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天信息处理、承载、可视化涉及技术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空天信息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5-2032)》显示,狭义上,空天地数据是来自天基、空基、地基的数据,包括天基平台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据和各类卫星遥感数据等;基于空基平台的航拍影像、视频数据等;通过地面观测站获取的各类数据等。广义上,空天数据为涵盖天、空、地的地海空天各类与位置相关数据。其拥有体量巨大、种类繁多、动态多变、冗余模糊、高内在价值等特点。空天地大数据主要通过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和实测方式获取,遥感是重要技术基础。
空天信息涉及技术
方面 |
技术 |
空天地大数据处理 |
遥感影像数据的区域网平差技术、遥感影像数据的DEM生产技术、遥感影像数据的DOM校正技术、遥感影像数据的影像解译技术等 |
空天地大数据承载 |
空间数据引擎技术、地理空间元数据技术、地图瓦片技术、基于服务的空间数据共享技术、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等 |
空天地大数据可视化 |
地球空间参考网格技术、多细节层次技术、多级数据缓存技术、三维图形渲染引擎技术、三维场景标注标绘技术等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空天信息下游应用广泛,包括种领域、自然资源、交通、气象、海洋、环保、应急等行业,从客户群体特征维度可分为特种、政府、企业和大众四个应用领域。
空天信息市场分类(按客户群体特征维度)
市场分类 |
目标市场 |
特征 |
特种领域 |
特种领域的各部门、各应用单位 |
目标用户为各特种单位。空天地大数据应用市场成熟,容量巨大。 |
政府 |
数字经济,智慧城市,自然资源、交通、气象、海洋、环保、应急等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 |
目标用户为各类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国家部委到省级、市级、县级单位。用户群体庞大,应用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
企业 |
石油、石化、电力等大型能源企业,公路、铁路、航运等大型交通企业,以及建筑、航空、航天等众多大型企业 |
国内企业空天地大数据与数字地球应用尚处于步阶段,空天地大数据应用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市场总量小于政府类应用市场。 |
大众应用 |
数字地球网站及在线应用 |
所使用的平台软件比专业的空天地大数据用用功能简单,运营商可自行设计。有更多商业模式可探索,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政策+遥感卫星产业发展,为空天信息行业带来旺盛需求及发展机遇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地球行业发展的顶层规划日益完备。而《“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数据要素与12个重点领域相结合,促进空天信息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我国空天信息行业部分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政策名称 |
要点 |
202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明确提出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 |
2021.11 |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
提出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全球、天地一体的信息网络,为陆海空天各类用户提供全球信息网络服务。 |
2022.2 |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 |
提出为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等提供适用版本的实景三维数据支撑,并为数字孪生、城市信息模型(CIM)等应用提供统一的数字空间底座。 |
2023.8 |
《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到2030年,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实景三维中国、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全面建成,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制度基本建立 |
2023.12 |
《“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提出数据要素与12个重点领域相结合,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
2025.3 |
《政府工作报告》 |
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深化数据资源开发。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遥感卫星作为空天地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入发射密集期,为行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撑。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160余颗,遥感卫星发射次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为空天信息行业带来旺盛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截至目前,中国境内登记在册的卫星星座项目已达100个,规划发射卫星总量超过6万颗,显示出强烈的战略意图与产业发展潜力。其中,GW星座是中国构建自主可控星链体系的核心工程,由中国星网统筹实施,计划总计发射约13000颗卫星,目标在未来5年内完成首批约10%的卫星部署,并在2035年前实现全部卫星入轨,支撑星地融合通信网络的建设;鸿鹄-3星座由民营火箭企业蓝箭航天提出,定位于构建全球宽带卫星互联网系统,计划总发射卫星数量为12000颗,目前已完成包括“鸿鹄号”“鸿鹄2号”等多颗实验星发射,进入系统验证阶段;千帆星座由垣信卫星主导,整体规划部署1000颗卫星。随着各大星座计划的稳步推进,我国低轨卫星通信体系正逐步成型,构建独立、安全、广覆盖的新型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中国主要卫星布局
名称 |
类型 |
运营公司 |
规划总数(颗) |
在轨数量(颗) |
千帆星座 |
通信 |
垣信卫星 |
15000 |
90 |
GW星座 |
通信 |
中国星网 |
12992 |
28 |
HONGHU-3 |
通信 |
鸿擎科技 |
10000 |
0 |
低轨卫星星座计划 |
通信、导航、遥感 |
洲际航天 |
6000 |
0 |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 |
通信、导航、遥感 |
时空道宇 |
5676 |
30 |
三体计算星座 |
遥感 |
国星宇航 |
2800 |
0 |
秦岭小卫星星座 |
遥感 |
西安航投 |
2000 |
8 |
太湖星座 |
遥感 |
太湖星云 |
600 |
0 |
楚大星座 |
通信、遥感 |
航天科工二院空间工程总体部 |
516 |
0 |
灵鹊星座 |
遥感 |
零重力实验室 |
378 |
1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空天信息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因此,得益于政策支持、卫星部署和数据获取能力持续提升,以及大数据、云计算、AI技术的加持,我国空天信息市场稳步成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空天信息市场规模为7267.1亿元,同比增长11.15%,2017-2023年市场规模CAGR为8.7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