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仍存显著提升潜力 但代工模式下食安问题频现 亟待规范发展

一、需求日益增长,超7成消费者选择购买婴幼儿辅食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婴幼儿辅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婴幼儿辅食一般指宝宝辅食。 宝宝辅食,就是婴幼儿除了母乳之外的辅助食品,简称宝宝辅食。辅食不仅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更是帮助他们补充必要营养的管道。

近年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家长们对婴幼儿辅食的品质和营养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婴幼儿辅食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消费者使用婴幼儿辅食来源调查中,有超7成消费者选择购买婴幼儿辅食。具体来看,2024年,有32.55%消费者会选择购买辅食,24.76%消费者会选择自制辅食, 42.69%消费者会选择自制+购买辅食。

近年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家长们对婴幼儿辅食的品质和营养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婴幼儿辅食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消费者使用婴幼儿辅食来源调查中,有超7成消费者选择购买婴幼儿辅食。具体来看,2024年,有32.55%消费者会选择购买辅食,24.76%消费者会选择自制辅食, 42.69%消费者会选择自制+购买辅食。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从消费人群来看, 95/90后为消费主力,以职场妈妈为主。目前90/95后宝妈从更低月龄段就开始稳定地进行辅食喂养。其中,为1岁以内宝宝选择果泥、辅食油等新品类的比例显著高于80后。95后、90后、80后零辅食购买群体中,为6—8个月婴幼儿挑选辅食油等调味营养产品的比例分别为31.8%、71.8%和25%,为6—8个月婴幼儿挑选果泥、蔬菜泥等佐餐辅食的比例分别为36.9%、39.9%和28.2%。

二、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其中低敏辅食表现优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政府关于改善居民营养水平等政策的出台,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34亿元,同比增长7.9%。2023年我国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到553亿元。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政府关于改善居民营养水平等政策的出台,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34亿元,同比增长7.9%。2023年我国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到553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低敏辅食表现优异,市场得到快速发展。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英文周报(CCDC Weekly)2022年发表的研究论文显示,我国0-6岁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高达40.9%,其中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发生率尤为显著,达到2.5%-3%,且呈现出低龄化、复合化的趋势。这一现状不仅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催生了低敏辅食市场的蓬勃发展。有相关数据显示,在2023年我国婴幼儿辅食市场中,低敏细分品类的年增速超过了30%。

三、渗透率仍较低,未来市场依旧存在显著的提升潜力

尽管我国市场中婴幼儿辅食领域近年来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但目前渗透率仍较低,未来依旧存在显著的提升潜力。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辅食品类的渗透率约为35.1%,对比在2020年便达到75.5%渗透率的美国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方面是政策利好。2021年,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做好支持三孩政策生育保险工作的通知》(医保办发〔2021〕36号)等文件公布,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随后2022年3月,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出台,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这些政策预示着,未来新出生的婴儿数量有可能会呈现出上升趋势,婴幼儿辅食的潜在消费群体也将随之增加。

二是人口基数大。婴幼儿辅食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0-3岁的婴幼。这一阶段的婴幼儿开始逐渐引入固体食物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这个阶段,‌婴儿的饮食从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逐步过渡到包括各种辅食,‌如米粉、‌果泥、‌蔬菜泥等,‌以提供更多的营养和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

虽然近年出生率在下降,但人口基数仍然较大,在2024年出生人口为954万人。同时虽然随着育龄妇女人数的减少,即使政府实施了鼓励生育的政策,短期内也难以显著提高出生率,这给辅食行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但随着越来越多家长认可外购辅食的价值,辅食逐渐“刚需化”,抵消了因出生率下降对市场增长的部分冲击。

虽然近年出生率在下降,但人口基数仍然较大,在2024年出生人口为954万人。同时虽然随着育龄妇女人数的减少,即使政府实施了鼓励生育的政策,短期内也难以显著提高出生率,这给辅食行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但随着越来越多家长认可外购辅食的价值,辅食逐渐“刚需化”,抵消了因出生率下降对市场增长的部分冲击。

