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铜加工上游资源端匮乏,对外依存度极高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铜加工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铜加工是指以纯铜或铜合金为原料,通过塑性加工(如轧制、挤压、拉伸、锻造等)制成各种形状和规格的铜材。
中国铜矿资源储量仅占全球铜矿资源储量的4.2%,且铜矿品位普遍较低,外部供应依赖特征明显。 2015-2024年我国铜矿石及其精矿石进口量由1323.3万吨增长至2811.4万吨,2024年铜矿对外依存度高达 94.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我国铜加工产业优势突出,铜加工材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资源端匮乏,产业优势集中于铜加工行业。2024 年,我国铜精矿产量受限于原料储量等因素,仅占全球总产量的7.8%;而我国精炼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1.3%,阴极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 51.7%,铜加工材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7.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盈利承压叠加需求升级促企业向深加工转型,我国铜加工行业进入整合阶段
我国铜加工庞大存量产能主要得益于铜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24年底国内共有3191 家存量公司。铜初级加工企业定价模式多为“原材料价格 + 加工费”,近年来铜加工产能扩张速度远超过需求增长幅度,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加工费持续承压下行。当前中游企业毛利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部分企业甚至已陷入亏损状态。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铜加工行业过去依赖规模拉动的同质化增长模式遇到瓶颈,同时随着算力中心建设、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推动铜加工需求结构向高端化、高附加值转变,铜加工企业向深加工转型趋势明显,其中头部企业具备规模效应和研发优势,市场份额得以巩固;而大量经营不规范、技术落后的小企业则面临淘汰压力,逐步退出市场,我国铜加工行业进入整合阶段。
新兴领域铜加工材应用情况
应用领域 | 应用情况 |
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兴起,驱动新型铜材在关键场景成铜加工增长新方向。以特斯拉 Optimus Gen2 人形机器人为例,Optimus Gen2 大量机械关节构建灵活运动体系,搭配感知系统、灵巧手等实现复杂交互,其内部谐波减速器、力矩电机等组件需要协同运作,对应柔性连接、高精度支撑材料的需求持续攀升。 |
数据中心 | AI 数据中心在技术革新中对数据传输和散热提出更高要求,推动铜在该场景的应用拓展。数据中心作为承载海量数据计算、存储与吞吐的核心,其发展主要由互联网、云计算、AI 的高速增长驱动。相比传统数据中心,AI 数据中心在硬件上新增算力平台、beplay下载软件 调度技术等革新,还引入高性能服务器、自然语言处理等功能,这些升级对数据传输和系统散热提出了更高要求,进而推动铜在数据中心场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 |
新能源汽车 |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与电驱系统带动高性能铜材需求。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铜量约83-85.8kg,主要分布于电动机、锂电池、线缆。新能源车采用的是大功率电动机,其输电线束必须是能够承载高压大电流的铜合金材料线束。铜箔具有良好导电性、柔韧性和适中电位,因此在锂电池中充当负极活性材料载体和负极集流体。新能源车充电桩也额外增加了用铜量,单台充电桩耗铜约13.5kg。 |
新能源发电 | 2024 年新能源发电装机用铜量约58万吨,主因光伏、风电用铜强度大:光伏用铜集中于涂锡铜带、连接器、电缆及逆变器等核心部件,其中光伏焊带作为电池组件电流传输枢纽,是关键材料;据铜业发展协会数据,新能源发电系统用铜量较传统发电高8-12 倍(风电每兆瓦用铜 3.5 吨(陆上风电)-9.6 吨(海上风电),光伏每兆瓦用铜5.5 吨)。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