,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发达金融市场经验来看,结构性存款业务的监管显著严格于普通存款业务,同时为显示结构性存款显著不同于普通存款的风险特征,“结构性存款”法律文本上的名称多为“结构性投资产品”。预计未来针对结构性存款的专门性监管政策会逐步出台,引导商业银行向保本理财假结构性存款真结构性存款的方向过渡。

        结构性存款监管,对存款压力具有边际改善。“结构性存款大发展或者大萎缩,对流动性影响不大,更多的是存款在不同科目的转移。所以监管趋严后,对存款总量没有影响;套利的结构存款减少后,表内低利率存款的替代压力边际减少”。

资料来源: 互联网,观研ww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京东二季度收入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外卖业务爆发式增长199%

2025年京东二季度收入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外卖业务爆发式增长199%

8月14日,京东集团(JD.O;9618.HK)发布2025年二季度财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财报显示,京东二季度实现收入3,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远超市场预期,并创下近三年来收入增速的新高。这一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核心零售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包括京东外卖在内的新业务的迅猛发展。

2025年08月16日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7月23日,中国新修订的《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通过统一技术规范,实现一个二维码整合价格结算、产品溯源、数字标签等全链条信息,为消费者、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数字化服务。

2025年07月25日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7月14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4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量达1067.01万台套,其中,国产仪器设备992.51万台套,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显示国产仪器设备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2025年07月16日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7月10日,民政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将持续至12月,旨在通过系列惠民举措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2025年07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7月1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微信消息显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668号),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2025年07月02日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6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2025年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蒋彤介绍,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专利授权质量保持稳定,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审查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5年06月30日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跨境支付通”系统于6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今后两地居民可通过手机银行实时完成跨境汇款,并可自主选择人民币或港币作为到账币种。

2025年06月24日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6月10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获悉,中海油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近日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发行规模达8亿元,期限2年。这是天津市在“两新”债券领域的首次突破。

2025年06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