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钢铁电商的五大突破方向分析

  报告网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普及的同时,对于钢铁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挑战。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通过信息、资金、资源、物流的整合甚至大数据分析,生产的定制化、交易的透明化、服务精细化等,对企业降本增效、树立品牌、提高竞争力都具有显著作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普及的同时,对于钢铁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挑战。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通过信息、资金、资源、物流的整合甚至大数据分析,生产的定制化、交易的透明化、服务精细化等,对企业降本增效、树立品牌、提高竞争力都具有显著作用。

  钢铁工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也已是大势所趋。在低迷的行业环境下,钢铁电商应运而生,成为众多企业转型的方向。据估算,2014年,钢铁电商平台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10%左右,相当于8000万吨的粗钢交易量,达到2500亿元左右的交易规模。如果规模达到20%,则交易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左右。

  下游采购习惯难改

  当前,钢铁电商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政策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不久前,钢铁行业被列入工信部beplay下载软件 制造试点,电子商务将全面普及,两化融合成为钢铁行业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不过,在钢铁电商平台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阻碍了钢铁电商发展的脚步。

  例如,目前电商交易多是贸易商参与较多,而下游企业参与较少。主要原因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传统采购部门的习惯,有的下游企业的采购部门的人员年纪相对较大,上网本来不熟练,电商则更不懂。二是有的企业不给采购部通网络,担心资料外泄。三是有些企业采购部没有技术研发和销售部强势,没有话语权。四是采购部门采购品种多,也比较忙,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他们平常采购都是通过电话或邮件与供应商联系,然后一切工作都交由供应商完成,包括产品的规格、材质和报价,以及办理一切手续及合同等,采购方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这种采购习惯对钢铁电商发展有一定阻力,目前,电商成交都是对贸易商比较容易,下游企业则相对困难,有的钢厂甚至免费送电脑、免费培训,但成效不佳。五是来自钢厂自建平台的竞争,减少了在其他电商平台的资源投放。

  向五大方向突破

  鉴于此,钢铁电商应当重点向下述几个方向努力突破。

  一是产品标准化的问题。产品标准不仅反映钢厂的制造水平,也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由于中国钢厂太多,产品标准参差不齐,尽管国标都是一样的,但具体到不同厂家,产品的标准也不一样。每家钢厂的同一产品在质量、性能甚至表面宽度、厚度、板型、抗拉强度、深冲力方面都各有差异。比如宝钢较多板材产品价格每吨比同行高出数百元至上千元,正是因为即便是同规格同材质的产品,但其产品工艺、质量、外表、性能标准更具有优越性。随着钢厂加强与下游用户合作,结合与上游原料、能源等供应及服务的升级,实现标准的划定是有必要的。

  二是售后服务的问题。钢铁等资源性工业品不像普通的消费品,不像在网上购买一件衣服,不满意可以方便的退换货,而且要承担的运输费用也较高。为了保证售后尽量少出现退换货、质量等各方面的问题,就要把各方面工作做到极致。如对产品质量的把关,产品实物质量是否与图片符合,客户收到的货物是否与原订的产品要求一致;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对于产品变形受损或者生锈的问题,解决方案是否完善;客户在交易中比价、议价、锁定资源等各个环节是否通畅等。

  三是诚信体系的问题。目前,我国缺乏第三方诚信体系评估与建立,传统钢铁交易都是凭买卖双方的信用来进行,尽管纳入银行结算体系,但并没有实现第三方担保的功能,诚信体系的建设仍需要较长时间。

  如果对根据客户的交易记录评级,并按照评级提供相应的融资、赊购等优惠服务,如对信誉好的客户可以给予降低保证金标准,使得买方可以用更少的资金拿到想要的资源;卖方在买方订货后可以提前从第三方账户中提现,缩短资金周转时间。

