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定位分析报告》
青少年体育工作综述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的一年,也是实现《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继续推动政策法规建设工作;强化对各级公办体校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检查督导,召开全国业余训练工作会议;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整合资源、改革创新,巩固和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体育行政部门的引领作用,协调相关部门,在青少年体育“组织、活动、场地”开展和建设方面力求突破,建立青少年体育工作评估体系,首次开展青少年体育行为调查,努力提高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在新的形势下,紧紧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科学谋划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长远发展,全面深化青少年体育事业改革,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巩固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2014年,按照刘延东副总理在2012年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要求,继续开展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在2013年督导检查部分省(区、市)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落实情况基础上,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继续开展督导检查。为提高各省(区、市)政府重视程度,2014年3月冯建中副局长分别致信各省(区、市)政府分管领导,指出各地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的意见建议,引起各省(区、市)政府分管领导的重视,分别以批示或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责成相关部门落实。总局随之开展公办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专项督导,结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中期检查工作,对12个省市40所基地学校进行实地检查,重点对受检的基地贯彻国办23号文件及总局、教育部14, 15号令,实现“两个纳人”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的提出限期整改要求;结合对《全民健身条例》的督导检查,对吉林、上海、浙江、重庆四省市贯彻落实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开展督导,重点督导检查地市、区县配套政策出台情况和基层体校具体落实政策情况;积极与教育部协商将各级体校文化教育纳人国务院教育督导序列,并代为草拟督导通知。据统计,由体校系统自办文化教育的体校由2012年的420所减少到现在194所。
在22个项目开展的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进行赛前运动员文化测试,相比2013年增加5个项目,其中14个测试项目的运动员参赛资格与测试成绩挂钩,进行一定比例的淘汰。从测试情况看,总体成绩和及格率较2013年有明显提高。
推动政策法规建设工作。继续研制《青少年体育振兴规划》,完成了调研、论证阶段的全部工作,开始起草《青少年体育振兴规划》草案;通过组织调研评估,开展了《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的研制,做好起草规划的前期工作。
制定印发《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开展基层教练员待遇、职称、晋升、考核标准等工作和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召开全国业余训练工作会议。
进一步推进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工作。修订出台新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
开展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中期检查工作。安排10个小组,40名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专家委员会成员,共检查了全国12个省(区、市)的40所体校。
与项目中心配合,打造青少年训练营。训练营从开始的21个项目扩展到2014年37个项目,资助经费从100()万增加到200()万。2014年进一步加强训练营的规范化管理,通过与中心签订协议的方式,明确训练营的各项规定动作,明确经费适用范围和监管责任,突出事前安排、事后总结的要求。
在各中心的努力下,训练营的综合效应日益凸显。
二、增强青少年体质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
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取得新进展。一是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创建。联合教育部资助创建100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完成《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国家级传统校数量500所以上的目标;资助创建290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累计资助创建5033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提前完成《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量达到500(〕所以上的目标。二是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打造以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为龙头的阳光体育系列活动。联合教育部、团中央举办2014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举办包括科学健身校园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和各项目协会夏(冬)令营等在内的“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创新内容和形式,打造“夏令营、冬令营、特色活动”三大品牌,通过引领示范作用,推动省(区、市)和总局各项目运动协会联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二是加强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评审创建20个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在5个省市投人600万开展9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试点工作,联合中国奥委会、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启动探索创建中国奥林匹克少年(青年)体育活动中心项目,组织力量研究青少年体育设施器材标准。
联合教育部大力推广校园足球。截至2014年年底,校园足球活动已经覆盖所有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共131个布局城市,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的学校达到5084所,注册人数19万余人,足球人口270万余人。2014年11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校园足球工作进行新的要求和部署,校园足球工作仍需加大力度,努力推进。
会同教育部和总局相关项目中心举办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排球、田径、游泳、武术5个项目的联赛。共有III支体育传统校队伍,1500余名中学生参加全国联赛,篮球、排球、田径、武术4个项目的比赛成绩首次纳人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序列。
在10个省(区、市)的30个城市开展青少年(6-1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儿童青少年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的变化趋势,形成全国国民全年龄段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的动态“抽测”管理体系。
三、推动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
2014年,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会筹备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联合会社团申请已经获民政部通过,目前待国务院批准。召开联合会发起人会议,于2014年年底召开联合会筹备会议。待联合会成立申请获国务院批准后即予以正式成立,随即将按照社会组织运作方式开展相关工作。目前联合会筹备办公室也已投人运行。
修订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章程。新章程调整了会员代表资格,扩大了覆盖面,适当扩充体育系统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加人。待适时召开联合会会员大会通过并报民政部批准后,按照新章程开展相关工作。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者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22期,共计培训2000余人。此外,根据《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3年计划》,全年采取国家统一培训、西部分片培训、中东部自主培训的方式培训体育传统校体育教师4001)余人。
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性研究,包括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战略、青少年体育社会指导员计划、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精英教练员培养评价体系等8个研究项目。
开展全国青少年体育基础数据统计,顺利实现全国范围的网络化填报,并形成固定制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