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民政部发布关于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当前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防范等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部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机关服务中心:
       
       7月31日,国务院安委会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就做好下半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特别是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和强调。当日,民政部党组会议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出安排。为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扎实做好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工作,坚决防范遏制民政领域重特大事故,全面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关键期的民生服务保障等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但风险隐患增多,近期我国仍处于防汛抗洪救灾关键期,局部地区又出现零星散发或聚集性疫情,安全风险防控任务依然艰巨,不能有任何松懈麻痹和侥幸心理。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安全生产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李克强总理对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作出批示,要求毫不放松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毫不松懈抓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坚决扛起防范化解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做好民政领域安全防范各项工作。
       
       二、全面排查整治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隐患
       
       各级民政部门要扎实推进民政重点服务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一步加强领导,层层压实责任,按照已部署安排的实施方案,积极协同配合消防救援机构,全面排查本地区养老服务、社会事务、儿童福利等领域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安全风险隐患,完善问题隐患和整改责任“两个清单”,确保如期完成年度排查整治任务。要全力做好汛期安全防范工作,对照防汛管理及民政服务机构重大风险隐患检查等方面的法规制度规范,重点对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周边地质灾害、建筑隐患以及机构水、电、气、防雷等各类设施隐患开展排查整治,全面清理、疏通下水道和排水渠,做好防洪排涝准备工作,发现风险隐患的,要“一地一策”、“一院一案”立即挂账督促整改,坚决避免各类事故风险叠加放大。要认真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任务,精细排查民政服务机构出入管理、物品采购、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各类机构不同特点和疫情形势发展,不断完善机构防控要求,细化机构日常防控方案,确保机构内人员健康安全。要持续深化日常安全管理,抓实抓细常规工作,盯紧看牢关键环节、重大风险,加强重点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长效机制,提升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坚决防范遏制民政领域重特大事故。
       
       民政部机关安全委员会要切实抓好部机关和直属单位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工作。
       
       三、扎实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关键期的民生服务保障工作
       
       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应急管理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衔接配合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应急〔2019〕120号)、《民政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受灾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的通知》(民电〔2020〕106号)的有关要求,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尽最大努力救助帮扶受灾群众。要及时足额发放救助金,全力保障、周密安置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救助帮扶困难群众的社会合力,有效防止因灾致贫返贫。要加强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散居孤儿、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全面加强巡查探访,全面化解安全风险。要不断增强民政服务机构防灾抗灾能力建设,确保服务机构安全度汛。
       
       四、加强突发安全事件处置及应急值守工作
       
       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民政服务机构管理相关制度规定,细化完善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方案,加强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教育,组织做好现场应急演练。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突发汛情疫情,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落实处置方案。严肃值班执勤纪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重要岗位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保障通讯畅通,对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民政部办公厅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公共服务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研究与市场商机研究》。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服务贸易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贸易统保平台

我国及部分省市服务贸易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贸易统保平台

为了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等发布《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贸易统保平台,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并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指导和培训力度。

2025年10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托育机构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民办托育服务机构参与运营公建托育服务设施

我国及部分省市托育机构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民办托育服务机构参与运营公建托育服务设施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托育机构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托育机构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福建省发布的《关于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污染治理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污染治理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为促进污染治理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大气治理、污水治理、固废处理装备企业研发新工艺技术,开发新型多污染物治理技术装备,助力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协同削减,提升设备能效碳效

2025年10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租赁行业相关政策:综合运用租赁等多种融资渠道

我国及部分省市租赁行业相关政策:综合运用租赁等多种融资渠道

为了扩大租赁行业的应用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门等发布《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提出引导从事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等经营性活动的企业统一采购符合《技术规范》、铭牌标注“商用”或字符带圈的“商”的电动自行车并指导配送人员规范使用。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旅游治理和服务、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5G规模化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旅游治理和服务、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5G规模化应用

旅游是结合自己的喜好,主动挖掘尚未熟知的目的地,获得更独特的体验。旅游是一种情绪消费,远离居住地的旅游愈发成为人们舒缓心境、重获力量的重要目的。旅游赋予身心新能力、新视角、新体会。旅游是综合性产业,带动性强,新时代旅游已成为人们的学习方式、成长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促进文化保护、传承、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健康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推动保险公司加大对健康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供给

我国及部分省市健康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推动保险公司加大对健康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供给

为了进一步推动健康保险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体育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部门等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专业运动员和参与体育运动群众的保险保障体系,在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创业发展、财富管理等方面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2025年10月0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园林绿化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国土绿化行动建设项目

我国及部分省市园林绿化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国土绿化行动建设项目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园林绿化行业稳定发展,比如福建省发布的《福建省开展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建设方案》、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

2025年09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融租赁行业相关政策:加大绿色租赁领域投入力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融租赁行业相关政策:加大绿色租赁领域投入力度

为促进金融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等发布《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项目提供中长期贷款、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上市辅导等金融服务。

2025年09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