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快速扩能下自给率逐年提升,我国聚丙烯进口依赖度已大幅下降至不足10%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聚丙烯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聚丙烯(PP)是由丙烯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制成的热塑性聚合物,通常呈白色蜡状固体,无毒、无味,外观透明且质地轻盈。聚丙烯(PP)作为五大通用树脂中的一员,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众多行业的基础材料。
近年来,为了满足下游市场发展需要,我国聚丙烯生产企业积极扩产,使得行业处在持续的扩能当中。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聚丙烯产能已上升至4369万吨,占全球聚丙烯总产能36.98%。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增聚丙烯产能315.5万吨,同比增长70.5万吨,增幅达28.77%。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聚丙烯总产能达4682.5万吨。与此同时,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张,国内聚丙烯的生产结构也更加多样,在2025年上半年,油制占比高达54%,PDH制占比20%,煤制19%,其他占比7%。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产能不断扩张,我国聚丙烯产量也在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聚丙烯产量已达到3792万吨,同比增长6.6%。2025年上半年我国聚丙烯产量约为1915.2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4.4%。整体来看,目前我国聚丙烯自给率逐年提升,行业自给率已达到90%及以上。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国内聚丙烯产能、产量的增加,其进口依赖度明显下降。2014年之前,我国聚丙烯的进口依赖度曾一度超过30%。然而,随着国内产能的持续扩张,2024年聚丙烯的进口量已降336.73万吨,进口依赖度大幅下降至不足10%。
展望未来:短期来看,预计2025年下半年,我国聚丙烯产能延续扩增态势,市场供应量预计再创新高。资料显示,2025年下半年我国聚丙烯新增产能预计将在330万吨,到年底产能将高达5012.5万吨。而产能投放进一步带动产量的增加,预计下半年其产量将达到2013.2万吨。长期来看,预计在“十五五”期间,我国仍有众多蒸汽裂解、煤制烯烃及PDH配套聚丙烯项目计划投产,带动聚丙烯产能继续大规模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聚丙烯总产能将达7018万吨/年,2025—203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2%。
2025年下半年我国聚丙烯计划投产装置表(部分统计)
企业名称 | 区域 | 产能(万吨/年) | 原料 | 投产计划 |
山东金诚石化集团 | 华北 | 二线15 | 油 | 2025年7月 |
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 | 华北 | 四线40 | 油 | 2025年7月 |
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 | 华东 | 二期一线45 | 油 | 2025年7月 |
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 | 华东 | 二期二线45 | 油 | 2025年8月 |
利华益维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华北 | 20 | PDH | 2025年三季度 |
惠州立拓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华南 | 15 | 外采丙烯 | 2025年三季度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 | 华南 | 40 | 油 | 2025 年四季度 |
浙江圆锦新材料有限公司 | 华东 | 60 | PDH | 2025 年四季度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 华东 | 五线 50 | 油 | 2025 年四季度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聚丙烯的长期产能增长将取决于其需求增长。而面对当前市场的弱需求,上述预计的大量新增产能将对国内聚丙烯市场造成巨大压力,预计2026—2030年我国聚丙烯开工率将在65%-70%之间徘徊,企业经济效益或严重下滑。
二、市场需求呈现弱增长,注塑制品、编织制品及纤维是聚丙烯三大消费市场
聚丙烯作为仅次于聚乙烯的第二大通用塑料,具备出色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优异的加工成型性和较强的成本竞争力,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年来我国聚丙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聚丙烯消费量约3599万吨,同比仅增长2.4%,较2023年同期增速(6.8%)下降了4.6个百分点。可见,当前我国聚丙烯市场需求呈现弱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从下游消费市场分布来看,2024年,注塑制品、编织制品以及纤维是目前我国聚丙烯三大消费市场,这三大领域的消费量占全国总消费量的80%以上。其中,注塑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广泛用于汽车、家电、医疗、日用品等终端产品生产;拉丝作为第二大应用领域,通过将聚丙烯制成扁丝,进而生产编织袋等塑料编织物,用于工业品和农产品包装;纤维则主要应用于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穿戴用品。
三、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我国聚丙烯行业正通过“降负荷、减进口、拓出口”的三重调控手段维系供需平衡
整体来看,当前我国聚丙烯行业在产能持续扩张与需求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下,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虽然从上述表面数据来看,我国聚丙烯行业供需始终维持在合理区间,但这种看似平稳的表象背后,实则暗藏玄机——行业正通过“降负荷、减进口、拓出口”的三重调控手段,艰难维系着脆弱的供需平衡。
降负荷方面:虽然近年我国聚丙烯需求依然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但与供给端的速度对比,其增速显著慢了很多。2020-2024年我国聚丙烯表观消费量平均增长率为5.7%,而在这五年其产能的年均增速高达12.09%。在此背景下,降低开工负荷率成为行业自我调整、缓解供应过剩压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截至2024年,我国聚丙烯开工负荷率79.03%,较2019年的91.73%下滑12.7个百分点,降幅达到13.8%。
不过,这种降负荷的调控模式虽然短期缓解了供应压力,但开工负荷率的走低导致单位固定成本走高,频繁的负荷调整也增加能耗和损耗成本,在聚丙烯整体成本竞争激烈的当下,开工负荷调整令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
减进口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内聚丙烯产能持续扩张,聚丙烯进口量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截至2024年底,国内聚丙烯进口量336.73万吨,较2020年的655.55万吨大幅缩减318.82万吨,降幅达到48.6%。不过三高聚丙烯、茂金属聚丙烯、三元共聚膜、超透明聚丙烯、发泡聚丙烯电容膜聚丙烯等高端产品市场仍面临明显的技术瓶颈和进口依存问题。以三高聚丙烯和茂金属聚丙烯为例,国内进口依存度分别在60%以上和80%以上,未来实现替代仍需要国内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及产品升级。
拓出口方面:在国内聚丙烯产能持续扩张的背景下,近几年出口市场已成为消化过剩产能的重要渠道。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聚丙烯出口量达到240.66万吨,较2023年的130.99万吨大幅增长83.73%,较2020年的42.47万吨更是实现了5.7倍跃升,近5年出口平均增长率达到62.08%。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聚丙烯出口出现了“增量不增收”的困局。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聚丙烯出口区域主要以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为主,而当地下游需求集中在塑编、薄膜等领域,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中通用料占比90%以上,使得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国内聚丙烯出口面临着三重挑战:一是国内同行企业之间持续压价竞争,导致利润摊薄;二是中东凭借成本优势低价抢占东南亚、非洲等关键出口市场,此外,印度、越南等本土产能仍在持续释放,加剧出口市场竞争;三是海外贸易壁垒压力也在持续增加,进一步压缩中国企业的出口空间。这些情况共同使得国内聚丙烯出口市场“增量不增收”。
四、价格弱势难改,近年我国聚丙烯市场价格不断下滑
自2024年7月以来,我国聚丙烯市场呈供需失衡、价格弱势震荡格局。一方面,尽管部分装置有检修计划,但整体开工率仍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2025年8月中旬以后划检修的装置减少,且宁波大榭 90 万吨级新生产线临近投产,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供应预期。另一方面,由于需求端整体呈现疲软状态,商家备货意愿低,随用随拿,场内交投冷清,供应宽松叠加需求疲软,市场无明显利好提振下,聚丙烯价格弱势难改。截止2025年8月14日,我国华东拉丝主流在7010-7150元/吨。预计短期内,我国聚丙烯市场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态势,但长期来看市场仍面临较大压力。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