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充电桩加收服务费 市场放开后盈利有多远?

      报告网摘要:传闻多时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加收服务费一事终于将变成现实。昨日,国家电网(以下简称“国网”)北京电力营销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北京电力计价系统已经基本调试完成,自8月1日起各充电桩将在现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加收0.8元/度的服务费,暂时不会根据油价的变动实时浮动。“此次收费旨在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通过市场放开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车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实现盈利。”

      传闻多时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加收服务费一事终于将变成现实。昨日,国家电网(以下简称“国网”)北京电力营销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北京电力计价系统已经基本调试完成,自8月1日起各充电桩将在现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加收0.8元/度的服务费,暂时不会根据油价的变动实时浮动。“此次收费旨在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通过市场放开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车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实现盈利。”

      服务费定于8月1日开始收取

      据介绍,自8月1日起各充电桩将在现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加收0.8元/度的服务费,收取的充电服务费价格低于北京市发改委设定的上限(按照油价的15%计算大概在1元/度左右),且暂时不会根据油价的变动实时浮动。

      目前,国网北京电力拥有北京绝大部分充电桩,基本形成市区内的充电网络。截至目前,国网北京电力累计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点约400个、充电桩约4500个,覆盖北京市16个区县,日均服务能力3.7万车次/日,服务车型包括公交、环卫车、出租车辆等专用车辆,以及私人乘用车、租赁车、公务车等其他类车辆,累计实现充换电服务约150万次,运行里程约1.2亿公里。

      国网北京电力公司营销高级工程师黄宇称,除了存在部分车辆因为版本过旧、需要进行升级的问题外,充电桩与私人轿车的主流车型基本都能实现对接,能满足北京地区电动汽车用电需求。

      由于目前充电桩的安装主要分公用和私用两种,且此次收费只针对公用桩,与其他城市相比价格也仅处于中等水平,故黄宇认为,此次充电桩收取服务费对居民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接下来,居民自用桩还是按照家庭用电0.3-0.4元/度收,虽然自用桩充电速度比较慢但也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通过市场放开吸引社会资本

      “自2010年开建充电桩至今,国网重心主要放在培育市场上,并未将这一业务视为盈利重点,至今公司的充电桩主要产生的还是社会效益。即使加收0.8元/度的服务费,也只是对国网投入进行少量的弥补,无法实现盈利,”黄宇说,“此次收取充电服务费,主要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充电桩建设企业进来,促进充电设施的更快普及和完善。”

      对于社会资本的进入如何扭转亏损实现盈利,黄宇认为还是交由市场去运做。他表示,国网主要是为了承担社会责任而开拓充电桩市场,并没有实现充电桩的市场化运作,所以未获得经济效益也有自身的原因,并不代表其他企业不能实现盈利。北京市发改委出台充电桩收取服务费的政策以前,充电桩的建设基本没有社会资本的参与,而在政策出台后,针对充电桩的建设,已经有四五家充电服务企业出现了。黄宇指出,服务费的收取能使充电桩的盈利模式更加清晰,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激活充电桩市场。

      业内分析指出,近期成立的一家充电合资公司就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该公司虽然也采取免费提供设备、免费安装、免费运营维护的模式,但通过参与其他推广领域,如在大兴投放运营的200辆纯电动微公交,通过收取市民微公交票价实现盈利。对此,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连同产业链衍生的其他服务计费,如私用充电桩安装费等,充电桩的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元。

      大面积铺开存多重难题

      尽管黄宇认为此次增收服务费对居民的影响不大,但仍有不少人士担忧加收服务费可能会影响新能源车的推广。数据显示,目前新能源车百公里能耗大约在20度电左右,在加收服务费前,只需要花费约16元,而一般的燃油汽车则需要花费50元左右,优势突出,但是加收服务费后,新能源车的花费翻了一倍,与一般燃油车相比优势就缩小了。

      另外,充电桩自身也还存在技术难题待解。北汽新能源汽车相关负责人曾坦言,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上都已实现了充电接口兼容性问题,但在充电设备上依然存在着电压、功率不同的问题,未能实现不同电动汽车和不同充电桩的完全一致性。

      而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还指出,在充电桩的建设方面,由于安装地点限制较多,所以很难快速扩张。