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三、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消费者对婴幼儿的投入呈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四万元大关,达到41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

<strong>三、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strong>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消费者对婴幼儿的投入呈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四万元大关,达到41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

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四、当前代工模式下食安问题等乱象频现,市场亟待规范发展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婴幼儿辅食行业也出现一些问题阻碍发展。尤其是代工模式下食安问题亟待解决。一般来说,由于代工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生产效率,故代工产品在价格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由于婴幼儿辅食代工厂的生产质量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使得行业中屡屡发生食品安全等质量问题。

目前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基本以代工生产的模式为主,甚至出现了多个品牌共用一个代工厂的现象,这也导致了品质无法得到保障。在此背景下,众多耳熟能详的婴幼儿辅食品牌,皆因食品安全等质量问题而颇受诟病。

以婴幼儿辅食品牌秋田满满为例,据企查查显示,受秋田满满委托生产产品的代工厂——青岛然之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曾于2023年2月因抽检不合格而被给予行政处罚。根据相关公告显示,青岛然之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受托生产的“婴幼儿卡通面片”经抽样检验,维生素A项目不符合GB 1343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076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产品明示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事实上,代工厂的弊端不止体现在秋田满满一家企业,而是整个辅食行业的“通病”,就连三只松鼠旗下品牌小鹿蓝蓝也深陷其中。2021年上半年,小鹿蓝蓝“婴幼儿趣味果泥”的代工厂——浙江黄罐果蔬有限公司因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被罚款20余万元。

不仅如此,企查查显示,小鹿蓝蓝旗下“好奇心冻干奶酪”“阳光草莓夹心海苔”“宝宝鲜鲜虾片”等产品的代工厂,均曾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而被相关机关予以处罚。

除此之外,在辅食市场中,宝宝馋了、爷爷的农场等多个知名品牌的产品亦多为代工生产。

对于上述情况,市场也亟待规范化发展。也有相关人士建议:一是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婴幼儿辅食代工厂的监管,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应依法严惩,提高违法成本,从而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是提高代工厂的准入门槛‌:品牌在选择代工厂时,应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确保代工厂具备足够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品牌方应加强对代工厂的日常监督和检查,确保其生产过程符合安全标准‌。

三是‌推动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建立‌:行业协会和标准制定机构应加快制定和完善婴幼儿辅食行业的标准和规范,明确生产流程和质量要求。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水平和安全性‌。

四是增强消费者教育和信息透明度‌:品牌方应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和生产过程透明度,让消费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产品的来源和质量。同时,通过消费者教育和宣传,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警惕性‌。

五是‌鼓励品牌建立自有工厂‌:尽管代工模式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但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品牌建立自有工厂是一个长远之计。自有工厂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和质量,减少外部风险‌。(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柿业超级大国”地位稳固 但深加工不足仍是产业升级核心痛点

我国“柿业超级大国”地位稳固 但深加工不足仍是产业升级核心痛点

我国是全球柿子种植大国以及生产大国,其种植面积占比超九成、产量占据四分之三。据初步统计,2023年全球柿子种植面积达到109.2万公顷(1638万亩);其中中国柿子种植面积达100.6万公顷(1509万亩),占全球比重达到92.1%。2023年全球柿子产量达到528.4万吨;其中中国柿子产量超400万吨,占比75%以上

2025年10月10日
凉味剂行业:WS系列产品取代薄荷醇趋势显著 中草香料增长速度领先

凉味剂行业:WS系列产品取代薄荷醇趋势显著 中草香料增长速度领先

薄荷醇,也叫薄荷脑,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传统凉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烟草等行业。下游市场平稳发展下薄荷醇需求保持稳定,目前全球薄荷醇每年消耗量约 4 万吨。2021年全球薄荷醇市场规模约为 47 亿元,预计 2028年全球薄荷醇市场规模将达到 75 亿元,2021-2028 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6.9%。

2025年10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