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慢阻肺患者不断增多,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慢阻肺药物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慢性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持续性气流阻塞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其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气道(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或肺泡异常(肺气肿)。
慢阻肺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控制率,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最常见慢性疾病,构成重大疾病负担。
统计显示,慢阻肺是我国2021年第3大死亡原因,男性、女性每十万人口死亡人数分别为99.7人和 78.8人,仅次于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随着吸烟率升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预计未来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将上升,到2030年我国慢阻肺患病人数将达1.11亿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慢阻肺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以预防及控制慢性炎症并减轻临床症状。随着慢阻肺患者增多,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由23亿美元增长至32亿美元,CAGR达8.6%;2023-2030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将由34亿美元增长至63亿美元,CAGR达9.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慢阻肺药物正加速从小分子药物向生物药转变,市场格局有望重塑
慢阻肺长期治疗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如吸入皮质类固醇(ICS)及全身性皮质类固醇]、长效支气管扩张剂(LABA及LAMA)及抗炎药物(如PDE4抑制剂)。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的基础一线治疗药物,通过松弛气道平滑肌扩张支气管,改善气流受限,从而减轻慢阻肺的症状,包括缓解气促、增加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和降低急性加重风险。与口服药物相比,吸入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优,因此吸入治疗为首选。
慢阻肺治疗常用药物
药物类型 |
临床应用 |
不良反应 |
|
β2受体激动剂 |
短效(SABA) |
l SABA主要用于按需缓解症状,长期规律应用维持治疗的效果不如长效支气管舒张剂 l LABA作用时间持续12h以上,较SABA更好的持续扩张小气道,改善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可作为有明显气流受限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药物 |
l 常见:窦性心动过速、肌肉震颤(通常表现为手颤)头晕和头疼 l 不常见:口咽部刺激 l 罕见:心律失常、异常支气管痉挛以及心力衰竭人群的氧耗增加,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可能出现低钾血症 |
长效(LABA) |
|||
抗胆碱能药物 |
短效(SAMA) |
l LAMA能够持久的结合M3受体,快速与M2受体分离,从而延长支气管护张作用时间超过12h,新型 l LAMA作用时间超过24h。LAMA在减少急性加重及住院频 l 率方面优于LABA,长期使用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及健康状态,也可减少急性加重及住院频率 |
l 常见:有口干、咳嗽、局部刺激、吸人相关的支气管痉挛,头痛、头晕 l 少见:荨麻疹、闭角型青光眼、心率加快 l 罕见:过敏性反应(舌、唇和面部的血管性水肿)、眼痛、瞳孔散大、心悸、心动过速、喉痉挛,恶心及尿潴留 |
长效(LAMA) |
|||
茶碱类药物 |
l 可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在我国慢阻肺治疗中使用较为广泛 l 茶碱联合LABA对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症状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LABA,但对于接受ICS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高危患者,与安慰剂相比,加用低剂量茶碱不能减少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 |
l 常见:恶心、呕吐、腹痛、头痛、胸痛、失眠、兴奋、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过量使用可出现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引起呼吸、心跳骤停 l 有效治疗窗小,当血液中茶碱浓度>5mg/L即有治疗作用;>15mg/L时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
