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减肥药行业:GLP-1成减重赛道主流靶点 长效&多靶点&口服为研发核心方向

一、肥胖已成威胁全球健康的核心问题,药物治疗需求日益凸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减肥药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肥胖症是一种慢性健康状况,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按照国际标准,25≤BMI﹤30属于超重,而BMI≥30属于肥胖症。而由于中国人在同等BMI下较白人的体脂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因此,国内的超重和肥胖的定义比国际标准更严苛。24≤BMI﹤28即为超重,而BMI≥28即为肥胖。

超重与肥胖的国际和中国标准

分类 国际标准 中国标准
超重 25≤BMI﹤30 24≤BMI﹤28
肥胖 BMI≥30 BMI≥28

注:BMI(Bodymassindex):是衡量肥胖最常用指标。BMI=体重(kg)/身高(m)²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肥胖患者人群不断扩大。根据世界肥胖联盟数据,2020年全球共有22亿成人处于超重或肥胖,到2035年预计将有33亿成人处于超重或肥胖,年复合增速2.74%,超重或肥胖成年人的比例将从从42%升至56%;而到2050年,预计近60%的成年人(大概38亿)将患有超重和肥胖,其中19.5亿人患有肥胖症,同时约四分之一将超过65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肥胖患者人群不断扩大。根据世界肥胖联盟数据,2020年全球共有22亿成人处于超重或肥胖,到2035年预计将有33亿成人处于超重或肥胖,年复合增速2.74%,超重或肥胖成年人的比例将从从42%升至56%;而到2050年,预计近60%的成年人(大概38亿)将患有超重和肥胖,其中19.5亿人患有肥胖症,同时约四分之一将超过65岁。

资料来源:世界肥胖联盟,《柳叶刀》,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肥胖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2021年全球18.1%的5~14岁儿童和20.3%的15~24岁青少年患有超重或肥胖,相当于4.93亿人。这意味着自1990年以来的患病率从当时5~14岁人群的8.8%,15~24岁人群的9.9%,都翻了一番。如果不加以控制,预计2035年全球青少年群体中(5-19岁)超重或肥胖人数将上升到7.7亿人。

肥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剧,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我国肥胖患者数量不断增长,并成为了全球超重/肥胖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0-2016年,我国是高BMI人数增速最快的20个国家之一。到2021年,我国25岁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达到4.02亿,数量全球居首。另外,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显示,若人群超重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到2050年,我国25岁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将增至6.27亿,肥胖儿童和青少年总数将来到3520万。

肥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剧,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我国肥胖患者数量不断增长,并成为了全球超重/肥胖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0-2016年,我国是高BMI人数增速最快的20个国家之一。到2021年,我国25岁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达到4.02亿,数量全球居首。另外,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显示,若人群超重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到2050年,我国25岁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将增至6.27亿,肥胖儿童和青少年总数将来到3520万。

数据来源:《柳叶刀》,观研天下整理

而肥胖不仅影响个人的外在形象,更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和部分肿瘤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给个人健康和社会医疗体系带来沉重负担。全球每年因为超重/肥胖所致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500万,中国2019年因超重/肥胖而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的病例高达76.5万人。

目前肥胖问题已经被WHO认定为全球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其带来的隐患已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核心问题,使得防治肥胖刻不容缓。

在上述背景下,药物治疗作为肥胖治疗市场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其需求正在日益凸显。

二、消费属性强,近年我国减肥药市场规模逐年上升

减肥药是指具有减肥瘦身作用的药品,近年因其能让身体更快纤瘦的减肥效果而受到减肥需求者的喜爱。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临床药物治疗具有严格的用药标准,包括考虑用药安全以及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根据个体差异以及疾病的发展调整用药剂量等。

减重药物具有较强消费属性。随着审美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尤其是女性)对于身材的控制要求更高,但日常的减肥都得需要“管住嘴,迈开腿”,这对于上班族与贪嘴又懒于运动的肥胖人群来说难度较大。同时与减重手术相比,风险更低,副作用更小。因此,如果可以有药物可以让大家迅速无痛减肥,还能不影响健康,就会有很强的消费需求。

近年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以及“悦己”经济兴起,人们对减肥的需求不断上涨,从而推动我国减肥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到2024年,我国减肥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73亿元左右。

