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缩减氯碱产业成本 专攻技术研发才能缓解市场竞争压力

中国报告网讯:

2011-2015年中国氯碱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2012-2016年中国氯碱工业市场行情动态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导读:PVC产能增长则很大程度上受到三季度开始的市场价格下滑影响,扩张速度略有放缓。特别是近年来扩张速度较快的西北地区,由于当地氯碱装置多以“烧碱-PVC”的配套方式为主,在2011年聚氯乙烯价格低位、“以碱补氯”造成企业盈利状况不佳的情况下,综合考虑碱氯产品的盈利能力,该地区产能增长速度略有减慢。

      (一)产业规模增长“有进有出”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国内烧碱产能共计3412万吨/年。其中,离子膜法产能3035万吨/年,占总产能比例接近90%;隔膜法装置能力为377万吨/年,占国内总产能比例继续减少。

      2011年,聚氯乙烯(含糊树脂)产能共计2162万吨/年,其中电石法装置生产能力为1723万吨/年,占总产能的比例为79.7%;乙烯法装置产能为439万吨/年,占总产能的20.3%。

      从统计的2011年国内新增能力来看,新增烧碱产能(全部为离子膜法生产装置)为499.2万吨/年,新增聚氯乙烯(含糊树脂)装置能力为204万吨/年。年内,在烧碱价格高位、市场整体运行状况较好的带动下,烧碱产能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PVC产能增长则很大程度上受到三季度开始的市场价格下滑影响,扩张速度略有放缓。特别是近年来扩张速度较快的西北地区,由于当地氯碱装置多以“烧碱-PVC”的配套方式为主,在2011年聚氯乙烯价格低位、“以碱补氯”造成企业盈利状况不佳的情况下,综合考虑碱氯产品的盈利能力,该地区产能增长速度略有减慢。

      退出产能方面,2011年退出市场的烧碱装置能力为108.2万吨/年,其中九成以上为技改或退出市场的隔膜碱装置。在新扩建产能增加的同时,以产能置换方式淘汰相对落后的隔膜碱生产装置的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仍在继续。聚氯乙烯退出产能为84.5万吨/年,并且全部为电石法生产装置。目前来看,老旧装置的逐步更新、不具竞争优势的企业转产甚至退出市场,已逐渐成为聚氯乙烯产能淘汰的主体。

      (二)国家调控政策导向愈发明晰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年的政策导向继续体现了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延续性。与之相应,包括产能调控、电力、金融、信贷等方面的配套措施的落实和完善也在逐步推进。

      1月19日,环保部下发的《关于加强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及相关行业汞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4号)中要求,到2015年底前,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要全部使用低汞触媒;通知自发布60日后,新建、改建、扩建的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项目必须使用低汞触媒。现有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在未完成低汞触媒替代高汞触媒前不得改建、扩建;2015年底前全面淘汰高汞触媒;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合理、适度扩大低汞触媒生产能力,完善和提高现有低汞触媒生产水平,满足替代应用需求;鼓励开展无汞触媒研发。目前,电石法生产工艺装置能力已占到国内聚氯乙烯总产能的八成左右,国家对电石法聚氯乙烯汞污染防治工作的政策导向将成为未来影响聚氯乙烯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国家发改委于4月27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则进一步从装置规模、生产技术等方面对氯碱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其中,将新建乙炔法聚氯乙烯、起始规模小于30万吨/年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新建纯碱、烧碱、电石(以大型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等量替换的除外)列为限制类。要求在2015年底以前淘汰类隔膜法烧碱生产装置;2015年底前淘汰高汞催化剂和使用高汞催化剂的乙炔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

      2011年,节能减排政策、电力电价政策的施行对氯碱行业的影响较为直接。但长远来看,在“十二五”第一年释放出的政策引导下的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逐渐确立以及愈发严苛的环境保护措施均将对氯碱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原料价格持续上涨,行业步入“高成本”时代

