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减糖概念兴起 我国甜味剂行业发展空间广 阿洛酮糖有望成为新一代明星产品

一、行业相关定义及产业链图解

甜味剂又称代糖,是一类食品添加剂,主要是指在食品中添加极少量就能提供甜味的物质,其主要特点是用量少、甜度高、能量低甚至无能量。从产业链来看,甜味剂行业上游主要包括蔗糖、醋酸、淀粉、甜叶菊、玉米等原材料;中游为各类甜味素生产供应环节;下游则为应用领域,甜味剂由于工艺性能稳定、安全性好,过去100多年间在全球被广泛应用于饮料、烘焙食品、保健食品、医药、个人护理等领域。

甜味剂又称代糖,是一类食品添加剂,主要是指在食品中添加极少量就能提供甜味的物质,其主要特点是用量少、甜度高、能量低甚至无能量。从产业链来看,甜味剂行业上游主要包括蔗糖、醋酸、淀粉、甜叶菊、玉米等原材料;中游为各类甜味素生产供应环节;下游则为应用领域,甜味剂由于工艺性能稳定、安全性好,过去100多年间在全球被广泛应用于饮料、烘焙食品、保健食品、医药、个人护理等领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我国是食糖消费大国,减糖概念兴起下甜味剂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是食糖消费大国,人均摄糖量高于标准。虽然近年我国食糖的总体消费增速比较缓慢,但是消费规模依然创近10年新高。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26榨季我国预计食糖消费量为1590万吨,同比增加0.6%。此外,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保持在30-31g/天水平,若扣除2024年糖尿病人数,则达到35g/天水平,高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倡导的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的标准。

我国是食糖消费大国,人均摄糖量高于标准。虽然近年我国食糖的总体消费增速比较缓慢,但是消费规模依然创近10年新高。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26榨季我国预计食糖消费量为1590万吨,同比增加0.6%。此外,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保持在30-31g/天水平,若扣除2024年糖尿病人数,则达到35g/天水平,高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倡导的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的标准。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甜味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健康意识增强,减糖概念兴起。由于生活和工作习惯的改变,居民的运动量下降,使得人体无法及时消耗摄入的糖分,居民面临糖分摄入过高的问题。这不但会导致肥胖,还可能增加得II型糖尿病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近年,随着《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政策的推动实施,越来越多消费者了解到过量摄入添加糖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在此背景下,“减糖”的健康食糖理念逐渐兴起。根据IFIC食品健康2024年对于美国的调查,近3/4的美国人试图降低或避免摄入糖,并且这一趋势近年来逐步增加;同时在减糖人群中,60%的人避免摄入的是添加糖。

但是,在健康的诉求之外,消费者对于甜味的偏好依然存在,对于甜味的喜爱是拒绝控制糖摄入的消费者的首要原因,对不限制摄入糖分的美国消费者的理由中,这一因素占据33%。

因此,伴随着对于健康和甜味的双重诉求,代糖概念逐渐兴起,消费者寄希望在没有热量的情况下获得甜味。中国消费者甜味剂认知状况调查报告,接近半数消费者认为代糖比糖更健康,超过6成消费者选择无糖产品的首要因素是“更健康”。在此背景下,作为代糖的甜味剂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赤藓糖醇为我国甜味剂市场主流产品,阿洛酮糖有望成为新一代明星产品

甜味剂种类丰富多样,包括化学合成高倍甜味剂(如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天然高倍甜味剂(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糖苷)、低倍甜味剂(如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阿洛酮糖)等。其中赤藓糖醇是目前我国甜味剂市场主流产品,2023年占据近八成份额。

