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锂电池结构件行业已形成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驱动下,行业随锂电池出货量高增快速扩张,2019-2023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7.20%。当前行业呈现科达利与震裕科技“一超一强”格局,2024年CR4升至49.73%,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国内锂电池企业海外布局推进叠加海外需求增长,为锂电池结构件行业带来广阔出海机遇,多家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全球化步伐。
1.我国锂电池结构件产业链完善,上下游协同发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锂电池结构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锂电池结构件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锂电池的安全性、密闭性,以及能源使用效率、寿命等均具有直接影响。它既能有效降低锂电池爆炸风险,还承担能量传输、承载电解液与固定内部结构等关键作用。目前,我国锂电池结构件行业已形成完整且清晰的产业链体系:上游主要原材料涵盖钢材、铝材、铜材、塑料及特定功能性材料等;中游为锂电池结构件加工制造环节;下游随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终端领域。整体来看,我国锂电池结构件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态势良好,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锂电池结构件行业需求支撑强劲,市场规模高增后增速放缓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强力拉动我国锂电池出货量持续攀升,为锂电池结构件行业注入强劲增长动力并开辟广阔市场空间,使其成为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为131.6GWh,2024年已增至1214.6GWh,2019-2024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5.97%;2025年上半年其出货量继续高增,达776GWh,同比增长68%。
数据来源:EVTank、GGII、观研天下整理
在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下,我国锂电池结构件行业也同步进入发展快车道,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62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484.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7.20%。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起,我国锂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增速出现回落,但2023年同比增长仍维持在33%的高位,处于快速增长区间。这一变化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前期市场规模激增后进入自然回调阶段;二是锂电池出货增速放缓,叠加行业规模化生产推进带来的产品成本下降,共同导致市场规模增速有所回落。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方形电池结构件主导锂电池结构件市场
根据封装方式和形状的不同,锂电池可以分为软包电池、方形电池和圆柱电池。对应的锂电池结构件也按适配电池类型,划分为软包电池结构件、方形电池结构件及圆柱电池结构件。其中,方形电池凭借能量密度高、安全可靠度高、系统效率高且技术应用成熟等综合优势,成为锂电池市场的主流产品。受此影响,方形电池结构件的应用范围也最为广泛,主导锂电池结构件市场,2022年其市场规模占比超过9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4.锂电池结构件行业集中度提升,“一超一强”竞争格局凸显
锂电池结构件行业存在技术、客户、供应链、资金与人才等多重壁垒。具备雄厚技术积累、优质客户资源、规模化资金实力、专业人才储备及完善供应链体系的头部企业,更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竞争优势不断凸显。随着行业马太效应持续显现,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2021-2024年行业CR4从40.4%稳步提升至49.73%,资源向头部企业进一步集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当前,我国锂电池结构件行业呈现“一超一强”的竞争格局:科达利作为行业龙头,2024年市场占有率达29%;震裕科技紧随其后,市场占有率约14.92%;其余企业市场占有率均相对有限,多在5%以下,竞争较为激烈。值得一提的是,圆柱电池结构件细分市场技术壁垒更高,市场集中度也更为突出,2024年CR3已超过70%,头部集聚效应更为显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5.锂电池出海需求释放机遇,多家结构件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随着海外锂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国内锂电池企业凭借材料创新与制造效率的核心优势,加速推进海外市场开拓进程。截至2025年8月,我国已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珠海冠宇等超过20家企业在海外布局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主要分布于美国、德国、匈牙利、摩洛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累计投产、在建及规划产能已超过700GWh。国内锂电池企业海外项目的落地推进,叠加海外本土锂电池需求的稳步增长,为我国锂电池结构件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出海机遇。
在此背景下,科达利、金杨股份、中瑞股份等多家锂电池结构件企业纷纷积极布局海外,加快全球化发展步伐。例如,2025年上半年,科达利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5000万欧元在匈牙利投资建设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三期项目,同时有序推进美国生产基地的筹备工作。同期,金杨股份也拟投资建设马来西亚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9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57亿元),项目建设周期约36个月。
我国锂电池结构件企业出海情况(部分)
| 企业简称 | 部分布局情况 |
| 科达利 | 2024年,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不超过6亿元人民币,拟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以此作为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切入点,展开在该地区的业务布局。2025年上半年,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5000万欧元在匈牙利投资建设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三期项目;同时有序推进美国生产基地的筹备工作。 |
| 金杨股份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拟投资建设马来西亚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9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57亿元),项目建设周期约36个月。 |
| 中瑞股份 | 为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更好适应全球化竞争格局,完善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供应能力,公司围绕锂电池精密结构件核心业务设立境外合资控股子公司——株式会社中瑞韩国。2024年中瑞韩国完成了主要设备采购和初步产线建设,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稳步推进对当地客户和国际客户的开发工作,部分客户进入送样阶段。 |
| 斯莱克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增加子公司OKL Engineering, Inc.电池结构件的相关业务范围,作为公司开展业务的窗口,拓展美国市场。 |
资料来源:各公司年报等、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