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设施投资增多,我国岩土工程行业蓬勃发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岩土工程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岩土工程是建设工程前期基础工作,对工程质量、周期、成本及效益意义重大。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正式启动推行岩土工程体制,伴随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住宅及商业建筑需求扩容,工业企业投资向好,岩土工程行业蓬勃发展。
2023年我国岩土工程市场规模达到13876.3亿元,2017-2023年CAGR达7.9%。202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514374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4%,比全部投资高1.2个百分点,岩土工程行业将获得更多机会,预计2025年我国岩土工程市场规模超1600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我国进入城镇化中期阶段,城市建设要求提高促岩土工程数字化显著发展
我国岩土工程行业主要围绕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而逐步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岩土工程建设主要围绕解决水利、铁道和矿井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改革开放后,岩土工程建设则主要围绕解决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以及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该阶段的发展中,对于岩土工程的探索不断加大,技术水平得以提升。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中期阶段,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更注重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建项目的复杂性更强,岩土工程领域不断进行创新,数字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岩土工程行业数字化发展情况
领域 | 数字化发展情况 |
数据采集 | 传统的人工勘察方式正被更高效、精准的数字化手段所替代。无人化勘察设备的发展,如自动化钻探机器人、水下勘测机器人等,使得岩土勘察可以在复杂或危险的环境下高效、安全地进行。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感器监测系统逐步普及,在勘察现场布设高精度传感器,如加速度计、倾角仪、应变计和孔隙水压力计等,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并远程传输,提高了数据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同时,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使得岩土结构的数字化建模更加精细,能够构建高精度的地质三维模型,为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更为准确的地质数据。野外勘测和钻孔数据的数字化采集,通过移动互联网将数据实时传输至云平台,确保内业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制的高效与快捷。 |
数据处理与建模 | 地理信息系统(GIS)已成为岩土工程勘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它能够集成多种数据源,对地质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管理,提高数据的整合能力。BIM(建筑信息模型)与GIS的融合正在推动地下与地上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使得地质信息能够更直观地呈现,进而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也正在兴起,它通过建立勘察区域的高精度数字模型,实现虚拟仿真、实时监测和预测预警,使得岩土工程勘察具备更强的动态感知和预警能力。此外,人工beplay下载软件 (AI)和机器学习技术也逐步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例如,利用深度学习分析钻探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地层分布、土壤参数及可能的地质灾害风险,从而提高勘察数据的自动化处理能力。 |
信息管理和应用 | beplay下载软件 化勘察平台的兴起为数字化勘察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例如,日本埼玉县的环境科学中心通过整合约11000个钻孔数据,开发了埼玉环境地质技术分析数据库系统(ADEGS),该系统不仅是一个地下数据的数据库,还可用于分析区域岩土工程参数,为古地理环境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韩国建设和交通部早在2000年就开发了岩土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不仅包含土壤状况,还包含用于地基设计和施工的工程特性,并通过基于网络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Web–based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进行利用,显著提升了岩土信息在建设规划和设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国内许多单位已经开发出工程勘察数据服务平台、云勘、易勘通、勘察云、e勘察和GBIM等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勘察信息化系统。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这些平台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提高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减少人为干预。一些先进的勘察管理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勘察报告,并基于历史数据进行地质特征预测和风险评估。这些系统在推动工程勘察数字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数字化勘察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大中型专业企业迎“一带一路”出海机遇,我国岩土工程行业将由分散到集中
我国岩土工程企业多但规模小、集中度低,竞争企业分两类:一类是有技术、经验与资质,能参与大中型项目的企业,如中岩大地、中化岩土等;另一类是数量多、规模小、技术低、靠低价竞争的小企业,与发达国家行业集中特点形成对比。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大中型专业岩土工程企业迎来出海机遇,未来有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我国岩土工程行业或将由分散到集中。“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大量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站、工业园区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几乎所有的基建项目均涉及岩土工程业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较大需求仍持续存在。2025年H1,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5612.1亿元,同比增长9.3%;新签合同额9331.9亿元,增长13.7%。现阶段,央企为“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出海主力,国内专业岩土工程公司可以依托这些“航母”企业,作为其专业分包商或合作伙伴共同出海,降低独立开拓市场的风险和成本。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