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推动电镀企业规模化、规范化运营,国内电镀工业园数量随之持续增多
电镀是制造业四大基础工艺之一,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电子工业、轻工业、航空、航天及仪器仪表工业等多个领域。我国电镀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约达1848.70亿元。电镀工业园为电镀企业提供一系列服务和设施,以支持其运营和发展。作为电镀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电镀工业园区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镀工业园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各地政府为推动电镀企业规模化、规范化运营,增强环境管理效能,积极引导电镀企业入驻园区,借助集群效应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通及污染协同治理。近年来,我国电镀工业园区数量持续增多。2019-2023年我国电镀工业园数量由138个增长至162个,2024年我国电镀工业园数量进一步增长至168个。
电镀工业园行业相关政策
| 发布省市 | 时间 | 政策 | 相关内容 |
| 广东省 | 2020.07 | 《关于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粤工信园区[2020]83号) | 引导电镀、印染、鞣革、铸造等产业链配套企业进入专业工业园区,进行集中治理。推动工业园区建设集中供热设施和固体废物收集转运中心。工业园区应定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将相关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 |
| 北京市 | 2022.01 | 《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22版)》 | 电镀生产加工、电子行业含铅电镀工艺等不符合国家安全、环保、能耗、质量方面强制性标准,不符合国际环境公约等要求的工艺、技术和产品生产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调整退出或淘汰,有关部门不得批准新建、扩建相关项目 |
| 安徽省 | 2020.09 | 《安徽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 | 举报经生态环境部门认定属实,给予2000-10000元奖励: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倾倒化工、制药、石化、印染、电镀、造纸、制革等工业污泥的 |
| 浙江省 | 2020.06 | 《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本标准规定了电镀排污单位和专门处理电镀废水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广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电镀工业园向技术先进化、环保标准化转型升级,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
电镀工业园的集中管理有助于降低污染排放,提高环保治理水平。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支持电镀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扩容。
技术先进化:电镀工业园内企业纷纷加大在技术创新、设备升级等方面的投入,以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镀工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满足了市场对高性能、多功能化产品的需求。
环保标准化: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电镀工业园在环保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园区内企业采用先进的废水、废气处理设施,确保排放符合相关环保要求,推动了电镀行业的绿色发展。
技术的先进化和环保标准化可显著提升电镀工业园的环保效益与经济价值。如江苏电镀园区采用“RO膜浓缩→蒸发结晶”工艺,实现废水回用率85%,年收益200万元,重金属达标率100%;广东五金电镀厂通过三级喷淋+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HCN浓度从1.2mg/m³降至0.01mg/m³,居民投诉减少90%。
电镀工业园展现出广阔市场前景。2019-2024年我国电镀工业园市场规模由78.63亿元增长至113.91亿元,预计2031年我国电镀工业园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0亿元,2025-2031年CAGR达5.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电镀工业园以社会第三方投资运营模式为主,产业链整合模式占比有望提升
电镀工业园行业商业模式包括政府主导模式、市场化运营模式、产业链整合模式三类。
政府主导模式由政府通过资金投入和环保政策推动电镀企业入园,集中治理污染,符合行业绿色化转型要求,其稳定性高,但运营灵活性低,适合大型园区长期规划,或作为初期过渡。
市场化运营模式运营效率高,由企业或第三方机构运营,注重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资源整合能力强,通过提供废水处理、设备共享等配套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盈利模式清晰(租金、服务费),适合中小型园区或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当前国内重点电镀工业园区以社会第三方投资运营模式为主,占比高且发展成熟。
产业链整合模式协同效应显著,整合上下游资源(如原材料供应、技术研发),提升整体竞争力;技术升级快,集群内企业合作推动工艺进步,适用于已形成产业集群的成熟园区。随着高端制造业(如5G、新能源)发展,对高精度电镀需求增加,产业链整合模式能快速响应技术迭代需求,占比有望提升。
电镀工业园行业商业模式分类
|
商业模式 |
特点 |
适用场景 |
|
政府主导模式 |
政策支持强:政府通过资金投入和环保政策推动电镀企业入园,集中治理污染,符合行业绿色化转型要求。 |
需要快速形成产业集聚、环保要求高的地区,或作为初期过渡模式。 |
|
稳定性高:适合大型园区长期规划,尤其在环保监管严格的地区。 |
||
|
运营灵活性低:管理效率可能不足,投资回收期长,盈利困难。 |
||
|
市场化运营模式 |
运营效率高:由企业或第三方机构运营,注重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
适合中小型园区或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盈利模式清晰(租金、服务费)。 |
|
资源整合能力强:通过提供废水处理、设备共享等配套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
||
|
产业链整合模式 |
协同效应显著:整合上下游资源(如原材料供应、技术研发),提升整体竞争力。 |
适合已形成产业集群的成熟园区,需较强的管理能力协调多方利益。 |
|
技术升级快:集群内企业合作推动工艺进步,满足新兴领域(如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需求。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四、我国电镀工业园地理集中性、差异性突出,形成“华中-华北-华南”三角布局
我国电镀工业园地理集中性、差异性突出。电镀工业园主要分布在经济活跃、工业基础雄厚的区域,形成“华中-华北-华南”三角布局,且各地区园区在功能定位、产业配套及政策支持方面存在差异化特点:华中园区侧重传统产业升级与环保治理;华北园区服务于区域产业协同与国际竞争;华南园区依托政策与资源优势发展高端制造。
我国电镀工业园地理集中性、差异性突出
| 地区 | 代表 | 地理位置 | 功能定位 | 产业意义 |
| 华中地区 | 湖北荆州华中电镀园区 | 位于湖北荆州开发区滨江小镇,依托长江水资源优势发展电镀产业。 | 针对传统电镀行业废水随意排放、厂房设计不合理等问题,通过集中式管理实现产业升级。配套设施完善,包括集中式电镀废水处理中心、高浓度废液处置系统、污泥及固废处置中心,形成“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治污”模式。 | 作为华中地区电镀产业转型的标杆,推动区域电镀行业向绿色化、集约化发展。 |
| 华北地区 | 天津滨港电镀产业园 | 位于天津市,承接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调整转移任务。 | 作为天津滨港高新铸造工业园区的配套产业,服务于京津冀对接国际核心发展轴的战略需求。重点承接高端制造、精密加工等领域的电镀需求,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升级。 | 通过区域联动,优化京津冀电镀产业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 |
| 华南地区 | 惠州龙溪电镀产业园 | 位于广东省惠州市,依托珠三角工业基地优势。 | 拥有千亩工业用地,支持大规模电镀企业建厂,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供人才引进、科技奖励、研发投入、土地及项目建设等全方位政策扶持,吸引高端电镀企业入驻。 | 作为华南地区电镀产业的核心载体,推动表面处理技术向高精度、环保化方向发展。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