近年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以及“悦己”经济兴起,人们对减肥的需求不断上涨,从而推动我国减肥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到2024年,我国减肥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73亿元左右。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目前,由于我国肥胖药物治疗较为保守,可选择的药物很少,使得整体市场比较小。有数据显示,2024年,在我国减肥市场中,减肥药仅占4%的份额。

不过目前,由于我国肥胖药物治疗较为保守,可选择的药物很少,使得整体市场比较小。有数据显示,2024年,在我国减肥市场中,减肥药仅占4%的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三、GLP-1为减重赛道主流靶点,国内制药企业纷纷加速布局GLP-1减肥药物领域

截至2025年初,我国已有五款减重药物获批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的治疗,分别是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其中,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GLP-1类药物,因其良好的安全性和减重效果,成为了最引人注目的药物。

据了解,GLP-1(Glucagon-likepeptide-1,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中产生的多肽,通过激活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器官(胰腺、胃肠道、心脏、肾脏、肝脏、大脑、骨骼肌和脂肪细胞等)的GLP-1受体,刺激胰岛素的大量分泌。GLP-1可以作用于肠胃道和大脑,可以延缓胃排空和消化道分泌,抑制食欲从而达到减少食物摄入等机制,从而实现体重控制。

据了解,GLP-1(Glucagon-likepeptide-1,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中产生的多肽,通过激活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器官(胰腺、胃肠道、心脏、肾脏、肝脏、大脑、骨骼肌和脂肪细胞等)的GLP-1受体,刺激胰岛素的大量分泌。GLP-1可以作用于肠胃道和大脑,可以延缓胃排空和消化道分泌,抑制食欲从而达到减少食物摄入等机制,从而实现体重控制。

资料来源:诺和诺德官网

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等)减肥效果显著,并在多种肥胖并发症方面疗效优异,是现存市场上相对更安全的减肥产品。从安全性角度来看,减肥药均会产生胃肠道不适。GLP-1药物随着耐受度提升后,均会有一定的缓解。而芬特明/托吡酯还可能导致高血压、心动过速和心悸,不推荐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者高血压的肥胖人群使用。由于托吡酯本身是抗癫痫药物,也有明显的情绪变化的副作用。而且,在该药物的一年临床中,停用率高达40%。纳曲酮/安非他酮除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外,还和静息心率和平均血压升高有关。奥利司他作为目前唯一上市的非处方药,减重效果相对较弱,但不良反应也很明显。

从重大注意事项来看,奥利司他还存在严重肝损害事件,已被FDA要求在说明书中加入警示。芬特明/托吡酯则还导致高血压、心动过速和心悸,不推荐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者高血压的肥胖人群使用。纳曲酮/安非他酮由于可能提高自杀及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被FDA添加黑框警告。GLP-1药物可导致大鼠甲状腺C细胞肿瘤,尚不清楚是否会引起人类甲状腺C细胞肿瘤,因此对于甲状腺髓样瘤既往史的患者禁用。但总体来说,GLP-1药物是目前市场上相对更为安全的减重产品。

目前FDA批准上市的减重药物安全性情况

主要副作用

注意事项

原研企业

国内仿制企业

奥利司他

1、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油性斑点、胃肠排气增多、大便失禁等

2.过敏反应:瘙痒、皮疹、荨麻疹等

存在严重肝损害事件,已被FDA要求在说明书中加入警示

罗氏制药

鲁南制药、植恩生物、华东医药等

芬特明/托吡酯

1.情绪变化,如抑郁、失眠等

2.胃肠道不良反应:便秘等

3、血压升高、心悸

不推荐合并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压的肥胖人群使用;

维福斯

/

纳曲酮/安非他酮

1、恶心、便秘、头痛、呕吐和眩晕

2、静息心率加快、平均血压升高

可能提高自杀及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黑框警告

NalpropionPharmaceuticals

/

利拉鲁肽

恶心、低血糖、腹泻、便秘、呕吐、头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

可导致大鼠甲状腺C细胞肿瘤,尚不清楚是否会引起人类甲状腺C细胞肿瘤。禁用于有甲状腺髓样瘤个人既往史或家族病史的患者及患有2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的患者