不同甜味剂对比

分类

种类

口味

行业门槛

甜度

下游

发展情况

化学合成高倍甜味剂

糖精钠

甜度高,有较为明显的不良后味

污染较大,新建、改扩建产能政策受限

500

饮料、调味料、冰淇淋、糕点等

安全性存疑,部分国家已禁用,行业逐步萎缩

甜蜜素

甜度近似砂糖、有水果风味,有一定涩味

新建和扩大产能政策受限

50

餐桌甜味剂、饮料、蜜饯糕点、调味品等

安全性存在争议,部分国家已禁用,发展空间有限

阿斯巴甜

甜味清爽纯正、无明显不良后味

竞争格局已相对稳定、生产工艺成熟,市场竞争门槛较高

200

饮料、餐桌甜味剂、糖果、果酱、医药等

安全性存在一定争议,稳定性略差,行业进一步发展存在挑战

安赛蜜

甜味强烈、有一定不良后味

核心原料产能受限,头部企业成本优势明显,进入门槛较高

200

饮料、果酱果冻、餐桌甜味剂、糖果

安全性较好,甜价比高,经济型较高,发展趋势良好

三氯蔗糖

甜味接近蔗糖、无明显不良后味

工艺技术及环保要求较高,投资门槛较

650

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等

安全性好、甜价比高,经济性好,发展趋势良好

天然高倍甜味剂

甜菊糖苷

甜味绵长、接近蔗糖、有甘草味和后苦味

工艺相对简单、投资门槛低

200

餐桌糖、冰淇凌、饮料、糖果、烘焙

天然低热值高倍甜味剂,发展前景广阔

罗汉果糖苷

甜度高,有明显的甘草药味

工艺相对简单、投资门槛低

300

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等

天然低热值高倍甜味剂,发展前景广阔

低倍甜味剂

木糖醇

甜味清凉

工艺成熟,投资门槛较低

1.2

应用于食品、防龋齿性糖果口香糖、糖尿病人食品

市场认知度较高,发展前景良好

山梨糖

甜味清凉

工艺成熟,投资门槛较低

0.65

食品、化妆品、纺织工业等

/

赤藓糖醇

甜味协调性好、入口有清凉感

工艺成熟,投产速度较快

0.65

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调味品

一度随国内无糖饮料爆发,后竞争加剧出现价格战,行业洗

阿洛酮糖

甜味类似蔗糖

工艺相对较新,投产调试速度较慢

0.7

食品、饮料、保健品

成长起步期,部分国家已批准用作食品原料,中国和欧盟尚在审批中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新京报,观研天下整理

赤藓糖醇是一种天然的糖醇类填充型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甜度的70%~80%,甜味纯正,与蔗糖的甜味相似,无后苦味,与高倍甜味剂等混合使用,甜味特性良好,能掩盖不良味感。赤藓糖醇因不参与糖代谢和血糖变化,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并具有口腔清洁、预防龋齿的作用,是目前市场上唯一经生物发酵法天然转化和提取制备而成的糖醇产品,是国家卫健委认定的0能量糖醇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医药等行业。

近年我国凭借全球领先的产能规模与技术突破,已形成覆盖原料种植、发酵生产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并已成为全球赤藓糖醇生产与消费的核心区域。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赤藓糖醇产量约17.6万吨,其中中国产量13.9万吨左右,占比约78.9%。2024年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约达9.1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以73%的份额主导全球供应格局,欧美市场合计占比约22%。

近年我国凭借全球领先的产能规模与技术突破,已形成覆盖原料种植、发酵生产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并已成为全球赤藓糖醇生产与消费的核心区域。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赤藓糖醇产量约17.6万吨,其中中国产量13.9万吨左右,占比约78.9%。2024年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约达9.1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以73%的份额主导全球供应格局,欧美市场合计占比约22%。

数据来源:新京报,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新京报,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阿洛酮糖因具备较多特性优势,有望成为新一代明星产品。阿洛酮糖,即D-阿洛酮糖,少量存在于葡萄干、无花果、猕猴桃和红糖等天然食物中。阿洛酮糖具有与蔗糖相近的物理特性,例如口感、体积、褐变能力和冰点等,甜度是蔗糖的70%,热量低,健康属性明显。同作为低倍甜味剂,相比于糖醇类产品,阿洛酮糖对肠道微生物的发酵利用度较低,因此不会引起肠胃不适,其甜度也不随温度变化,且能进行美拉德反应产生大量抗氧化成分、改善食品质地。因此,阿洛酮糖相比赤藓糖醇等产品适用性更广,尤其更适用于烘焙类食品。

目前阿洛酮糖已在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及地区获批,未来有望迎来新的发展阶段。2019年,美国FDA同意将阿洛酮糖排除在“添加糖”、“总糖”标签之外,同时将阿洛酮糖的热量定为0.4kcal/g。随着美国FDA批准认证后,阿洛酮糖产品目前已获美、日、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法规许可。目前欧盟尚未批准,但企业联盟正推动审批进程,预计2-3年内可能实现准入。2025年7月,中国卫健委发布《关于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D-阿洛酮糖正式获批,推荐食用量≤20g/天。预计2030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45亿美元,2023-2030年复合增速17.8%。其中中国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将达1.173亿美元,占全球25%以上。

海外不同国家及地区阿洛酮糖市场推进情况

国家/地区 发展情况
美国 批准使用
日本 批准使用
韩国 批准使用
澳洲 批准使用
欧盟 推进审批
中国 已获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5年7月,国内已有20家企业布局了D-阿洛酮糖产能,规划产能合计超过27万吨。其中金禾实业现有产能达到1万吨,百龙创园现有产能1.5万吨、规划泰国工厂1.9万吨,保龄宝现有产能0.5万吨、2026年规划3万吨,华康股份规划4万吨。

