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十五五”装机目标明确、行业自律公约落地与国家“反内卷”政策持续加码的共同驱动下,中国风机市场正迎来关键转折点。尽管前期风机大型化导致的供需失衡与价格战曾严重挤压行业利润,但随着政策强力干预、订单持续高企及原材料成本触底,市场已步入价格上行与盈利修复的明确通道。我国风机行业竞争核心正从“低价抢单”转向“价值竞争”,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周期已然开启。
1、风电装机规模创新高且“十五五”预期乐观,风机行业有望持续受益
近年来,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及国家、地方各级风电产业扶持政策的持续加持下,我国风电产业蓬勃发展,装机容量快速扩大。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从4757万千瓦增长至8699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从32848万千瓦升至52068万千瓦;2025年1-9月新增装机容量达6109万千瓦,较2024年同期的3912万千瓦增长56.16%,累计装机容量则进一步攀升至58159万千瓦。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在2025年10月,在被誉为我国风电“风向标”与“晴雨表”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5)上,《风能北京宣言2.0》正式发布,为我国风电产业标定了新航向。该宣言明确提出:“十五五”期间,我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量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不低于1500万千瓦。确保到2030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量达13亿千瓦,2035年累计装机量不少于20亿千瓦,2060年累计装机量达50亿千瓦。可以预见,“十五五”期间我国风电及海上风电装机增长前景乐观,风电变流器作为风电机组核心配套部件将直接受益,有望获得持续强劲的需求增长动力。
2、风机大型化红利从加速到减弱,趋势放缓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风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近几年,国内陆上风机、海上风机逐渐大型化的趋势,推动风电叶片的叶轮直径也在不断增长,同时叶片的叶型、结构、材料也在随之不断进行迭代和更新。从技术上看,风电叶片尺寸越大,可增大风机的扫风面积,从而捕获更多的风能,提升风机机组的发电效率,同时增加机组的竞争力,降低风电度电成本。截至2024年,我国陆上风电主流的叶轮直径已经达193米,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叶片长度已突破153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然而,风机大型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型化推动风电造价快速下降,刺激装机需求。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的LCOE较2020年下降21.62%,陆风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仅0.18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另一方面,风机单机功率的快速提升导致所需风机台套数大幅减少,2024年较2020年下降近29.4%。与此同时,产能扩张仍在持续,2020-2024年产业链相关企业固定资产增长108.32%,而代表需求的风机吊装量仅增加59.82%,所以当供给能力的扩张速度(以固定资产计)显著超过终端需求的真实增长(以吊装量计)时,激烈的价格战便难以避免,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随之面临持续下行压力。
大型化致风机产能结构性过剩
|
类别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
固定资产增幅 |
18% |
19% |
18% |
30% |
14% |
|
风机吊装量(GW) |
54.43 |
55.92 |
49.83 |
79.37 |
86.99 |
|
单机功率(MW) |
2.6 |
3.1 |
4.3 |
5.4 |
5.9 |
|
台套数 |
20935 |
18039 |
11588 |
14698 |
14779 |
资料来源:CWEA,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风机大型化带来的降本红利正在消退。当单机容量迭代至10MW级别时,其适用场景因风资源条件而收窄,同时亦面临运输与维护的技术瓶颈,导致继续增大的边际效益递减。这直接反映在市场走势上:2020-2022年,技术快速迭代驱动价格急剧下行;而到了2023-2024年,随着大型化进程本身放缓,其对价格的冲击力也相应减弱。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观研天下整理(注:选取金风科技、明阳beplay下载软件 、运达股份、三一重能)
3、价格过低致中小企业不断出清,引起了国家对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内卷的重视
当国内风电行业进入平价时代后,风机市场价格也快速下降,2022年起各整机商风机制造毛利率陆续承压。数据显示,2024年,金风/明阳/运达/三一风机制造板块毛利率分别为5.1%/-0.5%/6.1%/11%;期间费用率为12.1%/10%/7.1%/10.1%,部分整机商风机业务已呈亏损状态。基于此,头部整机商规模化优势明显,中小企业不断出清,我国风机行业集中度提升,CR10从2020的91.4%提升到2024年的98.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能过剩、价格战激烈等问题,引起了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内卷的重视,风机行业也将受到影响。例如,2024年10月,12家整机商签订《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重点解决低价恶性竞争等问题。2024年11月,国电投修改评标基准价计算方法,不再以最低价为评标基准价,而是以有效投标人评标价格的算数平均数再下浮5%作为评标基准价,成为本轮“价格战”停战的标志性事件。市场价格表现:2024年9月陆风主机中标均价触底,目前价格已经连续4个季度回升,2025年1-8月均价同比涨幅约10%,相比2024年9月低点涨幅超25%。
