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2022年起,我国硝酸铵行业产能进入收缩通道,至2024年已降至971万吨,较2021年净减少113万吨。随着落后产能逐步清出和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我国硝酸铵产能利用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2020年的55.42%提升至2024年的66.02%,产能过剩问题逐步缓解。与此同时,行业产量总体低速增长,且自主供应能力极强,实现完全自给自足,无需依赖进口;出口量呈“先降后升”态势,出口均价则表现为“先涨后跌”走势。
1.工业炸药是我国硝酸铵最主要的下游市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硝酸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硝酸铵(俗称硝铵)是一种铵盐,主要分为粉状、多孔粒状、液态等类别。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它既可用于制造工业炸药、氧化氮、杀虫剂、无碱玻璃等产品,也可经改性处理后作为农用氮肥或硝基复合肥的原料。其中,工业炸药是我国硝酸铵最主要的下游市场,大部分产量都用于该领域。
硝酸铵作为工业炸药的主要原料,2023年约占其生产成本的44%,其行业发展与工业炸药密切相关。工业炸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与矿山开采不可或缺的物质,在铁路公路、水利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需求支撑下,近年来年产量维持在435万至455万吨左右的较高水平,为硝酸铵市场提供了持续而有力的需求支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爆破器材行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硝酸铵产能规模收缩,产能过剩现象逐步缓解
2021年,我国硝酸铵产能实现小幅增长,达到1084万吨,同比增长1.21%。同年9月,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硝酸铵安全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区对硝酸铵建设项目从严审批,严格从业人员准入,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产业布局规划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受安全管控政策限制,此后硝酸铵新增产能审批严格,新项目建设较少。叠加环保政策不断趋严、安全检查力度逐步加大,部分技术落后、安全保障不足的生产装置相继退出市场。在此背景下,我国硝酸铵行业产能进入收缩通道,至2024年已降至971万吨,较2021年净减少113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落后产能逐步清出和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我国硝酸铵产能利用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2020年的55.42%提升至2024年的66.02%,累计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改善,不仅反映出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意味着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得到逐步缓解,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硝酸铵产量低速增长,但价格走低
近年来我国硝酸铵产量整体呈低速增长态势,从2020年的593.5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641.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95%。受市场供需格局、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硝酸铵价格持续走弱,2024年均价2596元/吨,同比减少17.40%,2025年其跌势仍在延续。据中国爆破器材行业协会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末,粉状硝酸铵价格为2264元/吨,同比下降12.91%;多孔粒状硝酸铵价格为2396元/吨,同比下降9.81%;液态硝酸铵价格为2109元/吨,同比下降13.90%。
数据来源: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4.我国硝酸铵行业已具备极强的自主供应能力,出口需求回暖,均价下跌
依托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与成熟的技术水平,我国硝酸铵行业已具备极强的自主供应能力,实现完全自给自足,无需依赖进口补充。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我国硝酸铵行业始终无进口记录,国内产能足以覆盖市场需求。出口量则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2020-2022年出口量大幅缩减,从10.16万吨降至2.79万吨,降幅超70%;后续出口需求逐步回暖,2024年出口量回升至4.17万吨,同比增长11.8%;2025年1-8月出口势头进一步加强,累计出口3.85万吨,较2024年同期的2.69万吨增长43.12%。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受硝酸铵自身特性限制——作为危险爆炸物品,其受猛烈撞击或受热易发生爆炸性分解,不适合长距离运输,因此我国硝酸铵出口地区高度集中在亚洲。2024年我国对亚洲地区的硝酸铵出口量占比超80%,其中越南是最大出口目的地,出口量占比达33.87%;老挝和巴基斯坦紧随其后,出口量占比分别为16.36%和8.91%。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硝酸铵出口均价与出口量呈反向变动态势,整体表现为“先涨后跌”。2020-2023年,出口均价持续上行,从2059.52元/吨攀升至3849.84元/吨,涨幅明显;2023年后均价转入下行通道,2025年1-8月已降至2358.89元/吨,较2024年同期的3027.65元/吨大幅下降22.09%,价格走势与出口量的回暖形成鲜明反差。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