|
吸入糖皮质激素(ICS) |
l 慢阻肺稳定期长期单一应用ICS治疗并不能阻止FEV,的降低趋势,对病死率亦无明显改善,不推荐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使用单一ICS治疗 l 在使用1种或2种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联合ICS治疗。慢阻肺对ICS复合制剂长期吸入治疗的反应存在异质性 |
l 有增加肺炎发病率的风险 l 常见:口腔念珠菌感染、喉部刺激、咳嗽、声嘶及皮肤挫伤 l 罕见: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支气管痉挛) l 非常罕见:白内障、高血糖症、分枝杆菌感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库欣综合征、消化不良及关节痛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市场结构来看,目前我国慢阻肺药物以噻托溴铵吸入剂为主,占比达53.55%;此外,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占比0.92%,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占比0.5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国内大型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对我国慢阻肺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常规治疗和管理后,有30.8%的患者仍存在≥1次急性加重,多达42%-55%患者仍存在持续性呼吸困难、胸闷和喘息症状;在包含ICS的治疗方案中(ICS或 ICS/LABA联用),有62.1%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至少一次急性加重;而在三联治疗方案中,仍有23%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至少一次急性加重,临床亟需寻求更为优化治疗方案,以及更为创新的治疗手段。
2024年以来,恩司芬群(ensifentrine)、度普利尤单抗、美泊利珠单抗等药物先后获批用于治疗慢阻肺,慢阻肺领域多年来无新机制药物获批的局面被打破。从在研新药制剂类型看,慢阻肺药物正加速从小分子药物向生物药转变,为COPD患者开辟了新的用药路径,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COPD领域部分在研新药
药品名称 | 药品分类 | 靶点 | 研发单位 | COPD适应症进展 |
泽芦人单抗tezepelumab | 单抗 | TSLP | 安进/阿斯利康 | 临床Ⅱ期 |
REGEND-001 | 肺前体细胞 | IL33 | 吉美瑞生 | 临床I期 |
DBM-1152A | 小分子 | CHRM3;ADRB2 | 硕佰医药 | 临床I期 |
QX005N | 单抗 | IL4RA | 荃信生物 | 临床I期 |
MG-ZG122 | 单抗 | TSLP | 麦济生物 | 临床I期 |
SHR-1905 | 单抗 | TSLP | 恒瑞医药 | 临床申请 |
CM326 | 单抗 | TSLP | 康诺亚 | 临床申请 |
SSGJ-621 | 单抗 | IL33 | 三生国健 | 临床申请 |
LQ-036 | 单抗 | IL4R;IL4RA | 洛启生物 | 临床申请 |
QX007N | 单抗 | IL33 | 荃信生物 | 临床申请 |
Ensifentrine | 小分子 | PDE4;PDE3 | Verona Pharma | 美国获批上市 |
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 | 单抗 | IL4RA | 再生元/赛诺菲 | 欧洲获批上市 |
依特吉单抗itepekimab | 单抗 | IL33 | 再生元 | 临床Ⅲ期 |
托雷奇单抗tozorakimab | 单抗 | 1L33 | 阿斯利康 | 临床期 |
贝那利珠单抗benralizumab | 单抗 | IL5RA | 阿斯利康 | 临床期 |
美泊利珠单抗mepolizumab | 单抗 | IL5 | 葛兰素史克 | 临床Ⅲ期 |
艾特利单抗astegolimab | 单抗 | IL1R;IL-33R | 罗氏/安进 | 临床期 |
坦尼米司特tanimilast | 小分子 | PDE4 | 凯西制药 | 临床Ⅲ期 |
HPP737 | 小分子 | PDE4 | vTv Therapeutics /济川药业 | 临床Ⅱ期 |
TQC-3721 | 小分子 | PDE4;PDE3 | 正大天晴 | 临床Ⅱ期 |
SSGJ-611 | 单抗 | IL4R | 三生国健 | 临床Ⅱ期 |
9MW1911 | 单抗 | IL1RL1 | 迈威生物 | 临床Ⅱ期 |
司普奇拜单抗CM310 | 单抗 | IL4RA | 康诺亚 | 临床Ⅱ期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海外药企主导国内COPD药物市场,国内药企仍需加速赶超
国内众多药企也在布局COPD赛道,多个新药进入临床。正大天晴的TQC - 3721(PDE3/4抑制剂)已进入临床Ⅱ期,三生国健的 SSGJ - 611(抗IL-4Rα单克隆抗体)于2023年9月获批开展Ⅱ期临床试验。康诺亚的IL-4Rα单抗司普奇拜单抗(CM310)、吉美瑞生的肺前体细胞REGEND001等进展也较快。
但与海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临床进度普遍落后,临床Ⅱ期以上的8款药物均来自海外药企,国内药企仍需加速赶超。根据数据,阿斯利康(AstraZeneca)、BI(Boehringer Ingelheim)和GSK(GlaxoSmithKline)三大海外药企占据国内92%市场份额,国产占比较低,仅正大晴天跻身榜单前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