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内部竞争格局与发展进入主要壁垒

导读: 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内部竞争格局与发展进入主要壁垒。化学原料药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化工原料生产企业。该行业之中,各家厂商生产的同一种产品之间品质差异性不大,同质化严重,而且行业内产能充足,能够为下游及时提供原料供应,因此其议价能力不够强大。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化学原料市场需求调研及十三五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供应方: 

       化学原料药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化工原料生产企业。该行业之中,各家厂商生产的同一种产品之间品质差异性不大,同质化严重,而且行业内产能充足,能够为下游及时提供原料供应,因此其议价能力不够强大。但是必须注意到化工原料生产企业提供的产品多为石油化工产品,因此石油等能源价格会对化工原料价格造成影响,进而会影响到化学原料药价格。 

       需求方: 

       化学原料药行业的下游是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可分为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两大类,这两类产品共同的下游是化学制剂,但是他们各自的状况却不尽相同。大宗原料药由于供给充足,企业间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价格则随市场供需变化、产能变化等因素呈现周期性波动,议价能力一般。在特色原料药领域,各个生产厂家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销售方式上,生产厂家可以采取自产自销或者合同定制生产。特色原料药的开发包括了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放大生产,最终得到高质量、符合 GMP/c GMP监管标准的原料药,也包括相关质量标准、标准品的制备、原料药稳定性的测定等工作。客户通过对企业研发能力、管理能力、产品质量稳定性等多方面考察之后,确认某家特色原料药生产企业为其供货商,由于更换原料药供应商一般要在药监部门进行备案或者审批,流程繁杂,对于下游客户来讲,转换成本较大,客户不会轻易更换上游原料要生产商,因此其销售模式具有一定的粘性。从总体来看,特色原料药对于下游的议价能力强于大宗原料药。 

       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 

       全球原料药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五大区域: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和印度。由于美国聚集了众多跨国大型药企,因此原料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但是由于环保要求较为严苛、人力成本较高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原料药已经不在该地区生产,特别是美国,多数大型的仿制药公司没有自己的原料药生产车间,其仿制药原料药总消耗的 80%依赖进口。中国与印度由于具有成本优势,同时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因此在竞争中占据先机,2010 年两国合计占全球外购原料药生产市场份额的 31%,其中中国份额为 19%。预计在未来,中国和印度在全球原料药市场中的份额将会继续稳步提升,成为主要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 

 

       纵观全球市场,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可生产 1500 多种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2014 年产量为 303 万吨,化学原料药出口交货值为 605亿元。其中在仿制药原料药外购市场上,我国也占有较大的份额,2010 年我国占有了该市场 35.6%的份额。 

 

       2012 年,我国共有化学原料药企业 1150 家。从数量上来看,大型原料药企业数量占比为 4.17%,中型企业数量占比为 18.43%,集中度较一般。但从收入角度来看,大型和中型原料药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 27% 33%。主要是由于部分领域集中度较高,形成了寡头垄断格局,例如维生素行业,我国维生素 A 的主要生产企业为新和成和金达威,维生素 E 的主要生产企业为浙江医药和新和成等,维生素 C 的主要生产企业为东北制药、华北制药和江山制药等,维生素 D3 的主要生产企业为花园生物和金达威。甾体激素药物行业之中,仙琚制药、天药股份、北京紫竹、上海华联和河南利华占据了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进入行业的壁垒 

       1)行业准入壁垒:原料药生产企业首先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此外还必须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并通过 GMP 认证后方可进行药品生产与销售。

       2)注册认证壁垒: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如果要向国外进行销售,必须取得该国药监部门核准后的注册和认证。例如,产品出口美国,首先要向 FDA 提交 DMF(Drug master file,药物主档案)进行备案,随后在进行制剂申报时,必须通过 FDA c GMP(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s) 检查,方能进入美国市场。为满足这些要求,除了产品质量合格外,自身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生产环境与流程、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规范的企业运作,并熟悉该国药品注册相关要求与流程,才能完成产品的出口。 

       3)环保壁垒:原料药的生产过程之中会有大量的废水、废渣、废气产生,在目前环境监管日趋严格的情况之下,如果企业不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一旦未达到相关国家标准或者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都会给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4)技术壁垒:原料药的生产需要较为复杂的技术工艺,一般需要通过化学合成、生物发酵等手段来完成中间体以及最终产品的制备,企业必须长期保持大量的研发投入,才能够高效地完成原料药合成、生产工艺优化等任务,对于行业外的企业来讲难以快速复制。 

       替代品: 

       大宗原料药的适用范围较广,需求量大,生产技术和工艺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特别是维生素、氨基酸、抗生素和激素等是人类维持生存、治疗疾病所必须的物质,因此在产品方面目前没有相应的替代品。特色原料药的替代品跟对应制剂的情况类似,为与其适应症相同药品的原料药。一般来讲,如果某类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形成规范的临床治疗路径和方法,医生和患者就会形成用药习惯,市场格局也将维持稳定,在没有突破性药物出现的情况下,难以在短时间内更换,相应的特色原料药的需求也能够得到保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对等回应!财政部出手—4500 万以上医疗器械采购对欧盟企业设限

对等回应!财政部出手—4500 万以上医疗器械采购对欧盟企业设限

7月6日,中国财政部发布通知,宣布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限制措施。此举旨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审批程序作出调整。

2025年07月08日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文力推创新药全球化发展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文力推创新药全球化发展

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促进创新药全球市场发展,通过搭建国际交易平台、拓展海外合作、优化价格机制等举措,助力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

2025年07月03日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推进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推进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6月12日,据“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启动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培育工作,旨在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进程。到2027年,我国将力争培育20个以上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服务企业超过200家,孵化产品400个以上,为生物制造领域提供从“小试验证”到“中试

2025年06月13日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根据诺和诺德财报,2023年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12亿美元,2024年有可能超过K药成为新一届药王。

2024年11月18日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10月31日,中大型药店连锁的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但收购已趋于谨慎,由于行业竞争激烈,新店培育期拉长,增收难增利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2024年11月04日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比1-8月增长0.28亿人次;共济金额304.57亿元,比1-8月增长42亿元。共济人次较多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共济金额较大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重庆等。

2024年10月30日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10月12日至15日,第9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下称“CMEF”)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来自海内外的4000余家企业携数万款医疗器械产品集中亮相,国产医疗器械借此抢滩出海。

2024年10月17日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9月2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制度设计中,特别重视宽严相济的原则,体现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导向。聚焦严重案件,畅通异议申诉渠道,不搞一刀切,允许地方分步骤实施,三年内逐步将相关人员纳入管理。

2024年10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