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然色素具有营养特性,健康意识提高下行业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天然色素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天然色素源自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其中植物性着色剂占多数。天然色素不仅具有给食品着色的作用,而且相当部分天然色素具有生理活性,其中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苷等已被确认为具有显著营养作用。因此尽管天然食用色素易褪色,但随着全球健康意识提高,天然色素行业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天然色素营养功能
天然食用色素 | 营养功能 |
胡萝卜素 | 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对于保持上皮细胞健康、维护正常视觉功能以及提升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
红曲红色素 | 蕴含着降血压成分 |
黄酮类 | 软化血管、增强血管弹性 |
花青素苷 | 是心脏类疾病的天然屏障,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4年全球天然色素市场规模达17亿美元,预计 2032 年全球天然色素市场规模达 35 亿美元,2024-2032年CAGR为9.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欧洲天然色素市场渗透率高,中美两国替代空间较为广阔
从全球主要市场看,欧盟早在2008年就已要求在食品包装披露六种合成色素的使用信息,这几乎消除了这些色素在食品和饮料产品中的使用,同时推动天然色素的替代进程,根据数据,目前欧洲天然色素渗透率已超80%。
美国天然色素渗透率接近 1/3,替代空间较为广阔。2025 年 4 月 22 日,美国 HHS 和 FDA 宣布计划逐步淘汰石油基合成食用色素,美国天然色素增量需求有望爆发。由于天然色素的色彩浓度不及合成色素,实现相同色调对应的色素用量将提升 4-12 倍,以日落黄为例,2025 年美国日落黄色素需求约 2500 吨,若使用天然色素替代,至少新增1 万吨的天然色素需求。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国天然色素市场渗透率接近或低于美国,但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天然色素将逐渐在国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政策方面,国家对食品着色剂的管控愈发严格,给天然色素带来机遇;需求方面,国内天然色素消费群体呈现显著代际分化特征:Z世代将食品色彩视为“社交货币”与“情绪表达”,其消费决策中65%受社交媒体影响;银发群体则因健康管理需求转向天然色素产品;中产阶层追求“清洁标签”与功能性营养,推动细分品类爆发。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食品着色剂相关管控政策
时间 | 政策 | 发布部门 | 主要内容 |
2024.02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里或残留里。 |
2024.03 | 《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商务部等9部门 | 积极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模式,大力推广餐饮环节菜品配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明示制度,推广餐饮外卖封签制度,开展餐饮环节食品添加剂减里使用、非必要不添加、自觉抵制非法添加丰食用物质承诺。 |
2024.03 | 《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 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 | 督促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按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控,严把原料质里关,依法查验食用农产品原料的承诺达标合格证等产品质里合格证明,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切实保障预制菜产品食品安全。 |
2024.07 | 《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 工信部等九部门 | 东北地区重点发展非粮生物基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表面活性剂,油田化学品、农药、涂料、分离介质及催化剂等:西南地区重点发展氟硅材料、磷系新材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及胶黏剂、分离介质等 |
2025.04 | 《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 | 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 | 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原料、工艺和技术指标组织生产,规范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标明复配保水剂、复配防腐剂、复配着色剂等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配方。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