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版新闻行业年鉴-中国新华社新闻报道和事业发展情况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中国新闻出版产业专项调研及未来五年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新华社新闻报道和事业发展综述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新华社全年日均公开播发文字稿5100多条、图片2400多张、音视频1500多分钟;全社新闻信息机构用户达28000多家。

       一、大力加强报道力建设,新闻报道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圆满完成各项主题宣传和典型报道任务

       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认真开展形势报道、成就报道、典型报道、主题报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出《在实现中国梦征途上昂扬奋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纪实》等重点报道,圆满完成“中国梦追梦故事”“面向未来的赶考”“新丝路新梦想”等系列重大主题融合报道,围绕纪念抗战胜利推出首个以历史照片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报道《抗战面孔》。打造“焦裕禄精神”“寻找谢樵”等典型报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受到中央领导肯定。

       (二)精心做好中央领导活动报道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等重要会议和到新疆、河南、福建等地考察,组织动态和深度报道。加强高访报道组织策划,专门搭建习近平主席出访报道发稿中心,实行跨部门合署办公和as小时值班,圆满完成习近平主席等中央领导历次出访报道,展现了大国领导人风采,传递了和平外交理念,《迈向新时期外交新征程》《中英携手的全球意义》和“中非合作开启新航程”系列特稿等重点报道积极影响海内外舆论。

       (三)全力搞好重大战役性报道

       十八届四中全会报道准确权威,推出“法治中国”专栏和新华网大型多媒体报道,《开创法治中国新天地》述评采用超过300家。全国两会报道准确把握主题、导向和基调,先声夺人、高人一筹。SPEC北京峰会报道精彩纷呈,充分显示东道主通讯社的“主场优势”。新中国成立65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澳门回归巧周年、亚信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天津达沃斯论坛等报道出新出彩。南京青奥会、索契冬奥会、巴西世界杯、仁川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报道影响广泛,“我在现场”客户端青奥专题总浏览量超过1000万人次。

       (四)突发事件、热点问题、典论监督报道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

       突发事件报道时效性不断增强,昆明和新疆暴力恐怖事件、沪昆高速特大交通事故、宁夏西吉县清真寺踩踏事故等报道实现首发。马航失联事件中,新华社报道成为海内外第一时间了解事件进展的权威信源,后续报道强化深度和独家。

       云南鲁甸地震报道独家策划《黄金救援72小时:大国治理试金石》轻量型融合产品,点击量逾5490万次。围绕反腐败等社会热点深人开展舆论监督,“新华视点”“新华调查”推出反腐系列稿件,会所中的歪风、高考体优生加分涉嫌舞弊、黑龙江延寿县看守所脱逃案、呼格案再宣判等报道产生强烈反响。

       (五)参考报道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组织开展深人调研,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调研稿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长篇批示,培训中心整顿、倡行节俭之风、地方政府债务、南海争端等重点调研获得中央领导肯定,足球管理体制和市场化改革、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等调研成果受到中央高度重视。深入挖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报道题材,中央领导认为“很有参考价值”。加强境内外舆情搜集,及时编发“中国建筑文化缺失”舆情调研、昆明和乌鲁木齐等地暴恐事件及其他敏感事件信息。《经济分析报告》进一步巩固新华社特色经济智库品牌,全年批示率达59. 3 %。

       (六)着力强化评论报道

       召开改进加强评论报道工作会议,整合全社评论报道资源,全年播发社评、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等100余篇。高端评论牢牢占据舆论制高点,“赶考”永远在路上、中国经济新动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大主题系列评论报道实现创新。时评针对性强,“新华时评”等知名评论栏目针对房地产动向、暴恐事件、扫黄打非等热点议题及时发声,树立了舆论“坐标系”。以英文评论为重点的对外评论报道质量不断提升,海外落地率同比增长70% ,“中国声音”栏目播发英文评论同比增长30%,一批稿件被路透、彭博等西方主流媒体引用或转载。

       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在国际传媒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一)国际报道质量明显提升

       以重塑组织架构为突破口,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国际报道新机制,推出“变革与重塑—解码达沃斯”“搜寻马航MH370航班”中英双语融合报道。围绕马航客机失联、韩国客轮失事、乌克兰局势、巴以冲突、伊拉克局势等重大突发事件及涉华热点新闻加强现场、原创和独家报道,稿件原创率、首发率和落地率不断提高。着力加强对外评论,《安倍揭去军国主义又一道符咒》等媒体采用超百家,“新华国际时评”“国际观察”“世说中国策”“北京看世界”等品牌栏目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新华国际”客户端下载量超过2900万,脸谱英文账号粉丝数增至21万。非通用语专线稿件落地率稳中有升,其中阿文专线“精品稿件”栏目采用率保持100%。

