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图解
伺服系统是指以位置、速度、转矩为控制量,能够动态跟踪目标变化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系统,由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编码器组成。从产业链来看,伺服系统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包括稀土、传感器、硅钢等;中游为伺服电机制造、伺服电动器制造、数控系统研发等环节;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数控机床、电子制造设备、包装机械、纺织机械、机器人、塑料机械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工业自动化的“神经中枢”,千亿级市场或将为行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伺服系统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伺服系统为工业自动化的核心部件,被称为“神经中枢”,是实现工业自动化中精准定位、精准运动的必要途径。工业自动化是涉及机械、微电子、计算机、机器视觉等技术领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是指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的综合性高新技术。
近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已达千亿级,这将给伺服系统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17-2024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由1669亿元增长至30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三、机器人打造增长新引擎,伺服系统市场有望迎来加速增长
伺服系统是机器人的核心,能够直接影响着机器人的运动精度、控制速度以及稳定性。当下,工业机器人作为全球产业竞争焦点和我国产业升级动力,其快速发展为伺服系统行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和重要驱动力量。
自“十三五”以来,通过持续创新、深化应用,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业规模迅速增长。目前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已具备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并逐渐成为全球机器人领域的核心力量。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产量达55.64万套,较2015年的3.3万套增长近16倍;销量达30.2万套,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时,我国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数量)在2023年达到470台,跃居全球第三,仅次于韩国和新加坡。
数据来源:GGII,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下,伺服系统市场有望迎来加速增长。2024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早已炙手可热。而人形机器人火热的核心逻辑,其实是离不开AI软件和硬件的发展,而大模型的进步更是让这个市场的想象空间变大,成为推动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机器人技术是感知、决策、行动和交互技术的结合,可以分为控制部分、传感部分和机械部分,又可细分为六个子系统,分别是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知系统、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
其中伺服系统可以随着人工beplay下载软件 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情感。例如,通过结合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技术,伺服系统可以更准确地识别人类的动作和语言,从而更好地模拟人类的行为和交流。同时,伺服系统还可以与其他beplay下载软件 系统进行链接,形成更beplay下载软件 化的人形机器人。例如,将伺服系统与自主导航系统相结合,可以使机器人更好地自主导航和避障;将伺服系统与情感识别系统相结合,可以使机器人更好地理解和回应人类的情感。
2023-2026年,人形机器人软硬件、集成等技术仍不成熟,该阶段仍以小批量测试为主,众多厂商进入,但实际出货量不超过千台;2027-2030,人形机器人技术初步成熟化,将率先在工业装配、特种行业(消防等)、医疗、养老等行业得到应用,出货量将快速提升。估计到2029年,我国人形机器人规模有望增长至750亿元,到2035年进一步增至3000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而与常见工业机器人2-6的自由度相比,人形机器人通常有30-40自由度,单台伺服电机需求量大幅增加,因此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有望推升伺服系统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国伺服系统市场有望迎来加速增长。
四、受多重因素驱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呈现不断增长态势
进入2022年以来,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2-2024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从206亿元增长到234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将达248亿元。根据分析,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多个因素:一是,随着制造业的升级,自动化和beplay下载软件 化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伺服系统作为实现精确控制的关键部件,其市场需求也随之上升。例如,在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生产等行业,高精度的装配和加工过程离不开伺服系统的支持。二是,新兴行业的崛起也为伺服系统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其生产过程中对电池组装、车身焊接等环节的控制精度要求极高,伺服系统的应用变得不可或缺。三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推动了伺服系统市场的发展。政府对beplay下载软件 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扶持政策,使得相关企业加大了对伺服系统等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从而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五、通用伺服系统国产替代加速,国产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我国伺服系统技术起步较晚,且最早是应用于军事需求,例如军事船舶的自动驾驶、火炮的控制发射以及飞船与导弹的制导。直到2000年以后才被逐步应用于民用工业,如自动机床、针式打印机等。不过,近年随着国内厂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等举措,不断加强伺服系统相关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国产伺服系统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尤其是汇川技术凭借着多年的研发和技术积累,并依托精细化管理下的成本优势、相比于国际品牌的高性价比和更为贴身及时的本土化服务,打破了外资品牌在中高端伺服系统市场的垄断格局,成功实现了在 3C 电子、机器人等部分领域内与外资品牌的竞争,成为了我国通用伺服系统市场龙头企业,其在2023年市占率高达28.2%。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观研天下整理
2021-2024年我国(大陆及港澳台)通用伺服系统厂商市场份额从42%增长到了59%。预计到2027年,我国(大陆及港澳台)通用伺服系统厂商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至 65%。这一组数据表明,当前我国伺服系统国产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伺服系统行业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核心集群。其中长三角依托半导体、汽车产业优势,在高端伺服研发上领先,相关企业推出的beplay下载软件 伺服驱动器已实现“自诊断-自修复-自优化”闭环;珠三角凭借3C电子、机器人产业需求,推动中低端产品规模化生产,相关厂商通过模块化设计将驱动器体积缩小,效率提升;环渤海地区则通过政策扶持,在军工、轨道交通等领域形成特色,相关企业布局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线,将永磁同步电机成本降低,同时通过能量回馈技术提升能效。
六、伺服系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目前CR10已达84%
近年来我国伺服系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3 年,国内伺服系统前十强企业市占率为84%,同比提升 5pcts。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