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前三季度原料药出口量增价减

  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形势低迷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步入调整阶段。我国原料药外贸也跟随医药外贸大势走低。不过,随着近几年国务院连续出台14个支持外贸发展政策文件,尤其是2016年4月又审议通过了新的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政策措施,今年前3季度我国原料药出口贸易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累计出口额为191.73亿美元,同比减少1.44%,与上半年同比下降2.18%相比,降幅有所收窄。

  均价下滑拖累业绩

  从出口量价关系上看,前3季度,我国累计出口原料药620.57万吨,同比增长14.25%;出口均价为3.09美元/千克,同比下跌13.73%。国际市场对我国原料药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出口额的减少主要是受到出口均价持续下滑的拖累。从月度数据上看,前3季度,我国原料药出口量价走向背道而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甚至8月份在我国原料药出口数量同比大增38%的情况下,出口均价反而同比大跌22%。

  我国原料药企业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进行了极大的努力,无奈多种原因影响下,出口价格的大幅下跌吞噬了大部分成果,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导致原料药出口均价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内大宗原料药去产能进展缓慢,部分小化工厂受价格波动诱惑进入医化领域,部分品种原料药产能有增无减,产能持续过剩的恶果就是出口价格的持续走低;二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当地客户付款能力受限,采购预算不足,不断压价;三是受部分国家或地区政治变动、经济政策等影响,全球货币汇率波动较大,去年欧洲、印度、巴西等我国原料药主要出口市场货币大幅贬值,购买力下降,印度等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出口价格也因卢比贬值而走低,拉低了市场价格。

  出口格局基本稳定

  前3季度,在我国原料药出口前十大目的国家或地区中,除美国、日本外,我国对其他8个国家或地区的原料药出口均呈现量增价减的态势。其中,印度作为我国原料药出口第一大市场,其市场占比超过15%。尽管印度政府对本国制药产业加大了保护力度,且今年以来频频出现对我国部分原料药产品反倾销案件,印度对我国原料药产品的需求仍然有增无减,进口量达48.54万吨,同比增长11.76%,但与此同时均价则同比下跌17.69%,对我国原料药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较大;我国对第二大市场美国的原料药出口呈罕见的量价齐跌态势,出口数量和价格分别下降了1.26%和2.39%,这与美国在药品数据完整性、杂质检测等方面法规越来越严格,且加大了对海外原料药工厂的检查和警告力度有一定关系;日本为我国原料药出口第三大市场,我国对日本原料药出口呈量价齐升态势,量价分别同比略微增长0.19%和1.93%,这一方面得益于日本大力推进的仿制药政策惠及原料药进口业务,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日本企业更注重质量;韩国为我国原料药出口第四大市场,也是前3季度我国原料药出口量价分化最大的市场,在对韩国出口数量同比大增51.84%的同时,出口均价大跌28.59%;位居第五到第八位的均为欧盟国家,可能受欧洲政治和经济形势不稳定影响,我国对欧盟地区(含英国)的原料药出口均价同比下降了13.84%,但同时出口数量却增长了17%。总体来说,我国原料药产品出口格局基本稳定。

  前3季,我国经营原料药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有9413家企业经营原料药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47家。这一方面说明企业在共同努力,维持我国原料药出口贸易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也间接反映出部分企业新进入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出口领域,导致出口竞争更加激烈。民营企业是我国原料药出口主力,新增企业也多为民营企业,7560家民营企业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02家。在所有原料药出口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到80%,其出口数量和金额占比均超过60%。与上年同期相比,民营企业出口数量增长14.79%,出口金额增长5.16%。“三资”和国有企业原料药出口延续上年的负增长,出口占比也从上年的43.5%继续萎缩至40%,但它们仍是我国原料药对外贸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全年出口额有望与去年持平

  今年,我国外贸形势十分严峻,原料药出口也同样需要面对严峻的挑战。年初的出口负增长可能动摇了人们对医药产品刚性需求的信心,年中的出口回暖,尤其是原料药出口数量的增长打消了上述疑虑,但出口价格的下跌却引发了担忧。可以说,在国内人工、环保、GMP达标等综合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下,我国原料药产品出口均价不能同比提高,意味着经营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我国原料药生产和贸易企业,是在用利润换取出口的稳定增长。

  与此同时,国内大宗原料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尚有一个过程,更有部分化工企业盲目加入,以低质量、低标准的化工产品拉低了我国原料药整体出口价格,部分品种产能过剩情况越来越严重。

  不过,维持我国原料药出口贸易稳定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存在。一方面,政府连续推出措施,如鼓励出口信保信贷、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进一步推进通关便利化等,为企业稳定贸易打通关节;另一方面,人民币贬值,我国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有所提升。

  总的来看,我国原料药出口贸易形势严峻,但机会犹存,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原料药出口将继续回暖,全年出口额有望与去年持平。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对等回应!财政部出手—4500 万以上医疗器械采购对欧盟企业设限

对等回应!财政部出手—4500 万以上医疗器械采购对欧盟企业设限

7月6日,中国财政部发布通知,宣布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限制措施。此举旨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审批程序作出调整。

2025年07月08日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文力推创新药全球化发展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文力推创新药全球化发展

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促进创新药全球市场发展,通过搭建国际交易平台、拓展海外合作、优化价格机制等举措,助力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

2025年07月03日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推进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推进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6月12日,据“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启动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培育工作,旨在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进程。到2027年,我国将力争培育20个以上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服务企业超过200家,孵化产品400个以上,为生物制造领域提供从“小试验证”到“中试

2025年06月13日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根据诺和诺德财报,2023年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12亿美元,2024年有可能超过K药成为新一届药王。

2024年11月18日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10月31日,中大型药店连锁的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但收购已趋于谨慎,由于行业竞争激烈,新店培育期拉长,增收难增利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2024年11月04日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比1-8月增长0.28亿人次;共济金额304.57亿元,比1-8月增长42亿元。共济人次较多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共济金额较大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重庆等。

2024年10月30日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10月12日至15日,第9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下称“CMEF”)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来自海内外的4000余家企业携数万款医疗器械产品集中亮相,国产医疗器械借此抢滩出海。

2024年10月17日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9月2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制度设计中,特别重视宽严相济的原则,体现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导向。聚焦严重案件,畅通异议申诉渠道,不搞一刀切,允许地方分步骤实施,三年内逐步将相关人员纳入管理。

2024年10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