       (二)对外报道针对性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回应关切,创新中央领导活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形势等报道思路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创新对外传播方式,玉兔月球车微博报道在西方主流舆论场产生巨大影响。围绕乌克兰局势、叙利亚问题、南海争端、钓鱼岛问题、涉疆涉藏报道、香港占中事件等重要议题及时发声、主动引导,有力配合了中国外交工作大局。

       (三)海外阵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驻外总分社区域报道指挥中枢功能不断强化,驻外分社全天候、多语种新闻编发能力明显增强。巴塞罗那等新建分社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非洲总分社新址完成购地。完善驻外分社应急机制,及时配备各种安全防护设备。人员外派工作进一步加强,举办首次驻外人员培训班,驻外人员总数达635人,本土雇员总数达1450多人。

       (四)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国传重点项目数量居中央新闻单位之首。主办世界媒体峰会首届全球新闻奖评选,138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件作品参赛,是迄今全球首个涵盖多种业态、覆盖全球媒体的传媒业综合性大奖。邀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俄罗斯国际通讯社、欧洲新闻图片社、南非米瑞德集团等多家媒体负责人访阿新华社。深度参与联合国可持续消费与发展青训营等多项活动。成功举办第九次东北亚名人会。

       三、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初步实现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模式升级

       (一)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融合报道产品格局

       成立媒体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融合发展中心,统筹推进融合发展相关工作,推出40多个重大主题媒体融合产品,其中《面向未来的赶考》报道超过1000家网站链接或转载,总点击量超2亿。日常化融合报道稳步推开,“今日关注”单篇稿件最高采用超过500家。推出《献礼新中国65周年特刊》、新媒体沙画特刊《“山神”刘真茂:我用一生护青山》、新媒体融合画刊《萌图:跟“习大大”学儒学经典》。轻量型融合产品《习近平政协重要讲话典出何处》《“九一八”撞钟鸣警》等平均点击量突破500万,最高超过2000万。

       (二)加快推进党政企客户端建设

       “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下载量超过2000万,党政企客户端集群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签约分客户端1200多家。进一步适应移动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可视化传播趋势,《寻找谢樵》《雪域天路60载》分别受到刘云山、刘奇葆高度评价。以“新华社发布”为龙头,形成了驻外分社客户端信息发布网络和平台。打造包括客户端建设、运维、供稿、广告、手机移动支付等一揽子服务在内的运作模式。

       (三)加强新华通、新媒体专线和重点客户端建设

       新华通推进平台多元功能整合升级,实现在线支付功能,为建设“新闻信息超市”移动电商平台打通了支付通道。新媒体专线创新应用大数据、词云图、可视化、“果壳问答”等,加快向新媒体领域融合拓展,用户数量增至600多家。

       重点客户端影响力不断提升,“我报道”客户端完成升级,进一步实现网站、数字杂志、客户端的互动融合。“中国网事”客户端提升了重大主题、重大事件报道影响力。

       四、扎实推进全媒体业态建设,打造更加完善的现代传播体系

       (一)新华网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的网络媒体和创新性互联网文化企业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全国两会等重大报道中加强与社区、多媒体、客户端联动,推出数据新闻可视化等融合创新产品。

       加强高端访谈和国别频道建设,马来西亚频道、韩文网站、欧洲分网英文和法文版上线。针对高端用户群推出思想传播与深阅读平台—思客,全面推进“炫+工程”技术建设,促进业务流程重构和经营拓展。承建“共产党员”微信、易信党员教育平台,汀阅用户数突破400万。全面推进移动业务落地,研发推出“4G人口政务号”等移动新媒体产品,“智慧城市”“食品溯源”增值业务取得良好效益。由新华社代管的中国搜索正式上线运行。

       (二)“新华08”系列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增加英文资讯、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库等模块,外汇交易管理系统接人中国银行后台系统,并为其提供金融市场数据服务。中国金融台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改版,视频、文字进一步融合。《金融世界》举办“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圆桌会议”,金融世界网、金融资讯手机报等正式运行。中国金融信息网新版首页上线,注册成立新华云图(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实行产品化运营。完成包头稀土交易所股权收购。新华(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举办首届新华能源峰会暨新华大庆指数发布会,石油报价系统的研发和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三)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在海内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在国内10个省区通过有线电视、IPTV大屏幕等渠道落地。以国际视野统领重大主题和战役性报道,精心组织策划“新丝路新梦想”等大型融合报道,独家专访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英语台重点评论栏目《中国声音》在APEC会议期间上线。精品栏目《环境》改版,网络电视推出“新闻巧秒”移动客户端,新华手机电视创办《托托脱口秀》等多个互联网特色新栏目。新媒体运营能力大幅提升,手机电视运营商包月用户达367万户。

