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餐饮行业的市场分析:开店热中要冷静考量

  报告网摘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调研的本地123个大型商业项目中,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餐饮占比已从原来的二成扩大到三成,有的甚至上升到四至五成。不断上涨的房租,是“挥泪告别”的直接原因。部分新开商业设施“生地”变成“熟地”后,租金、经营成本大幅上涨,部分进驻餐饮企业无奈退场,生命周期短。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调研的本地123个大型商业项目中,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餐饮占比已从原来的二成扩大到三成,有的甚至上升到四至五成。不断上涨的房租,是“挥泪告别”的直接原因。部分新开商业设施“生地”变成“熟地”后,租金、经营成本大幅上涨,部分进驻餐饮企业无奈退场,生命周期短。

  市民请客就餐方式改变

  购物中心餐饮店扩容“热火朝天”

  “到购物中心吃饭,停车方便,还能顺便购物、看场电影”,据杨女士介绍,原来请客吃饭习惯去社会饭店,现在改变方向,夫妻俩带着儿子到购物中心,吃喝玩乐可以一站搞定。

  白领顾小姐说,购物中心内从苏州小吃到西餐、火锅、料理等,各种特色、时尚餐饮集聚,选择面多口味丰富,无论朋友小聚还是家庭会餐,她都喜欢放在购物中心。

  市民就餐方式改变的背后,市区餐饮行业老板开店的眼光,也在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近期同济绿宝店传出续签消息,据介绍,市区首家规范的购物中心是2007年亮相的绿宝广场,同济酒店作为市区餐饮行业首个“吃螃蟹者”,8年前将店堂“搬”到绿宝4楼。这一打破市区餐饮行业选择沿街一楼门面开饭店的尝试,曾让不少业内人士形容为“惊险一跃”。“这次又续租5年”,据经营者表示,首期签约经营8年后,准备继续“扎根”购物中心经营餐饮。

  无独有偶,这两天水天堂贵宾楼5年期满即将撤退的消息,引起业内关注。据介绍,随着水天堂贵宾楼的租约到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以贵宾楼、新嘉馀楼、南开、福记、阿雷等餐饮“巨无霸”为代表的开店模式,将全面淡出。水天堂董事长梅润身表示,从目前开出的40多家西餐厅看,已进入苏州印象城、杭州恒隆等商业设施,今后不会再选择马路边上开店,选址战略将瞄准“销品茂”等商业地产。

  市区餐饮店进驻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成为餐饮行业新趋势。“上门招商的综合体、购物中心,每年都有10多家”,市餐饮业商会会长陈素兴报出了一长串“上门招商名单”,据他介绍,去年接待的上门招商数量最多,目前仅进驻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的会员单位,已有100多家,得月楼、百盛、新梅华、巴蜀传香等市区一大批传统餐饮企业,争相加入在综合体、购物中心、百货商家等商业设施开店浪潮。

  据中国餐饮产业需求分析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2015-2020)显示,今年1到4月,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0.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实现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177.35亿元,同比增长10%。综合体、购物中心、百货商家等商业设施餐饮,成为新增长点。

  进驻企业面临“涨租金”

  本地首家美食广场退场“浇盆冷水”

  “原来一直来这里吃焖肉面”,昨天一市民说,欧尚朱鸿兴美食广场开了好几年,以前买菜购物的同时,习惯顺便吃点小吃,没想到说关就关了。“进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的餐饮商家,最快的不到一年就关门撤退了”,市区餐饮企业开进商业设施的新一轮开店潮中,无论综合体、购物中心,还是大超市、百货商家内,短短数年间,黯然退场的餐饮企业数量不少。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本地多家老字号、知名小吃首次“抱团”,进驻大超市“探路”的美食广场,朱鸿兴美食广场开业5年后的撤退,引发业内的警觉与反思。据业内人士介绍,在餐饮企业进驻商业设施“高歌猛进”的浪潮中,不少餐饮企业面临生命周期短的严峻考验,一场新的生死博弈已经浮出水面。

