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酸钾主流工艺为离子交换法和离子膜电解-碳化法
碳酸钾是一种关键无机盐产品,主流工艺为离子交换法和离子膜电解-碳化法。从产品分类来看,碳酸钾分为轻质碳酸钾(对应离子交换法工艺)和重质碳酸钾(对应离子膜电解-碳化法工艺),两者的理化性质和用途均有较大区别。
重质碳酸钾具有较小的产品堆积密度(5g/cm3)和表面积,溶解速度相对较慢,主要被应用于玻璃和陶瓷等行业。相比之下,轻质碳酸钾则拥有更大的产品堆积密度(通常小于8g/cm3)和表面积,其溶解速度更快,能有效提高最终产品的收率和质量,因此在食品、医药和农药等高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碳酸钾主流工艺分类
| 工艺 | 原料 | 技术原理 | 优点 | 缺点 | 对应碳酸钾种类 |
| 离子交换法 | 碳酸氢铵、氯化钾 | 该技术主要以碳酸氢铵、氯化钾为原料,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得碳酸氢钾和氯化铵溶液,碳酸氢钾溶液经蒸发浓缩、碳化结晶、离心分离、水洗、煅烧后得到碳酸钾成品。 | 原料易得、产品规格多样、工艺流程简单 | 污染问题较难解决 | 轻质碳酸钾 |
| 离子膜电解-碳化法 | 氯化钾 | 该技术主要以氯化钾为原料,通过电解槽电解超纯氯化钾溶液得到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经蒸发浓缩、高温碳化、结晶后得到碳酸钾成品。该工艺采用了一次性完成碳化、煅烧、干燥的流化床设备。 | 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污染小 | 投资规模大、能耗高 | 重质碳酸钾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国内碳酸钾整体需求较稳定,农药为第一大下游市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碳酸钾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目前农药为我国碳酸钾第一大需求来源,占比23.8%;其次是玻璃和陶瓷,分别占比13.9%、8.4%;此外,医药、食品、饲料、燃料、电镀分别占比13.9%、8.4%、8.2%、8.1%、5.9%、5.3%、4.6%。整体来看,碳酸钾,尤其是轻质碳酸钾的下游需求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预计其需求增速较为稳定,或与GDP增速相当。
碳酸钾下游应用情况
|
应用领域 |
主要用途 |
下游代表产品 |
|
食品 |
能收敛面筋、改变淀粉糊化特性,强化面团,进而改善面制品的色泽、风味和食感 |
面粉改良剂 |
|
水溶液喷洒在果品上加速体内水分蒸发,作为促干剂使用 |
促干剂、防腐剂 |
|
|
医药 |
作为缚酸剂广泛应用于醇醛缩合反应、酰化反应和羧化反应等,在合成反应中及时除去目标产物中的酸,可起到提高反应速度和产物转化率、降低副反应的作用 |
蛋氨酸、青霉素钾、青霉素V钾原药、肉桂酸、阿司匹林等 |
|
农药 |
作为缚酸剂广泛应用于醇醛缩合反应、酰化反应和羧化反应等,在合成反应中及时除去目标产物中的酸,可起到提高反应速度和产物转化率、降低副反应的作用 |
麦草畏、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低毒性杀菌剂三唑酮、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等 |
|
玻璃 |
用于配制珐琅粉,加入玻璃中起助熔作用,可以提高玻璃透明度、强度和折光系数,大量用于制造电视机显像管玻壳、计算机显示器、电子管、精密玻璃器皿及各种特殊玻璃等 |
玻璃绝缘子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碳酸钾行业内生产企业较少,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格局
传统碳酸钾生产污染大、能耗高,是国家重点环保监控对象,企业在投资、建设项目过程中,需要预先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在生产工艺设计中,需要设计合理的“三废”处理工艺保证污染物排放达标。
因此碳酸钾生产环保投入资金规模较大,为行业新进入者设定了一定的障碍,行业内不具备绿色核心生产工艺和不具有规模成本优势的小型企业也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国内碳酸钾已经历较长的出清周期,目前行业内生产企业较少,存续的企业多为管理能力出众、技术工艺领先的企业,它们逐渐形成规模化经营,在此背景下,当前国内碳酸钾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格局,其中轻质碳酸钾生产企业仅剩大洋生物和振兴化肥两家。
国内碳酸钾在产企业
|
公司 |
所在地 |
类型 |
碳酸钾现有产能(万吨) |
扩产计划 |
备注 |
|
大洋生物 |
浙江 |
轻质 |
8.5 |
暂无 |
- |
|
振兴化肥 |
山西 |
轻质 |
3 |
暂无 |
- |
|
优利德 |
江苏 |
重质 |
8 |
计划在湖北宜昌,扩产5.2万吨,投产时间待定 |
以氢氧化钾为原料,扩产轻质碳酸钾 |
|
瑞达泰丰(金友化工) |
内蒙古 |
重质 |
2 |
暂无 |
|
|
盐湖股份 |
青海 |
重质 |
7.2 |
暂无 |
- |
|
昌邑海能 |
山东 |
重质 |
- |
暂无 |
已停车 |
|
合计 |
28.7 |
- |
- |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四、我国碳酸钾供需格局不断改善,行业进入良性发展期
供给端出清而需求保持稳定,我国碳酸钾供需格局不断改善,行业进入良性发展期。2025年至今,碳酸钾价格稳中有升,截至9月已超7500元/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