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燕窝为八珍之首,目前正从传统奢侈品向大众化日常滋补品转型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燕窝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燕窝是指雨燕科多种金丝燕利用自身唾液,混合羽毛、植物纤维等材料,在洞穴或人工屋内筑成的可食用巢穴,其主要成分为富含蛋白质和唾液酸的唾液凝结物,经过采收和精细加工后成为一种传统的高档滋补品。燕窝根据原材料分,可以分为洞燕和屋燕;根据产品加工后形态分,可分为燕盏、燕条、燕碎、燕角和即食燕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从消费市场来看,消费场景不断破圈。燕窝的“奢侈品”标签,源于其稀缺性与传统食用场景的仪式感。过去,它多作为礼品或高端宴席的象征,消费群体局限于特定阶层。如今,随着健康意识的普及与生活节奏的加快,燕窝的消费场景正不断扩展至美容养颜、母婴保健、日常滋补等多元领域。同时,即食燕窝、鲜炖燕窝等便捷产品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食用门槛,让“随时滋补”成为可能。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燕窝消费国,全球80%以上的燕窝由中国消费。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从工业化与标准化来看,传统燕窝产业依赖手工采集与加工,产能有限且品质参差。如今,通过beplay下载软件 制造与标准化建设,行业实现了从“作坊式”到“规模化”的跨越。如自动化生产线将燕窝处理效率提升数倍,即食燕窝的营养吸收率较传统炖煮提高30%;厦门自贸区等区域通过毛燕进口、加工一体化平台,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年处理能力达650吨,推动行业向集约化、高效化发展。2024年《燕窝制品》行业标准实施,明确燕窝投料比底线(如即食燕窝≥1%),并规范生产工艺,从源头杜绝“掺假”“以次充好”等乱象。这些变革不仅提升了产品品质,更让燕窝从“奢侈品”的定价逻辑中解脱,以更合理的价格触到大众市场。
二、燕窝品类正经历从单一形态向立体化产品矩阵的深度转型,市场呈现出“双轨并行”的创新格局
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燕窝品类正经历从单一形态到立体化矩阵的蜕变。从传统干燕盏、即食燕窝的1.0时代,到鲜炖燕窝引领的2.0革命,再到如今燕窝粥、燕窝甜品等创新品类涌现的3.0阶段,市场呈现出“双轮驱动”的繁荣景象:
一方面,“+燕窝”模式将燕窝深度融入传统食品体系,通过燕窝粥、燕窝布丁等产品实现“滋补日常化”。如燕之屋推出燕窝粥、燕窝布丁等产品,小仙炖推出燕窝气泡水、燕窝冻干棒等零食化产品,官燕栈则开发燕窝月饼、燕窝曲奇等节日礼赠场景产品。三大品牌在2024年合计推出23款“燕窝+”新品,其中即食化产品占比达65%,零食化产品增速超80%。
近年燕窝企业正积极通过“+燕窝”与“燕窝+”策略,推动即食化、零食化和场景多元化的产品开发
产品形态 | 相关情况 |
即食化 | 小仙炖鲜炖燕窝通过冷链配送实现“开瓶即食”,2024年市场份额达9%,但需解决固形物含量波动问题。燕之屋即食燕窝采用高温灭菌技术,保质期延长至24个月,但营养保留率较鲜炖产品低15%。 |
功能化 | 燕教授“燕窝+益生菌”产品,通过添加乳双歧杆菌改善肠道健康,2024年营收增长37%。官燕栈“燕窝+胶原蛋白”产品,采用小分子胶原肽技术,吸收率提升40%。 |
零食化 | 肌活燕窝冻干粉通过冻干技术锁住营养,复水后燕窝含量达98%,2025年线上销量增长62%。燕窝棒产品添加膳食纤维,单支热量控制在50kcal内,成为健身人群新选择。 |
饮品化 | 燕窝与果汁、茶饮结合,开发出口感独特的饮品,如燕窝饮品、燕窝粥等。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另一方面,“燕窝+”战略通过添加胶原蛋白、益生菌等功能性成分,打造“营养定制化”解决方案。如燕之屋“总裁燕窝”融合铁皮石斛、人参等八味药材,瞄准商务人群抗疲劳需求。此类产品通过药食同源理念拓展消费场景,但需严格把控功效宣称合规性。小仙炖鲜炖燕窝添加胶原蛋白,强化美容功效;燕教授推出“燕窝+益生菌”产品,针对肠道健康需求。