  四是电商平台在线支付及资金安全的问题。第三方支付对于钢铁电商平台而言是必要的,它可以解决买卖双方在中间环节的信任问题。目前,钢铁电商平台通过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支付的并不多,牌照申请也相对较难。正因为如此,在线支付更需要买卖双方诚信关系的确立,支付安全及风险的保证。如果没有客户的在线支付记录,不掌握客户的货币清算行为,对客户需求的把握和提供更好的服务就欠火候。

  五是电商思维和习惯的宣传与培养。近两年,尽管钢铁电商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市场上多数钢贸商和下游企业仍未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交易,对电商平台的了解并不多。因此有必要加大电商平台的宣传和推广,通过纸质资料、光盘、媒体加大宣传,以尽快培养客户的使用习惯。

  当然,电商平台自身的建设也需要不断完善,包括电商平台的界面功能,如资源检索、交易流程等。当平台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结合规模优势、物流和交易环节的优势,帮助客户有效降低成本。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钢铁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五年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镍行业:中国低成本供应增多 本土企业话语权增强 全球市场进入加速整合期

镍行业:中国低成本供应增多 本土企业话语权增强 全球市场进入加速整合期

全球镍资源储量较丰富且分布集中。2024 年全球镍储量约为1.3亿吨,其中印尼储量占比42%,排名第一位;此外,澳大利亚和巴西储量分别占全球总储量的 18%和 12%。

2025年07月18日
风电发展为我国轴承钢市场带来新增量 “一超多强”格局稳定 行业高端转型加速

风电发展为我国轴承钢市场带来新增量 “一超多强”格局稳定 行业高端转型加速

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市场,产量、销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为轴承钢行业提供了强劲需求支撑。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不断上升,2025年上半年双双突破1500万辆,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相较2024年上半年分别分别增长12.5%和11.4%。

2025年07月18日
我国光伏支架行业:跟踪支架渗透率偏低 发展潜力更大 多家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我国光伏支架行业:跟踪支架渗透率偏低 发展潜力更大 多家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由2019年的30.1GW增长至2024年的277.17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5.90%;2025年1-5月其新增装机容量迎来爆发式增长,达到197.85GW,较去年同期增长149.97%。其中,5月新增装机容量92.92GW,同比暴涨388.03%。此外,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

2025年07月11日
我国高温合金行业产需缺口逐渐扩大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高温合金行业产需缺口逐渐扩大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高温合金凭借其在高温环境下卓越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能力,已成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在现代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的用量占比高达40%-60%,凸显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出行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在航空出行需求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

2025年07月09日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发展向好 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beplay下载软件
化、绿色化已成必然趋势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发展向好 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beplay下载软件 化、绿色化已成必然趋势

有色金属冶炼是全球基础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发展受到经济和技术以及市场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高速发展,逐步摆脱以往粗放的生产模式,冶炼加工技术日趋成熟,部分工艺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新材料、军工、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保

2025年07月05日
我国银粉市场供不应求 行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未来发展将更加侧重于技术创新

我国银粉市场供不应求 行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未来发展将更加侧重于技术创新

银粉行业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被用作导电材料和防腐材料。不过到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电子工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银粉在电子元器件制造中的广泛应用。进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银粉的需求持续攀升,同时,新制备技术的涌现以及新应用领域的开发也为银粉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进入21世纪后,纳米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微细球形铝粉行业:应用领域不断延伸 高端产品存在明显供给缺口

我国微细球形铝粉行业:应用领域不断延伸 高端产品存在明显供给缺口

我国微细球形铝粉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延伸,既包括铝颜料、耐火材料等传统应用领域,更拓展至太阳能电子浆料、火箭推进剂、核废料处理、电容器积层电极箔、半导体氮化铝等战略新兴领域。近年来我国微细球形铝粉产量和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但高端产品供不应求。此外,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13家微细

2025年06月23日
“金银比”修复周期 全球白银向“工业金属主角”转型 行业长期配置价值仍存

“金银比”修复周期 全球白银向“工业金属主角”转型 行业长期配置价值仍存

当前,白银行业从“贵金属配角”向“工业金属主角”转型。不过,在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工业需求结构性增长及“金银比”修复的多重驱动下,白银行业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2025年06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