  “撤退属于无奈之举”,据朱鸿兴董事长俞水林介绍,2008年夏季,正在扩建的欧尚超市向他们发出邀请。他们投入200余万元进行装修后,2009 年11月开出了美食广场。这一市区首家进驻大超市的美食广场,头两年每个月最高能做80余万元生意。经历了“蜜月期”后,随着市区购物中心等的密集开业,朱鸿兴美食广场面临冲击,生意出现下滑。“首期签约租期5年”,俞水林说,从5年经营看,尽管后期客源分流,但无论市民还是进驻企业,对这样的新模式都比较认可,美食广场销售额保持在每年600万元左右。

  不断上涨的房租,成为“挥泪告别”的直接理由。俞水林算了一笔账,按照首期合同,第一年租金7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去年底租期到期,根据新合同,每年租金涨到120万元左右,再加上递增幅度,最后要达到150万元左右。“从房租递增成本测算,最后两年肯定会赔钱”,俞水林说,如果提前终止合同,还要赔掉20多万元的保证金,反复测算后,最终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房租等成本是餐饮企业进驻商业设施的关键考量对象。“开业招商初期,好的餐饮企业甚至比零售品牌还难谈”,购物中心某资深人士透露,由于招商竞争激烈,只能采取“放水养鱼”。据陈素兴介绍,从这两年新开业的商业设施看,为吸引人气培育市场,对餐饮企业通常开出优惠的首期条件,不仅首期房租低,有的还开出半年、一年,最高达到二年的免租期,此外还有免装修期房租、降低物业管理费用等。

  “看中前两年免租金才进的”,市区一家知名餐饮企业当家人坦言,去年开进一家新开购物中心后生意红火,不过这家购物中心今年开的新店,没有免租2年优惠条件,他不准备“冒风险”。据介绍,从目前购物中心和进驻餐饮企业签约看,小餐饮、轻餐饮一般签约周期只有3年,中型餐饮在5年,大型餐饮在6到10年,这也造成部分新开商业设施“生地”变成“熟地”后,租金、经营成本大幅上涨,部分进驻餐饮企业无奈退场,生命周期短。

  开店热中要冷静考量

  特色餐饮新模式如何“跳出怪圈”

  餐饮企业进驻各种新兴商业设施,为本地餐饮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并非皆大欢喜。在这轮新变革中,如何走出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怪圈,延长餐饮企业生命周期,创出适合新兴商业设施的餐饮之路,显得尤为关键。

  据业内人士介绍,市区餐饮行业先后经历了多个标志性发展历程,1996年嘉馀坊开出首家民营酒楼嘉馀楼,继传统餐饮街太监弄之后,嘉馀坊、学士街、凤凰街、十全街等,形成餐饮集聚为特征的美食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一批餐饮大卖场出现在市区,最大的面积达上万平方米。由于一些餐饮企业盲目“赶浪潮”,投资失误造成不少浪费。

  “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进驻新兴商业设施”,据市商业联合会发布数据,到2013年底,苏州中心城区已建各类购物中心超过40家,在建购物中心超过30家,去年以来多家购物中心陆续开业,为餐饮企业开辟广阔的新天地。电商的崛起,以餐饮业态等为主的体验型消费,成为新兴商业设施内的“香饽饽”。据一位购物中心老总介绍,为吸引客源,不仅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不断扩展餐饮等特殊业态的比重,市区人民商场、长发商厦等传统百货商家,也在调整中新增餐饮业态。