这种双向创新的协同效应,不仅催生了从高端礼赠到日常消费的多维消费场景,更推动燕窝市场形成“基础款+功能款+场景款”的三维产品矩阵,构建起覆盖全人群、全周期的健康消费生态。
同时,随着“+燕窝”与“燕窝+”战略不断推进,我国燕窝行业价值链也正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据行业测算,传统干燕盏毛利率约40%,而“燕窝+”产品平均毛利率可达60%-65%,其中添加功能性成分的复合型产品溢价空间更达30%。
2024年我国主要燕窝品类毛利率
品类 | 平均毛利率 |
鲜炖燕窝 | 55%-60% |
即食燕窝 | 45%-50% |
干燕盏 | 40% |
创新衍生品 | 60%-65% |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三、燕窝产品普及出现疲软、消费动力不足,龙头企业利润出现下滑
燕窝的营养成分包括唾液酸、胶原蛋白、抗氧化剂、钙、钾及激素等,可以起到增强免疫系统、促进新陈代谢以及调节血液循环等功效。近年来得益于随着民众健康需求的提升下中式滋补市场提速增长,以及燕窝不断向大众化日常滋补品转型,燕窝粥等相关衍生品增长迅速,消费空间和下沉空间迅速打开。数据显示,2016-2023年我国燕窝市场规模从70亿元增长至623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进入2024年以来,燕窝产品进一步普及的动力出现了疲软,导致消费动力不足,进而使得龙头企业利润出现下滑。如“燕窝第一股”——燕之屋,虽然其2024年全年营收微增4.37%至20.5亿元,但净利润同比骤降24.18%至1.6亿元,净利润率首次跌破10%。其核心产品纯燕窝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仅0.06%,增长乏力,而“燕窝+”系列产品虽增速较快(62.67%),但营收占比仅11.3%,难以弥补整体利润缺口。
而到了2025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调整导致高端消费需求收缩,叠加行业竞争加剧(如小仙炖等品牌入局),燕之屋面临“增利不增收”的困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燕之屋的营业收入为10.15亿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4.22%;净利润同比增长28.98%至7745万元,主要得益于beplay下载软件 制造升级带来的成本优化(毛利率提升3.49个百分点至51.99%)及销售费用率下降。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整理
除了“燕窝第一股”——燕之屋外,同仁堂燕窝、小仙炖等品牌业绩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如同仁堂燕窝,受限于产品创新不足,2024年营收增速降至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线下门店客单价同比下降15%,显示高端消费需求萎缩。小仙炖2024年因供应链问题(如固形物含量不达标)市场份额从12%下滑至9%,业绩暴跌35%。此外,肌活在燕窝冻干粉等产品线上销量增长显著,但因陷入低价竞争,使得其毛利率承压。
根据分析,造成当前我国燕窝产品普及动力疲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战频发,部分企业通过压缩成本推出低价产品,虽拉低了市场门槛,但削弱了品牌溢价能力,消费者对品质的信任度下降。如电商平台45ml即食燕窝价格一度跌破20元。
二是营销成本高企成为行业痛点,头部企业依赖明星代言和广告投放以维持市场存在感,但高昂的销售费用侵蚀了利润空间,形成“以利润换规模”的恶性循环,限制了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的可持续性。
如燕之屋2024年销售费用达6.7亿元(占营收32.7%),同比增长19%,主要用于明星代言(如巩俐、王一博)和线上流量采买,但研发费用仅2854万元(不足营销开支5%)。这种“重营销轻研发”模式导致产品创新不足,依赖单一爆款“碗燕”。目前,燕之屋等头部企业陷入了“高营销投入-价格战促销-毛利率下滑”恶性循环。
三是,外部环境上,经济下行压力引发消费降级,消费者更倾向选择枸杞、姜黄等平价替代品,进一步挤压了燕窝的市场份额。(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