国内阿洛酮糖主要企业产能

企业名称 现有产能 规划产能
金禾实业 1万吨 /
百龙创园 1.5万吨 泰国增加1.9万吨
保龄宝 0.5万吨 预计2026年3万吨
华康股份 / 舟山二期4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减糖概念兴起 我国甜味剂行业发展空间广 阿洛酮糖有望成为新一代明星产品

减糖概念兴起 我国甜味剂行业发展空间广 阿洛酮糖有望成为新一代明星产品

我国是食糖消费大国,人均摄糖量高于标准。虽然近年我国食糖的总体消费增速比较缓慢,但是消费规模依然创近10年新高。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26榨季我国预计食糖消费量为1590万吨,同比增加0.6%。此外,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保持在30-31g/天水平,若扣除2024年糖尿病人数,则达到35g/天水平,高于《健康中国行动

2025年09月10日
从运动补给到日常饮用 我国电解质水行业已成功跻身百亿市场行列 外星人品牌领跑

从运动补给到日常饮用 我国电解质水行业已成功跻身百亿市场行列 外星人品牌领跑

自进入2025年夏天以来,随着全国多数成熟气温急剧攀升,电解质水再次脱颖而出,成为夏季明星产品。2025年6月,我国软饮料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增长,但电解质水品类却脱颖而出,单月销售额增长率超过20%,显著高于传统碳酸饮料5%的增长率。目前在便利店中,电解质水的品牌已经与矿泉水数量不相上下。

2025年09月10日
我国赤藓糖醇行业正处于筑底阶段 价格低位运行 D-阿洛酮糖获批下市场或将被压缩

我国赤藓糖醇行业正处于筑底阶段 价格低位运行 D-阿洛酮糖获批下市场或将被压缩

虽然我国赤藓糖醇产业起步较晚,于2007年才开始工业化发展。但近年来在无糖气泡水、无糖茶等无糖饮料风潮推动下,赤藓糖醇热度迅速攀升,到目前已成为我国代糖市场主流产品,2023年占据近八成份额。

2025年09月06日
我国羊奶粉行业毛利率较高且仍在增长 澳优乳业继续保持龙头地位

我国羊奶粉行业毛利率较高且仍在增长 澳优乳业继续保持龙头地位

羊奶粉指的是用羊奶制作的奶粉,近年凭借易消化吸收、低致敏性等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其市场发展迅速升温。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羊奶粉零售额由208亿元升至25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7%。预计到2029年,我国羊奶粉零售额将达318亿元。

2025年09月04日
辣椒深加工行业增值链条延伸 辣椒酱市场持续火热 辣椒均价回落下利润有望回升

辣椒深加工行业增值链条延伸 辣椒酱市场持续火热 辣椒均价回落下利润有望回升

除了作为新鲜蔬菜和调味品,辣椒的深加工产品也日益丰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辣椒生产国,辣椒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增长态势,为辣椒深加工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数据,2017-2023年我国辣椒种植面积由1164.0万亩增长至1279.2万亩,我国辣椒产量由1811.0万吨增长至2101.0万吨。

2025年09月03日
刚需属性明显 我国包装饮用水行业规模扩容仍有空间 渠道商跨界竞争

刚需属性明显 我国包装饮用水行业规模扩容仍有空间 渠道商跨界竞争

城镇化率的提高与收入水平的增长为包装饮用水渗透率提升奠定经济基础。在物质基础和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双重驱动下,消费者对饮用水的选择逐步从传统的自来水或直饮水转向购买便利性和性价比均较高的包装水。当前,包装饮用水刚需属性明显,市场规模逐年上升,其中小规格水为主流,大包装发展迅速。此外,随着电商及现代渠道迅速发展,渠道商推出

2025年09月03日
我国花生油行业已步入平稳增长期 高端化趋势凸显 技术成企业竞争关键

我国花生油行业已步入平稳增长期 高端化趋势凸显 技术成企业竞争关键

花生油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油之一,具有独特香气和均衡的脂肪酸组成,广泛应用于中式烹饪。‌从产量来看,2023年我国食用油产量为5160万吨,其中花生油占比11.9%,仅次于大豆油(59.5%)、菜籽油(25.6%),位于第三。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食用油行业分析:产量持续恢复增长 包装化发展是长期趋势

我国食用油行业分析:产量持续恢复增长 包装化发展是长期趋势

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整体下降。2022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为4881.9万吨,同比下降1.8%。到2023年由于疫情影响逐渐消退,产量有所回升,约5160万吨,同比增长5.7%。2024年产量持续增长,超5200万吨。

2025年08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