2024-2025年我国风电行业反内卷政策梳理
|
日期 |
主体/会议 |
核心动作 |
规则要点 |
市场影响 |
|
2024/10/16 |
北京国际风能大会 |
12家整机商在风能委员会主导下,共同签署《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 |
1)不搞低价串通、提倡定价自律;2)建立低价恶性竞争认定标准及处罚机制;3)推动招标规则向“技术+质量+全生命周期价值”转型。 |
产业内确认“反内卷”共识,为后续招标端改革奠定舆论基础 |
|
2024/11/1 |
国电电投集采招标 |
修改评标规则 |
一是评分标准,取消“最低价为基准价”,改为有效报价算术均值下浮5%作为评标基准价;二是评标基准价的计算应剔除偏离均值±20%以上极端报价 |
风机价格整体企稳回升,成为本轮“价格战”停战的标志性事件。此番规则修改,意味着长达21年最低价中标的规则已开始松动。 |
|
2024/11/15 |
2024年风能企业领导人座谈会 |
40余家开发商+整机商闭门会,国家能源局相关司局出席 |
重点解决低价恶性竞争问题:优化价格评分标准、调整技术、价格、商务评标权重两条核心 |
通过政府指导、协会和产业监督,进一步坚定决心,加强信心。 |
|
2025/7/24 |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 |
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告 |
1)完善政府定价相关内容。2)进一步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3)健全价格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强调价格不可低于成本价倾销,不可随意大幅涨价。 |
价格法修正草案帮助行业消化“内卷”,推动行业健康良性发展,推动内卷低价竞争的行业回归合理利润水平;行业竞争中,将更加看重产品质量、服务等,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多项因素将推动风机行业价格上行
然而,自2024年7月以来,高层每季度均对“反内卷”加码定调,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后进入制度化执行阶段。根据报道,在2024年10月举行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12家风电整机企业承诺遵守规则,共同签署了《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后续行业可能出台招标细则,规范价格竞争,并对扰乱价格秩序参与者施予惩罚。
我国反内卷表述梳理
|
时间 |
会议/文件 |
核心表述/举措 |
涉及行业 |
|
2024-07-30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
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
全局定调 |
|
2024-12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升级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 |
全局定调 |
|
2025-03-05 |
政府工作报告 |
写入“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纳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任务 |
全局定调 |
|
2025-05-06 |
《人民日报》头版“金社平”文章 |
点名光伏、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呼吁破除内卷 |
光伏、新能源汽车 |
|
2025-07-01 |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
习近平主持,要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
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十大行业 |
|
2025-07-18 |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
工信部发言人: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即将出台,将淘汰落后产能 |
十大行业 |
|
2025-07-11 |
中汽协专题会议 |
17家车企(广汽、一汽、吉利等)承诺将供应商账期压缩至≤60天,配合监管反内卷 |
汽车 |
|
2025-07-03 |
工信部光伏座谈会 |
通威、隆基、晶科等龙头企业宣布减产30%,行业自律 |
光伏 |
|
2025-07-陆续 |
中国水泥协会等行业协会 |
发布“反内卷”倡议书,限产保价 |
水泥、焦炭、快递等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自2020年以来,主要整机商在手订单规模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末,金风、运达、三一三家企业在手订单已分别达到47GW、40GW与26GW。进入2025年上半年,行业招标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因交付尚未进入旺季,各家订单仍在进一步累积。当前在手订单高企,预计下半年整机价格将趋于稳定。同时,钢铁、玻纤、树脂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在过去五年中由高位逐步回落,目前处于较低区间,未来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也为整机价格提供了成本支撑。
此外,从中标到实际交付通常存在3个季度至1年的滞后期。整机中标价格已于2024年触底,并在2025年开始回升,预计交付价格将在2025年见底,2026年实现明显回升。在此过程中,整机企业的盈利状况将经历两个阶段的改善:
一是,在2024–2025年期间:实现大幅减亏。主要依靠成熟平台机型在供应链稳定后的持续降本,同时受益于2025年可能的“抢装”带来的规模效应,费率有望显著下降。
二是,2025–2026年期间:迈向大幅盈利。驱动因素将转向交付价格的实质性上涨,以及整机商在产业链中议价能力的增强,进一步压缩零部件采购成本。(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