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全球及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以及专业化分工的日趋细致,国际大型汽车制造商逐步向精简机构、以整车开发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转变。
相关报告《2017-202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运营现状及十三五盈利战略分析报告》
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以及专业化分工的日趋细致,国际大型汽车制造商逐步向精简机构、以整车开发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转变:整车厂商在扩张产能规模的同时,与外部优质的汽车零部件专业生产企业展开合作,形成配套供应关系, 从而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并产生庞大而持续的市场需求。
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由欧美、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综合实力相对有限。根据《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公布的 2014 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名单,日本及欧美国家占据了绝大多数。然而,随着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链条的全球化拓展,发展中国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亦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在一些汽车零部件细分行业,发展中国家的优势零部件企业通过多年的技术储备和市场经验积累,逐步形成与国际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共同竞争的格局。
2、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不断的发展,行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起步阶段,汽车零部件制造以围绕整车配套为主, 零部件生产企业对整车厂商的依附性强, 整体技术水平较为薄弱。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步迈入了加速发展的轨道:一方面,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下游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配套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 为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及需求契机; 另一方面, 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促进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迅速成长。
在上述大背景下,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自主发展、多元化投资等相关措施,在装备水平、制造技术、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汽车及零部件国产化程度显著提高,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表明,2014 年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是2005 年的 7.75 倍。
经过多年发展,汽车整车制造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华中、京津和西南等六大产业集群,而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基本围绕这六大产业集群分布。
就市场格局而言,外资及合资企业凭借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赚取较高利润,占据着主要地位;本土企业虽然起步较晚,在企业规模、制造技术等方面滞后,但随着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结构转型步伐的稳步推进,以及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及配套能力的持续增强,部分本土零部件企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已经成长出一批可以同外资及合资公司相竞争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