诺和诺德

华东医药、爱美克、复星医药等

司美格鲁肽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大多数为一过性轻症反应

诺和诺德

九源基因、丽珠医药、华东医药、联邦制药等

替尔泊肽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

礼来

/

资料来源:药物说明书,Insight数据库,招商银行研究,观研天下整理

而同时,虽然GLP-1药物的减重效果突出,但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临床试验均发现,如果停药则会导致之前体重显著反弹,而继续使用则能够维持并进一步增强减肥效果。以司美格鲁肽STEP4实验为例,在低卡饮食和运动干预的前提下,接受共20周司美格鲁肽药物导入期治疗的患者平均体重降低10.5%。之后这些患者进入48周的维持期,其中一部分患者停药使用安慰剂,另一部分患者则继续使用司美格鲁肽。68周后,停药改用安慰剂的患者体重增长5.2%,而持续用药人群68周共减重18.2%。

而同时,虽然GLP-1药物的减重效果突出,但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临床试验均发现,如果停药则会导致之前体重显著反弹,而继续使用则能够维持并进一步增强减肥效果。以司美格鲁肽STEP4实验为例,在低卡饮食和运动干预的前提下,接受共20周司美格鲁肽药物导入期治疗的患者平均体重降低10.5%。之后这些患者进入48周的维持期,其中一部分患者停药使用安慰剂,另一部分患者则继续使用司美格鲁肽。68周后,停药改用安慰剂的患者体重增长5.2%,而持续用药人群68周共减重18.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综上,在实际使用中,肥胖类患者会出现对GLP-1类减肥药物的长期依赖与使用,这也将进一步推高该类药物的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GLP-1药物在减重方面的销售额超过80亿美元。

国内方面,虽然于2023年才开始正式批准GLP-1药物用于减重。但考虑到,超重/肥胖带来的医疗卫生支出压力,以及司美格鲁肽等GLP-1药物的安全有效性,2024年后国内长效GLP-1药物用于减重适应症逐步获批上市,预计到2030年国内GLP-1药物市场规模可达330亿至461亿元人民币,甚至更高。

当下,GLP-1类减肥药物已逐渐成为我国减重赛道主流靶点,国内制药企业纷纷加速布局该领域。例如恒瑞医药则以多靶点和口服制剂为特色,其双靶点药物HRS9531临床表现优异,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翰森制药的HS-20094等新型双靶点激动剂也相继进入临床后期阶段,将为市场带来更多选择。

我国部分上市公司GLP-1减肥药物研发进展

公司 药物候选物 靶点 减肥适应症研发阶段
华东医药 司美格鲁肽 GLP-1R Ш期
华东医药 HDM1002 GLP-1R Ib期
华东医药 (未命名) GLP-1R/GIPR I期
华东医药 DR10624 GLP-1R/GCGR/FGF21R I期
恒瑞医药 HRS9531 GLP-1R/GIPR Ш期
恒瑞医药 HRS-7535 GLP-1R I期
恒瑞医药 HRS-4729 GLP-1R/GIPR/GCGR I期
信达生物 玛仕度肽 GLP-1R/GCGR NDA已受理
翰森制药 HS-20094 GLP-1R/GIPR I期
翰森制药 HS-10535 GLP-1R 临床前(已授权)
甘李药业 GZR18 GLP-1R I期
派格生物 PB-119 GLP-1R I期
银诺医药 苏帕鲁肽 GLP-1R 临床前(MASH)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四、长效&多靶点&口服成为减肥药研发核心方向

目前在更便捷和更优效的需求下,长效化、多靶点和口服药物研发已经成为我国减肥药行业核心方向。

长效方面: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需要频繁给药,造成使用不变,使得患者缺乏耐心,治疗依从性低。疗效方面,从诺和诺德的头对头数据来看,68周治疗后,使用长效的司美格鲁肽患者减重17.1%,而使用短效利拉鲁肽的患者减重6.6%。在效果和便捷性更优的情况下,自从周制剂司美格鲁肽获批减重适应症后,销售额快速增长,上市后的第二个完整年销售额已经是日制剂利拉鲁肽的3倍之多。而随着周制剂的上市,日制剂利拉鲁肽的销售基本也到达峰值,也表明了消费市场短效制剂向长效制剂转变的需求。