      不过,随着空气污染、道路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新能源车是汽车领域的一大发展方向,为此,政府对于充电桩建设也实施了较大力度补贴,例如北京市充电桩安装费用补贴能达到30%,从长远来看,充电桩领域颇具“钱途”,对于想要抢占市场先机的社会资本也将形成较大吸引力。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充电桩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2014-2019)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高阶智驾渗透下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行业持续扩张 海外厂商占主导 中国企业正崛起

高阶智驾渗透下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行业持续扩张 海外厂商占主导 中国企业正崛起

在技术升级与市场普及的双轮驱动下,高阶智驾渗透率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车载摄像头模组市场需求随之快速增多。根据预测,2022-2030年,L2+(城区NOA)渗透率将由0.8%提升至25%,L2+(高速NOA)渗透率将由0.8%提升至55%。

2025年07月10日
地方政策与DeepSeek驱动我国beplay下载软件
驾驶正迈向高阶市场 未来有望标配在15万左右车型

地方政策与DeepSeek驱动我国beplay下载软件 驾驶正迈向高阶市场 未来有望标配在15万左右车型

beplay下载软件 驾驶是指汽车通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讯模块等设备,实现协助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甚至完全代替驾驶员实现无人驾驶的功能。beplay下载软件 驾驶是人工beplay下载软件 革命和新能源革命的集大成者,是下一个万亿级大赛道。当下,智驾技术正逐渐成为中国日常交通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乘用车自动驾驶的渗透率超五成,乘用

2025年07月07日
投放量超七百万辆!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价格持续上涨 氢能、无人驾驶受市场关注

投放量超七百万辆!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价格持续上涨 氢能、无人驾驶受市场关注

共享电单车是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方式,对用户和社会具有双重价值,市场投放量已经超过百万辆。不过,由于共享电单车属于重资产模式,导致企业盈利困难,如青桔单车2023年单车业务所在版块的净利润亏损仍超过50亿元。因此,近几年,我国共享电单车价格持续上涨,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开始寻找其他盈利点。而随着产业持续降本、规模

2025年06月28日
座舱监测系统行业渗透率有望提升 DMS市场本土厂商有绝对优势 OMS毫米波雷达前景广

座舱监测系统行业渗透率有望提升 DMS市场本土厂商有绝对优势 OMS毫米波雷达前景广

座舱监控系统包含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和乘客监控系统(OMS)。视觉算法的高技术要求,决定了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市场高且苛刻的准入门槛,我国DMS市场为极高寡占型,其中本土厂商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与DMS相比,OMS更多服务于用户体验升级,商用价值体现在个性化服务和增值功能,因此OMS 依赖车企对座舱“第三空间”的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电动摩托车行业初现复苏迹象 市场高度集中 多家企业扬帆出海

我国电动摩托车行业初现复苏迹象 市场高度集中 多家企业扬帆出海

2023-2024年我国电动摩托车产量和销量快速回落,但在2025年1-5月初现复苏迹象,产量和销量均出现回升。目前市场高度集中,形成雅迪领衔的“一超多强”格局。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海外新兴市场电动化转型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多家电动摩托车企业扬帆出海,通过采用海外建厂、建立销售网络等方式,积极开拓国

2025年06月19日
气源成本下行 我国LNG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 政策支持性显著

气源成本下行 我国LNG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 政策支持性显著

在顺价改革继续推进与气源成本下行、液化石油气产量稳定增长以及政策暖风频吹的趋势下,我国LNG汽车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容,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58.82亿元。

2025年06月18日
我国LNG重卡行业销量强劲增长且渗透率已接近30% 市场企业高度集中

我国LNG重卡行业销量强劲增长且渗透率已接近30% 市场企业高度集中

2023年我国LNG重卡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销量达到15.2万辆,同比暴涨310.81%;进入2024年,市场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销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7.8万辆,同比增长17.11%。同时在2024年其渗透率激增至29.6%,较2023年提升12.90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我国LNG重卡市场将保持良好发展

2025年06月16日
我国新能源硬派越野车行业分析:销量同比增长超300% 电动四驱类车型或成主流

我国新能源硬派越野车行业分析:销量同比增长超300% 电动四驱类车型或成主流

近年来,在消费需求升级、政策与技术双重推动下,我国新能源硬派越野汽车行业销量迎来爆发。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硬派越野汽车行业销量达到17万辆,同比增长309%,市场渗透率为47%,同比增长29%,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25年06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