  市区餐饮企业进驻新兴商业设施的大浪中,要冷静考量。“还在寻找合适的商业设施开店”,俞水林说,在选址、经营模式等方面,会下更大功夫。据业内人士分析,本地餐饮界有句行话,看一家店能否成功,要经历“三个黄梅四个夏”。从目前在新兴商业设施中生存良好的餐饮看,集中在定位大众、时尚度高、有特色的餐饮企业。对新兴商业业态来说,探索适合餐饮企业的合作模式,建立新型房东、房客关系,共同凝聚人流,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共赢。而对市区餐饮企业来说,针对新兴商业设施需求,不断调整经营理念,寻找合理的投资、回报模式,才能创出品牌“活”出精彩。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成本飙升、客源减少……我国酒楼行业或将洗牌 多家品牌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成本飙升、客源减少……我国酒楼行业或将洗牌 多家品牌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近年来,我国餐饮消费逐步恢复,但份额占比约20%-25%的酒楼行业因依赖宴请、聚餐场景,复苏速度慢于快餐、茶饮等业态,甚至部分酒楼出现业绩不佳而停业情况,如2025年2月竹溪荔湖酒家宣布当月14日正式停业,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有成本飙升、收入下降、客源减少等等。不过,近几年,越来越多酒楼品牌积极求变,探索转型之路,比如通过

2025年05月23日
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头部企业加快拓店步伐

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头部企业加快拓店步伐

西式快餐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当时以肯德基、麦当劳为首的西式快餐连锁品牌率先进入内地市场,且凭借着“洋气”“高端”等品牌形象大受欢迎,引领了这一品类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级。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西式快餐市场规模达2975亿元,同比增长11.0%,预计2027年市场

2025年05月14日
“寒潮”涌动!我国连锁餐饮行业冰火两重天 子品牌、出海、下沉成企业发展重点

“寒潮”涌动!我国连锁餐饮行业冰火两重天 子品牌、出海、下沉成企业发展重点

近几年,在国家餐饮消费券拉动下,我国餐饮收入持续上升,连锁化率已经增长到23%。然而,在市场火热的背后,我国连锁餐饮行业“寒潮”涌动,如头部企业利润下滑、价格两级分化、加盟商相继跑路、beplay网站地址 市场降温、新店拓展节奏放缓等等。不过,连锁餐饮企业也没有懈怠,开始试图开辟新的增长路径,出海、开发子品牌等成为各大连锁餐企的关键策

2025年05月14日
供需失衡 我国酒店行业呈现“量增利减”局面 锦江、亚朵继续扩张

供需失衡 我国酒店行业呈现“量增利减”局面 锦江、亚朵继续扩张

疫情政策放开后,各地大力推行促进消费的相关措施,使经济逐渐回到正轨,旅游市场持续回暖,带动我国酒店行业供给端与旅游需求端均呈两位数增长,但“量增利减”的数据反差反映出市场遇冷,这也折射出行业正在遭受“内卷困境”。然而,很多酒店品牌继续选择门店扩张,甚至瞄准下沉市场来试图寻找新增量,但各种问题也随之涌现。

2025年05月09日
消费渠道拓展 西式复合调味品行业持续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正迎结构性变化

消费渠道拓展 西式复合调味品行业持续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正迎结构性变化

与中式复合调味品相比,西式复合调味品市场较分散,头部尚未形成,市场机会较多。丘比、亨氏等海外品牌处于市场较领先地位,但伴随着本土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企业生产、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宝立食品、立高食品、倍乐食品、广东百利、联和酱造等逐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使得行业竞争格局出现结构性变化。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调味品行业中酱油市场地位稳固 小瓶化、健康化趋势下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我国调味品行业中酱油市场地位稳固 小瓶化、健康化趋势下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调味品具有“小产品、大市场”的特点,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其中酱油消费呈现高频、刚需、大基数的特点,占调味品的比重维持在20%左右,市场地位稳固。从消费场景看,为追求食物味道的最佳效果,餐饮端调味品人均摄入量较高,对调味品需求最大。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但行业尚未出现具有全国统治地位龙头企业

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但行业尚未出现具有全国统治地位龙头企业

预制菜行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454亿元。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比萨行业分析:市场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

我国比萨行业分析:市场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

2010年以来中国比萨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之势,但渗透率仍较低。以必胜客为代表的海外品牌在早期将比萨理念引入中国并开始消费者教育与市场开拓,其中必胜客更是以先发优势等成为市场绝对龙头企业。当前,国内市场上比萨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差异化发展为破局之道,而新进入者则又该如何经营?

2025年02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