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我国乙烯产能和产量持续上升,但2024年增速均相较前期放缓。尽管产量提升,但其仍需要通过进口补充下游需求。而在政策推动下,我国乙烯行业正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形成“落后产能出清-先进产能扩张-整体能效提升”的良性发展路径。
1.我国乙烯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延伸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乙烯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显示,乙烯是石油化工最基本原料之一,是生产各种有机化工产品的基础。我国乙烯工业始于1962年。当时,兰州石化500吨/年乙烯装置建成投产,正式拉开乙烯工业化生产的序幕。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乙烯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延伸。从产业链看,我国乙烯上游主要原材料包括煤炭、原油以及天然气等;中游主要包含石脑油裂解、轻烃制乙烯、煤制烯烃等工艺流程;下游及终端应用广泛,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乙二醇、环氧乙烷、苯乙烯、聚氯乙烯、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化工产品,终端应用涉及房地产、包装、农业、医药、建筑、纺织、汽车、电子电器、光伏、电力等多个行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乙烯产能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乙烯产能第一大国
我国乙烯产业经过六十余年发展,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自1962年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其产能不断增长:2005年达到785.9万吨,2019年上升至2853.5万吨;随后其产能继续扩张,2022年达到4675万吨,成功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乙烯产能第一大国。此后继续保持领先优势,2023年突破5000万吨大关,同比增长10.16%;2024年其产能继续增长至5377.5万吨,但增速相较前期明显放缓,同比增长4.42%。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乙烯产量持续上升,但增长速度放缓
随着新增产能释放,我国乙烯产量也在逐年递增,由2018年的1861.76万吨上升至2024年的3493.4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06%,,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增产能投放节奏放缓,且多数装置集中在年底投产,产能释放存在滞后效应,同时叠加石脑油裂解路线开工率减少等因素影响,2024年其产量增长速度显著放缓,同比增长仅2.7%,相较2023年减少14.18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乙烯呈现出以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公司为主导、其他企业积极参与的产业格局。其中,中国石化的乙烯产能、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数据显示,近年来其产量始终维持在1200万吨以上,2024年约为1347万吨,同比下降5.92%。同时其产量在乙烯市场中的占比由2019年的54.27%下降至2024年的36.32%,这反映出其他乙烯生产企业的快速成长。
数据来源:中国石化年报等、观研天下整理
4.乙烯下游需求主要来自聚乙烯
从下游来看,聚乙烯是我国乙烯最大需求市场,2023年占比64%;其次为环氧乙烷,占比10%;苯乙烯和乙二醇紧随其后,均占比9%。
数据来源:百川盈孚、观研天下整理
聚乙烯:
聚乙烯是五大合成树脂之一,是我国合成树脂中产能最大、进口量最大的品种。其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加工性能和优良的电绝缘性,被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电器、汽车、建筑、农业等多个领域。我国聚乙烯产量由2018年的1452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2810万吨,对乙烯的需求持续上升。不过,2024年由于部分生产装置检修,再加上新装置投产主要集中在12月,新增产能没有及时释放,其产量出现小幅下降,约为2791.48万吨,同比下降0.66%。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聚乙烯行业尚未实现自给自足,2023年自给率约为69%,净进口量高达1260万吨,还存在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未来随着进口替代效应增强和新增产能释放,预计其对乙烯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5.乙烯市场存在一定的进口替代空间,进口量先降后升
虽然乙烯产量持续上升,但始终无法完全满足聚乙烯、环氧乙烷等下游市场消费,仍有部分需求依赖进口补充。因此我国乙烯市场仍存在一定的进口替代空间。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乙烯进口量总体呈现先降后升态势,前期由2018年的257.59万吨下降至2020的197.78万吨,其后进口量反弹,2024年上升至222.33万吨,同比增长4.55%。相比进口量,我国乙烯出口量始终很小,近年来不超过20万吨。2024年由于国内产量增长速度放缓,再加上出口需求减少,其出口量降至7.76万吨,同比下降51.23%。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6.乙烯行业正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在政策推动下,近年来我国乙烯行业正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等政策明确提出到2025年乙烯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的约束性指标。其中,《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特别要求加快淘汰30万吨/年及以下乙烯装置。这一系列政策将产生显著效果:一是加速小型落后装置退出市场;二是促进企业采用乙烷裂解等低碳工艺建设标杆项目;三是带动全行业能效水平整体提升。在政策组合拳推动下,我国乙烯行业正形成“落后产能出清-先进产能扩张-整体能效提升”的良性发展路径,预计到2025年,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将显著下降,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
我国乙烯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1年10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 | 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
2021年10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 | 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 | 到 2025 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 30%,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新建炼油项目实施产能减量置换,新建电石、尿素(合成氨下游产业链之一)项目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推动 30 万吨/年及以下乙烯、10万吨/年及以下电石装置加快退出,加大闲置产能、僵尸产能处置力度。 |
2021年12月 | 国务院 |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 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产能和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 |
2022年2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 | 四部门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 | 发布《乙烯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明确到 2025 年,乙烯行业规模化水平大幅提升,原料结构轻质化、低碳化、优质化趋势更加明显,乙烯行业标杆产能比例达到30%以上,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有序开展改造提升,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
2024年5月 | 国务院 |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 到2025年底,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