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生油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油之一,目前已步入平稳增长期
花生油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油之一,具有独特香气和均衡的脂肪酸组成,广泛应用于中式烹饪。从产量来看,2023年我国食用油产量为5160万吨,其中花生油占比11.9%,仅次于大豆油(59.5%)、菜籽油(25.6%),位于第三。从需求来看,2022年我国食用油需求量为348.41万吨,其中花生油占比6.2%,仅次于大豆油(29.6%)、菜籽油(15%)、棕榈油(10%),位于第四。基于庞大的人口群体、食用油整体的刚需特性以及花生油需求所占比例不足10%来看,我国花生油行业仍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在2018-2024年期间,我国花生油市场规模呈现“先稳步增长、后阶段性调整”的发展态势。2018年我国花生油市场规模为465.2亿元,在消费升级驱动及居民品质需求提升的带动下,2019年增至502.8亿元,2020年进一步攀升至529.6亿元,两年累计增幅达13.8%,展现出强劲韧性。2021-2024年,我国花生油行业步入平稳增长期,市场规模依次为535.6亿元、544.6亿元、545.9亿元和539.3亿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二、供给端不足下高度依赖进口,印度、巴西是我国进口花生油主要来源国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花生油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投资调研报告(2025-2032年)》显示,花生油原材料主要是花生。花生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全球公认的健康食品,是植物油脂和蛋白质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大力发展花生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能力、蛋白供给安全水平,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我国花生产量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花生产量达1961.3万吨,较2023年增长38.23万吨。而得益于原材料花生产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相关加工技术的提升,近年我国花生油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5-2022年我国花生油产量从275.2万吨增长至326.4万吨,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2.47%。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虽然近年我国花生油产量有所增多,但由于花生油原料偏少、花生油压榨成本居高不下,花生油库存量不足,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花生油进口量远超出口量。尤其是进入2025年,由于国内外价差扩大,进口利润显现,激发了贸易商的采购积极性,鲁花、金龙鱼等品牌通过高油酸花生油等高端产品抢占市场,带动进口花生油用于原料加工;以及国际生物柴油政策(如 印尼B40政策 )减少棕榈油出口,间接促使花生油作为替代品进口增加,使得我国花生油进口量大幅增长。2025年1-7我国花生油(初榨的花生油)累计进口22.3万吨,同比去年大幅增长40%;而出口量仅247吨。
数据来源:海关总数,观研天下整理
从主要来源国来看,印度、巴西是我国进口花生油主要来源国。以2024年数据为例:2024年我国向印度进口花生油19.9万吨,占总进口量的78%;向巴西进口花生油3.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12.7%。
数据来源:海关总数,观研天下整理
三、我国花生油市场分层特征显现,高端化趋势凸显
我国花生油市场呈现明显的消费分层特征,高端化趋势凸显。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深入实施,消费者对食用油的健康属性关注度显著提升。花生油因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维生素E及植物甾醇,被贴上“心血管友好”“抗氧化”等健康标签,成为高端食用油的代表。按平均零售价划分,2024年,我国花生油产品可分为“100元以下/5L”及“100元以上/5L”两大区间。其中,“100元以下/5L”产品占比26.2%,主要面向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及餐饮渠道;而“100元以上/5L”的高端产品占比高达73.8%,成为市场主流。这一格局与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品质、健康追求紧密相关。
数据来源:中国食品报,观研天下整理
四、行业加速洗牌,技术成为花生油企业竞争关键
在健康消费升级与政策监管趋严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包括花生油在内的食用油行业正进入以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为导向的高阶竞争阶段。而食品安全监管的强化,正在重塑花生油行业的竞争格局。例如GB 2761-2017规定花生油中黄曲霉素B1限量≤20μg/kg,这一严格标准倒逼企业提升检测与脱毒能力,成为推动花生油行业洗牌的关键因素。然而,市场监测显示,有散油甚至包装花生油中存在黄曲霉素超标的现象。散装油因小作坊技术薄弱、品控缺失,安全隐患突出,市售散装油黄曲霉素B1最高检出值达32.11μg/kg,超国际标准60%。
在此背景下,小作坊和区域品牌因技术、资金不足将逐步退出市场。例如,紫外辐照专利限制、吸附剂成本高等因素,使得小型企业难以满足高标准的质量控制要求。而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市占率不断提升,行业资源向大型企业集中,推动产业升级。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花生油行业呈现出“技控一体”的发展态势,高效脱毒技术与全流程品控体系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如高效脱毒技术方面:当前行业主流的脱毒技术包括物理吸附法、精炼脱毒、辐照技术、生物化学法等。其中,物理吸附法中的复配吸附剂工艺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其采用活性炭(吸附苯并芘)与膨润土(吸附黄曲霉素B1)复配,通过电荷作用与孔隙结构双重吸附,黄曲霉素B1脱除率>99%,苯并芘脱除率>99.5%,且成本低至4.41元/吨油,适合规模化生产,还能保留花生油的风味物质。该技术已在青岛市的花生油工厂应用,年处理花生油超10万吨,成功将黄曲霉素检出有效降低52%。(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