<strong>长效方面:</strong>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需要频繁给药,造成使用不变,使得患者缺乏耐心,治疗依从性低。疗效方面,从诺和诺德的头对头数据来看,68周治疗后,使用长效的司美格鲁肽患者减重17.1%,而使用短效利拉鲁肽的患者减重6.6%。在效果和便捷性更优的情况下,自从周制剂司美格鲁肽获批减重适应症后,销售额快速增长,上市后的第二个完整年销售额已经是日制剂利拉鲁肽的3倍之多。而随着周制剂的上市,日制剂利拉鲁肽的销售基本也到达峰值,也表明了消费市场短效制剂向长效制剂转变的需求。

注:基线中位数体重104.5kg

资料来源:诺和诺德官网,招商银行研究院,观研天下整理

多靶点方面:相对于单靶点GLP-1受体激动剂来说,双靶点/三靶点药物在同样的安全性下,体重降幅更为突出。天然的GLP-1分子与胰高血糖素(GCG)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具有高度序列同源性,这也使得同一药物分子存在同时激活多个靶点受体的可能。GIP可以双向调节胰岛素分泌,GCG可以增加餐后饱腹感,并增加能量消耗。因此目前在减重药物的研发上,GLP-1与GIP、GCGR的多靶点药物已经成为主流。尤其当礼来的替尔泊肽(GLP-1和GIP双受体激动剂)临床III期减重效果发布后,更是成为全球研发的重点方向。目前国内华东医药/道尔生物正在研发的全球首创GLP-1R/GCGR/FGF21R长效三靶点激动剂DR10624,已进入临床阶段。

口服方面:传统减重药物多为注射剂型,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因此,口服制剂的研发成为新的热点。例如,诺和诺德的口服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适应症已于2024年1月在国内获批上市,其减重适应症也在III期临床研究中。礼来制药的口服非肽类GLP-1R激动剂LY3502970也在进行减重适应症的III期临床研究。口服制剂的研发将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用药便利性,推动减重药物的普及和应用。(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减肥药行业:GLP-1成减重赛道主流靶点 长效&多靶点&口服为研发核心方向

我国减肥药行业:GLP-1成减重赛道主流靶点 长效&多靶点&口服为研发核心方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肥胖患者人群不断扩大。根据世界肥胖联盟数据,2020年全球共有22亿成人处于超重或肥胖,到2035年预计将有33亿成人处于超重或肥胖,年复合增速2.74%,超重或肥胖成年人的比例将从从42%升至56%;而到2050年,预计近60%的成年人(大概38亿)将患有超重和肥胖

2025年08月21日
常见且易发 我国便秘用药市场空间大 聚乙二醇3350散剂型实现国产化突破

常见且易发 我国便秘用药市场空间大 聚乙二醇3350散剂型实现国产化突破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便秘已逐渐成为都市居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患者越来越多,对治疗便秘药物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等级院内治疗便秘的药物市场销售规模达 44.1 亿元,同比增长5.3%,院外便秘相关药物市场销售规模为 32.4 亿元,同比增长4.8%。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取得显著成效 一次性产品开辟新增长空间

我国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取得显著成效 一次性产品开辟新增长空间

随着内窥镜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内窥镜市场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人口老龄化加深的趋势下,关节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发病率上升,推动内窥镜检查需求持续增加,为市场带来强劲发展动力。同时,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着内窥镜设备向更高清、更beplay下载软件 的方向发展,使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

2025年08月18日
全球CT设备行业稳中有升 亚太地区为主要驱动力 64排以上产品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全球CT设备行业稳中有升 亚太地区为主要驱动力 64排以上产品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2020年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达135.3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15.4亿美元,2020-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4.8%。

2025年08月17日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近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居民支付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免疫诊断项目持续扩增、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免疫诊断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2018-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6%。与此同时,我国免疫诊断在体外诊断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稳居第一大细分市场,2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展现出强劲发展潜力,持续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据不完全统计, 2025年1月1日-8月2日,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共发生14起beplay网站地址 事件,数量与2024年持平;累计beplay网站地址 金额达到14.12亿元,较2024年全年大幅增长138.92%。资本持续投入有力推动了康复机器人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为行业发展注入

2025年08月14日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基因测序应用场景走向多元化,基因测序仪市场迎来增长机遇。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155.4亿美元,预计2024-203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由188亿美元增长至624.8亿美元。

2025年08月11日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近年随着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材料、新工业不断涌现,我国超声检测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超声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为61.12亿元,同比增长13.1%。

2025年08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