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我国环氧乙烷产能不断扩张,至2024年达到944万吨,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稳健增长。同时行业呈现两大显著特征:一是产能结构调整明显,民营企业产能占比持续提升;二是下游消费结构正经历重要转型,从相对单一的应用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环氧乙烷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环氧乙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显示,环氧乙烷(EO)又称氧化乙烯,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乙烯工业衍生物中仅次于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有机化工原料。我国环氧乙烷工业化生产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上游主要包括乙烯、氧气等原材料;中游为环氧乙烷生产,主流生产工艺为乙烯直接氧化法,具有技术成熟、效率高等特点;下游应用领域则通过乙氧基化、羟乙基化等化学反应路径,衍生出丰富的产品矩阵,包括聚羧酸减水剂单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聚醚、氯化胆碱、聚乙二醇、碳酸乙烯酯等多种化工产品。这些衍生产品通过不同应用渠道,最终服务于房地产、基建、日化、纺织、医药、农业、汽车、新能源等国民经济多个重要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环氧乙烷下游情况
下游 | 终端应用 |
聚羧酸减水剂单体 | 用于生产聚羧酸减水剂,进而用于混凝土行业,终端应用为房地产和基建等。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应用于日化、农业、医药、纺织等领域 |
乙醇胺 | 可以用于生产牛磺酸、水泥助磨剂、草甘膦等,终端应用涉及房地产、基建、农药等行业 |
聚醚 | 家具、汽车等行业 |
氯化胆碱 | 用于生产饲料添加剂、植物光合作用促进剂,终端为农业等行业。 |
聚乙二醇 | 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药及纺织印染等领域。 |
碳酸乙烯酯 | 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终端涉及储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环氧乙烷产能持续上升,但增速放缓
2010年我国环氧乙烷产能约为126万吨,伴随乙烯工业体系快速扩张及炼化一体化项目落地,至2019年产能激增至479万吨,实现年均复合增长率16%的快速发展。其后,在乙烯炼化一体化装置持续扩产推动下,我国环氧乙烷产能扩张趋势得以延续,2020-2023年间保持14%以上的增速。至2024年,我国环氧乙烷产能达到944万吨,同比增长8.51%,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稳健增长。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观研天下整理
环氧乙烷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不适合长途运输。这一特殊性质决定了其生产和销售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形成了以自产自用和就近销售为主的产业布局模式。基于此,我国环氧乙烷产能主要集中分布在华东、华南和东北等下游应用产业集聚区域,这三个地区2023年的合计产能占比超过85%。其中华东地区凭借完善的化工产业配套和庞大的市场需求,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占比超过55%。这种区域分布格局有效降低了物流风险,同时提高了产业链协同效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民营企业环氧乙烷产能占比提升
我国环氧乙烷行业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产能结构调整特征,三江化工、卫星化学等民营企业在产能布局方面持续发力,占比由2019年的33.79%上升至2023年的48.24%;而同期国有企业的市场地位相对弱化,其中中石油产能占比由13.56%下降至7.04%;中石化产能占比则呈现整体下滑态势,由30.66%缩减至27.81%。这一转变主要源于民营企业在原料获取和产业链布局方面展现出的竞争优势。其一,民营企业通过多元化渠道获取乙烯原料,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二,在乙二醇亏损压力下,民营企业能够灵活调整乙烯资源配置,更多地向环氧乙烷行业倾斜。其三,民营企业新增产能大多采用配套乙氧基化装置的模式,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条,更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观研天下整理
4.环氧乙烷下游消费格局从相对单一的应用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国环氧乙烷下游消费格局正经历重要转型,从相对单一的应用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聚羧酸减水剂单体是我国环氧乙烷下游第一大消费市场,主要用于生产聚羧酸减水剂,终端应用涉及房地产和基建等行业。受房地产行业发展低迷影响,聚羧酸减水剂单体对环氧乙烷需求不振,下游消费占比逐渐缩减,由2020年的61%下滑至2024年的37%。
与此同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第二大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受益于日化、农业等终端需求的持续释放,其产量和需求量逐年递增,2023年分别达到157.2万吨和169.1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67%和10.19%,对环氧乙烷的需求也随之上升。在此背景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环氧乙烷下游消费中的占比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达到24%。此外,乙醇胺和聚醚这两大消费市场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占比分别由2020年的7%和3%上升至2024年的13%和10%。这种消费结构的演变,既反映了传统建筑相关需求的周期性调整,也展现了环氧乙烷在日化、农业、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支撑。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观研天下整理
5.环氧乙烷出口量持续上升
在聚羧酸减水剂单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下游市场发展带动下,近年来我国环氧乙烷产量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达到481.6万吨,同比增长12%。受产品易燃易爆特性限制,环氧乙烷国际贸易规模有限,我国长期保持净出口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虽然我国环氧乙烷出口量始终维持在千吨以下规模,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4年出口量攀升至971吨,同比增幅高达45.14%,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此外,2023-2024年我国环氧乙烷进口量为0。这表明国内产能已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自给自足。这种“零进口、增出口”的贸易格局,既反映我国环氧乙烷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能优势,也体现了在严格安全监管下,周边市场对我国产品质量的认可度正在提升。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