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
我国酚醛树脂发展前景分析
绿色制造技术是实施ISO14001的技术基础;采用绿色设计技术;采用清洁能源,杜绝或减少有害排放;采用节能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精密成型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无毒、低毒工艺材料及工艺,将有害排放降至最少。
我国农药行业发展攻略分析
专家认为,突破发展瓶颈唯有走自主创新之路。企业应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差异化发展才能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与此同时,应抓紧规范和净化市场,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步伐。
我国印刷油墨行业未来三大发展趋势
未来的几年我国油墨工业的发展,除了增加产品外,更应注重于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集中度,加大研制开发力度,提高科技含量、提高质量、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使之适应于当今多色、高速、快干、无污染和低消耗现代化印刷的需要。
我国丙烯酸行业机遇与挑战
丙烯酸及酯广泛应用于涂料,为乳液、黏合剂和丙烯酸树脂生产用原材料,下游巨大的需求为丙烯酸市场发展带来动力。丙烯酸树脂在传统的溶剂型涂料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其在环境友好型涂料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在环境友好型涂料中,发展最为迅速、品种最多的就属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
高温涂料科技产业发展新态势
推动耐高温涂料的发展,围绕主导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快速发展,政府积极支持企业实施科技、产业进步。无机超耐高温涂料研发成功,打破传统的涂料耐温极限,涂料功能性提高,有助于提升工业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
2012年中国纯碱市场前景分析
2012年纯碱市场行情走势令人担忧,但是成本的节节攀升又不得不被考虑,受调控持续、成本增加以及产能继续增长这三点因素的巨大影响,纯碱市场发展不容乐观。
涂料市场竞争发展新优势
对儿童房进行全房彩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大潮流。在此次调查中,81.2%的消费者没有考虑对儿童房进行全房彩绘,仅有9.8%的消费者表达了对儿童房进行全房彩绘的需求,并准备付诸行动。
我国重防腐涂料行业发展简析
目前,海洋平台防腐、铁路桥梁、车辆、造船、修船和集装行业及海军舰船涂料装标准比较健全,而石油化工、电子、食品等领域的污水处理系统等,行业标准和配套体系尚制定中,某些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和不规范竞争的局面。如工业地坪涉及的行业范围比较广,标准化难度比较大,即便国家标准制定出来,也难以涵盖其应用领域,容易造成无序竞争,阻碍行业正常发展。
2011-2015年车用聚氨酯发展空间预测
石化行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聚氨酯方面,原料MDI、TDI、PTMEG的国内产业规模将有较大发展空间,聚氨酯建筑保温板市场需求增加。预计“十二五规划”期间聚氨酯及上游原料产品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尿素企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1年1月~6月以及11月~12月是我国尿素需求旺季,我国尿素出口征收110%的税收,这一政策在2012年将继续实行。分析人士表示:“受尿素出口政策收紧的影响,2011年我国尿素出口量出现大幅下降,预计2012年继续低迷。”
我国聚丙烯酰胺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近期展望,我国应用聚丙烯酰胺类有机产品作水处理剂,将会随水质性缺水的范围扩大、国民对饮用水要求的提高而逐步扩大。目前,全球聚丙烯酰胺的水处理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达到37%,而中国仅为11%左右,发展潜力很大。随着我国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的加快,聚丙烯酰胺的消费将持续增加。
我国氯化石蜡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不正当的产品市场竞争及贸易保护行为仍存在,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因此要加强氯化石蜡行业导向,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水平。
我国聚丙烯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011年我国煤制聚丙烯产能已达80万吨,市场渐成多元化竞争态势,聚丙烯价格出现较大波动。2011年四季度聚丙烯市场出现一波下行走势。2011年9月28日市场平均价格为12183元/吨,到12月28日下跌到10216元/吨,平均跌幅达16.14%。与此同时,经济增长趋缓,下游消费需求不足。这“一增一缓”,挤压了聚丙烯的市场空间。
2012年我国环保型油墨市场预测
油墨在2011年的使用总量还未统计出最终数据,但预计增幅在10%左右,到2012年,其生产总量将仍旧保持这种稳步增长的态势,并呈现出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的特点。从生产总量上看,传统胶印用油墨依然是产量最大的墨种,虽然环保油墨在用量上与传统油墨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是其减少污染排放的特性令其有着很快的市场占有速度。袁建湘预测,随着参与绿色印刷资格认证企业数量的增多,2012年环保型油墨的应用量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2012年我国化工行业发展预测
虽然2011年国内化工行业的整体盈利情况积极向好,但是由于现在国内化工行业的投资增长趋势仍然明显,而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有限,预计2012年国内化工行业将可能面临供大于求的问题,相关化工企业的盈利能力或将下降。
我国电银浆行业竞争力分析
电银浆行业应能针对行业供需形势,及时制定生产方案、计划和生产策略,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就市场开拓方面来说,行业应能够把握行业宏观走势,判断市场增长点,开发新产品以满足新型需求,由此开拓产品市场和销路。就市场竞争能力来说,行业应能准确判断行业短板,及时调整行业生产布局和技术升级,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