       (四)图片产业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加强国内三大视讯联播网建设,建成各类终端1000多块。配合中国领导人出访举办《中巴友好40年》《中古友好五十四年》图片展,受到习近平主席肯定。中国全球图片总汇门户网站成功改版,新版图片库正式运营,签约摄影师达12700多人。“锐影像”新媒体通稿专线顺利开通。大力推进中国影像门户网站、数字展馆、手机图片阅读产品等新媒体产品建设,新华典藏、图片精品展等项目进展顺利。成都产业园项目加快推进规划设计,促成“华赛”落户。

       (五)新媒体中心大力拓展融合发展新业态

       不断提升报道创意策划水平,推出大型全媒体融合报道和音画特刊百余个,创新多种轻应用产品,形成“创意十新闻”新常态。“新华社发布”重大时政新闻首发率超过60%。

       打造融合智库产品,发布国内首部《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举办首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大会。重塑新媒体采编发业务流程,打造全社一体化融合发展主平台。

       首创“新华社发布”微信公众号大厅,推进全国党政企客户端集群项目资本化运作,成功引人战略投资者。

       (六)社办报刊加快业务转型升级

       巩固传统报道优势,((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隙望》多篇报道受到中宣部好评,((半月谈》在基层读者中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专业性报刊为市场投资、企业经营提供正确宏观坐标,《现代快报》《现代金报》在当地舆论影响力不断提升。加快向网络化、移动化转型,《新华每日电讯》原创评论“融媒”进行多终端展示,《参考消息》网站日均访问量突破500万人次,《瞪望》“数据媒体平台”项目获得文化部专项资金支持,《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金融证券信息产品链初步成型,《半月谈》《经济参考报》《现代快报》《现代金报》等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尝试融合报道新路径。

       五、进一步提升经营工作规范化水平,实现两个效益持续增长

       (一)经营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

       国内新闻信息营销收人同比增长4. 6%,利润同比增长5. 4%。创新与中国邮政合作模式,推动《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瞪望新闻周刊》《半月谈》《经济参考报》列人中国邮政35种“重点项目报刊”考核序列,社办报刊发行总量保持稳定。

       (二)大力推动经营工作改革创新

       制订《关于规范和完善社属企业与分社新闻信息营销的具体办法》,进一步理顺事企关系。新华网进人首次公开募股(IPO)预先披露企业名单。中经社控股加快核心产品体系建设,平台经济和指数经济进一步做大。新华出版社打造新型出版业态取得进展。中国新闻发展深圳公司、新华社印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图片社、新华社广告中心向管理要效益,经营利润平稳增长。设立新媒体产业发展基金。中国金融信息大厦创新招商方式,通过租金折价参股实现从“房东”到“股东”的转变。

       (三)海外新闻信息产品营销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驻外总分社优化内部营销考核,加快新媒体建设。亚太总分社主办的《亚太日报》新媒体平台成为全天候、规模化的中英文播发端。欧洲总分社与北京新华多媒体数据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华欧洲”中英文客户端上线,成功举办“中国徽文化”和“中国梦”两场大型展览,引起强烈反响。

       海外新闻信息机构用户达4000多家,同比增长14.3%,较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通信技术、财务管理、行政后勤等工作的保障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15年版新闻出版行业年鉴-中国新闻出版的十件大事

2015年版新闻出版行业年鉴-中国新闻出版的十件大事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报刊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2014年新闻出版

2017年05月16日
2015年版新闻出版行业年鉴-中国新闻出版业市场发展现状

2015年版新闻出版行业年鉴-中国新闻出版业市场发展现状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新闻纸市场现状分析与十三五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全国新闻出版业

2017年05月16日
2015年版新闻行业年鉴-中国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情况

2015年版新闻行业年鉴-中国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情况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新闻纸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第二十四

2017年05月16日
2015年版新闻行业年鉴-中国十大新闻

2015年版新闻行业年鉴-中国十大新闻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传媒市场运营格局现状及十三五盈利前景预测报告》 2014

2017年05月16日
2015年版新闻行业年鉴-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工作情况

2015年版新闻行业年鉴-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工作情况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格局现状及十三五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中华全国新闻

2017年05月16日
2015年版新闻行业年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工作现状

2015年版新闻行业年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工作现状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电影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广播电影电视工作

2017年05月16日
2015年版新闻行业年鉴-中国人民日报社工作情况

2015年版新闻行业年鉴-中国人民日报社工作情况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数字出版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发展定位分析报告》 人民

2017年05月16日
2015年版新闻行业年鉴-中国新华社新闻报道和事业发展情况

2015年版新闻行业年鉴-中国新华社新闻报道和事业发展情况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中国新闻出版产业专项调研及未来五年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新华社新闻报

2017年05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