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消费水平提高下,国内“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营养需求持续扩大,叠加大众对特医食品的认知度不断提升,我国特医食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然而,与美国等成熟市场40%以上的渗透率相比,我国特医食品渗透率仍然偏低,2024年仅有3%,存在显著差距。但这种差距也恰恰表明,我国特医食品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片蓝海市场下,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隐忧仍存。目前国内特医食品获批数量显著增长,国产特医食品获批数量显著领先,尽管如此,但市场主导权仍掌握在外资手中,尤其是在高附加值领域,在高品牌、渠道壁垒下,国产产品几乎不占据优势,内资企业亟需逆袭!
1.特医食品分类情况
特医食品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按照人群划分,特医食品包括适用于0-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婴儿特医食品),以及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医食品(非婴儿特医食品)。其中,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医食品还可以细分为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以及非全营养配方食品三大类。
特医食品分类情况
类别 |
概述 |
|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
适用于0-12月龄的婴儿,包括无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氨基酸配方、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母乳营养补充剂等 |
|
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医食品 |
全营养配方食品 |
适用于需要对营养素进行全面补充且对特定营养素没有特别要求的人群。包括标准型、高能量密度型、添加纤维素型、预消化型等 |
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 |
适用于特定疾病或医学状沉下需对营养素进行全面补充的人群,并可满足人群对部分营养素的特殊要求。包括糖尿病型、肝病专用型、肾病专用型、肿瘤专用型、呼吸系统疾病专用型等。 |
|
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
可满足目标人群部分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适用于需要补充单一或部分营养素的人群。包括乳清蛋白、微量元素、水(脂)溶性维生素、麦芽糊精、铁剂、膳食纤维、益生菌等,可以与其他食品配合使用。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政策持续加码,为特医食品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特医食品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为特医食品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其中,《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提出设立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罕见病、临床急需新类型特医食品审评时限由最多的90个工作日缩减至30个工作日,此外,将临床试验现场核查时限压缩10个工作日,提高产品注册效率;强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研发临床急需产品,不断扩展特殊人群的可及性。《关于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品原辅料、检测方法、临床评价等标准供给。《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则鼓励企业加强工艺研发、产品创新、品质管控,着力发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2年3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 以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功能性化妆品、日化产品为重点,研发中医药健康产品。 |
2022年10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 | 将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及保健食品的开发、生产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鼓励外商对其进行投资,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
2023年3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 | 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 | 提升先进装备供给能力,包括乳清脱盐制备技术和乳糖提纯制备技术;乳铁蛋白等母乳营养功能组分性能提升技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制备技术;在线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等。 |
2023年7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 | 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 | 引导食品产业与康养、旅游、科普、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功能性食品、运动营养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消费市场。 |
2023年12月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 | 设立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罕见病、临床急需新类型特医食品审评时限由最多的90个工作日缩减至30个工作日,此外,将临床试验现场核查时限压缩10个工作日,提高产品注册效率;强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研发临床急需产品,不断扩展特殊人群的可及性。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
2024年5月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央网信办等十一部门 | 关于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的指导意见 | 研究制定保健食品常用原料、检验方法、功能评价等标准和相关标准样品,加快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品原辅料、检测方法、临床评价等标准供给,完善特殊食品标准体系,提升特殊食品质量控制能力和水平。 |
2024年10月 | 民政部 商务部等二十四部门 | 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 | 鼓励研发适合老年人咀嚼吞咽和营养健康需求的特殊食品。 |
2025年4月 | 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二部门 | 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 深化特殊食品注册备案制度改革,完善保健食品事前审评和事后评价机制,畅通保健食品新功能及产品审查注册。鼓励企业加强工艺研发、产品创新、品质管控,着力发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 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快速扩容,但渗透率明显偏低
近年来,我国特医食品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随着“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营养需求持续扩大,以及大众认知度不断提升,我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73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2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6.02%。
数据来源:圣桐特医招股说明书、观研天下整理
然而,受社会认知薄弱、产品可及性不足、价格门槛较高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特医食品渗透率仍然偏低,2024年仅有3%,与美国等成熟市场40%以上的渗透率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这种差距恰恰表明,我国特医食品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展望未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持续增强、特医食品认知度逐步提升以及临床应用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特医食品市场将迎来渗透率与规模的双重提升。根据预测,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531亿元,2024-202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8.01%,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圣桐特医招股说明书、观研天下整理
4.特医食品获批数量增多,国产产品数量领先
市场企业及产品竞争来看,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国内企业持续创新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特医食品获批数量显著增长。2025年上半年,新产品获批数量达38款,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量(66款)的半数。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累计获批产品数量达269款,较2019年(43款)增长超6倍。其中,国产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在269款获批产品中达232款,占比86.25%;进口产品仅37款,占比13.7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从产品结构来看,特医食品已实现全品类覆盖,但各品类发展不均衡。截至2024年底,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全营养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三大品类占比分别为41.30%、32.17%和26.09%。相比之下,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获批数量极少,占比仅为0.43%,与其他品类存在显著差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5.特医食品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企业特医食品产品获批数量显著领先,但市场主导权仍掌握在外资手中,2024年国产市场份额不足30%。具体来看,2024年国内特医食品市场呈现高度集中态势,前五企业合计占据78%市场份额,其中雀巢(44.2%)、达能(16.3%)、雅培和美赞臣四家外资企业共占71.6%,市场主导优势明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外资企业在高附加值领域占据先发优势,尤其在婴儿特医食品领域布局完善,产品线覆盖早产儿、深度水解等专业品类;其二,国产产品虽加速获批,但同质化现象严重;其三,国产品牌在渠道建设和消费者认知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具体表现为:在院内市场面临进院难问题,在零售终端又遭遇消费者偏好外资品牌、渠道推广力度不足等挑战。总的来说,特医食品国产替代空间依旧广阔。未来需在高端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和品牌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借助政策支持提升医院准入和消费者认知,逐步改变当前外资主导的市场格局。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