      在全球宏观经济逐渐复苏、金融市场流动性持续恢复的大背景下,煤炭等大宗能源产品的价格呈现单边上涨的走势,包括氯碱在内的众多基础工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快速上涨。生产成本的逐步攀高对氯碱企业的经营利润造成挤压,在增加的成本向下游转嫁略显困难的情况下,行业内对原料市场的关注度日趋加强。

      受电价调整、节能减排等因素影响,2011年国内电石价格处于高位震荡盘整阶段。按电石价格4000元/吨,液氯价格1100元/吨计算,聚氯乙烯生产中电石的成本占73%左右,且下半年液氯价格持续偏低,电石价格在聚氯乙烯生产成本占比更大。

      以供应华北、东北地区的海盐及供应华东、华中地区的井矿盐的出厂价格走势来看,在煤炭价格高升及人力成本上涨的推动下,原盐市场价格持续上行。并且原盐企业整体出货顺畅,库存量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市场价格攀升后保持高位盘整态势。

      近几年,煤炭、电价、原盐及电石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氯碱企业成本的直线上升,挤压国内氯碱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另一方面,高成本时代,给中国氯碱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必将促使氯碱行业的整体格局发生变化。

      (四)生产企业微利经营

      从2011年氯碱行业主要产品运行情况来看,烧碱产品价格居于高位,保持了较好的运营态势,液氯、PVC则自二、三季度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并在此后长期处于低位。依靠烧碱产品的盈利弥补“氯”的亏损,“以碱补氯”的经营模式在2011年氯碱企业中较为普遍。

      根据包含氯碱业务的上市公司在2011年公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17家上市公司1~6月整体毛利率为14.6%,1~9月该数据则降为12.3%。分析认为,三季度以后,聚氯乙烯产品盈利能力的下降很大程度抵消了烧碱市场高位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受到氯碱产品综合表现不佳的拖累,整体来看,2011年氯碱生产企业基本处于微利甚至保本经营状态。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近年来,我国硝酸行业产能与产量保持低速增长,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约为2.74%和3.4%。与此同时,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同期出口量和出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5.16%和22.78%,2025年1–9月延续高增态势,同比分别增长76.07%和61.64%。行业呈现装置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并在环保政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为全球聚乙烯醇(PVA)产业的核心生产国,年产能稳定在百万吨级以上,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2023年我国聚乙烯醇(PVA)产能达12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48%左右。一方面,国家与地方持续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措施,为我国聚乙烯醇及其上下游协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下游医药、光电、高端包装、液晶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得益于市场向好,近年我国醋酸甲酯行业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产能也在不断扩大。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醋酸甲酯生产重要基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醋酸甲酯产量达137.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8%以上,稳居全球首位。其中华东地区(江苏、浙江)依托长三角化工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链配套,贡献全国65%产能。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碳酸锶:下游消费以磁性材料为主 多重因素扰供给致价格上行

我国碳酸锶:下游消费以磁性材料为主 多重因素扰供给致价格上行

碳酸锶作为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其下游应用高度集中于磁性材料领域,同时电子元器件等新兴市场增长潜力显著。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淘汰落后工艺、龙头辛集化工停产重整、海外墨西哥工厂损毁,再叠加伊朗天青石进口物流受阻,多重供给端冲击相互交织共同推高国内碳酸锶供应压力,进而带动其价格从2024年9月的8000元/吨涨至2025年6月的

2025年10月20日
建筑节能与汽车轻量化驱动聚氨酯密封胶需求增长 市场呈现国产主导外资高端格局

建筑节能与汽车轻量化驱动聚氨酯密封胶需求增长 市场呈现国产主导外资高端格局

受建筑节能改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下游需求驱动,近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约58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2025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突破60亿元,年增长率达12%-18%。

2025年10月18日
我国尿素行业现状:供需失衡下价格承压 企业面临盈利困境

我国尿素行业现状:供需失衡下价格承压 企业面临盈利困境

目前我国尿素行业呈现供应过剩格局,市场供需矛盾比较明显。从供给方面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尿素生产国。近三年尿素新产能陆续投产,产量、库存创了新高。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尿素总产能为6919万吨,同比新增196万吨;产量达6723.7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6.9%。预计2025年国内尿素产能达8231万吨

2025年10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