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4年安排重大水利工程中央投资382.4亿元,较2013年增加84亿元。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东北三江治理等40项在建工程加快实施,西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陕西引汉济渭、新疆阿尔塔什、西藏拉洛等17项工程全面开工建设;2015年计划开工的27项工程全部立项,“十三五”拟开工的88项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其他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疆叶尔羌河等江河治理工程开工建设,辽宁大伙房输水二期、甘肃引挑供水一期等工程基本建成。
(二)民生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实施
安排中央投资Ii96.2亿元,较2013年增加190亿元,用于加快推进民生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及山洪灾害防治等。建立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分片包干、定期督导和约谈通报机制,解决了6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开展了2000多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完成了1.5万余座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了900个县的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和预警能力升级、80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
(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再上新台阶
积极实施大型灌区配套改造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完成了40处大型灌区、150处重点中型灌区和40处大型灌排泵站的规划投资任务。加快建设尼尔基水利枢纽内蒙古灌区、黑龙江“三江平原”灌区等19处新建灌区,大力推进东北节水增粮、新疆、甘肃河套走廊、宁夏、河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全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启动了第6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总数达到6批2450个县次,基本覆盖主要农牧业县。
(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全国新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S.4万平方公里,实施坡改梯400万亩,新增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300条。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全国共投人资金约40亿元,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约7300多平方公里,涉及治理小流域1200多条。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貌大为改观,东北黑土区土层退化、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逐步得到治理,大江大河上游和重要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人河泥沙呈减少趋势。
(五)农村水电取得新成效
开展了全国2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400多座电站的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157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投产,新增装机26万千瓦;新开工项目160个,装机30万千瓦。45个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项目投产,新增装机16万千瓦,解决了133万农村居民生活燃料问题,保护森林面积500万亩,生态与经济效益突出。
二、防灾减灾
(一)防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4年汛期开始早、结束晚,大江大河汛情总体平稳,中小河流洪水多发,全国共343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其中62条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21条发生超历史纪录的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各级水利部门扎实备汛、科学调度、周密安排,全国重要堤防无一决堤,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累计紧急转移洪水威胁区群众675万人,解救洪水围困群众77万人,减少受灾人口1990万人,减淹耕地2008万亩,避免粮食损失298万吨,避免93座县级以上城市受淹,减灾效益379亿元。
(二)抗旱工作积极有效
2014年部分地区旱情严重,城镇及生态用水影响突出,北方冬麦区以及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发生冬春旱,东北及黄淮海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夏伏旱,有1.8亿亩农作物因旱受灾,1783万人、883万头大牲畜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实施了山东南四湖生态应急调水、河南平顶山抗旱应急调水,以及哈萨克斯坦跨国境应急调水和保障澳门枯水期供水等,全年完成抗旱浇地2.9亿亩,解决了1656万人以及790万头大牲畜的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挽回粮食损失3139万吨,减少经济作物损失298亿元。
(三)防台风工作夺取新胜利
全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23个台风,有5个台风登陆,“凤凰”“威马逊”“麦德姆”均登陆3次以上,且登陆地点集中在华南沿海,“威马逊”登陆时风力达17级,是1949年以来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台风先后影响华南、西南、江南和东北地区,覆盖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珠江、长江、太湖、淮河、松辽5个流域。全国防台风累计转移受威胁群众255万人、组织37万艘船只回港避风,没有造成群死群伤事件,广东、福建、浙江实现零死亡。
三、水利管理
(一)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指标已分解到全部省级、地市级和90%的县级行政区,开展了53条跨省重要江河水量分配工作,完成了25条江河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和技术审查。完成了2013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并向社会公告。出台了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了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第四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验收,开展了105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创建以及175个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完成了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实施了河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
(二)依法治水迈出新步伐
(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公布施行,起草完成《农田水利条例〔送审稿)》,水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配合开展了《长江法》《长江水污染防治法》立法调研,推进流域管理立法。加大水政监察、专项执法和水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力度,开展了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及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实施了丹江口库区打非治违专项执法行动。
(三)水利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引进国外先进实用水利技术50余项,推广转化先进实用科技成果100余项,1项水利科技成果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7项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修订完成《水利标准体系表》,收录标准788项,编制完成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发展规划,基本完成18项标准英文翻译。水利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完成高层互访24次,与60多个国家开展了双边水利交流与合作,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等固定合作交流机制逐步拓展。
(四)水库移民和水利扶贫政策加快落实
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办发2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水利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创新建立水利精准扶贫、贫困地区项目储备、水利扶贫投资倾斜等机制,建立水利扶贫统计、水利扶贫工作考核制度。制定了《关于加强大中型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移民安置工作,完成对贫困地区的中央水利投资400多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幅达45%以上。完成第一批22个省级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方案的审查审核、12个省23个县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稽查任务,积极组织开展国家首个扶贫日宣传活动。
四、水利改革
(一)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制定出台了《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水利部深化水利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分解了各项改革任务,逐项明确了责任分工、阶段性目标和时间要,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开展了浙江、湖南、重庆、甘肃4省(市)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总结评估工作。
(二)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2014年专项清理涉及水行政许可规章、规范性文件22项,累计取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资质认定等26项审批事项,水行政审批事项由48项减至22项,减幅达54%。加强了对取消事项的监管和服务,简化、优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审批效能。
(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序推进
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建立了部际协调机制和部省联系机制,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对口联系的通知》《关于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在全国27个省(区)80个县区启动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制度和节水激励机制。
(四)水利beplay网站地址 体制改革深化推进
制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完成《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及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鼓励社会资本投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水利贷款余额达到7286亿元。
(五)国家水权制度逐步探索
开展了宁夏、江西、湖北、内蒙古、河南、甘肃、广东等7省(区)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水权交易流转和水权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水权交易制度建设,完成《取水权转让暂行办法》起草工作,提出了国家水权交易平台建设总体构架方案,积极筹备国家水权交易平台建设。
(六)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印发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责任的意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实行专业化社会化建设管理。深人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联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选择了ss个县市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ioo个县市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试点。
(七)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开展以规范人员配备、改善基础设施、健全管理制度为重点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能力建设。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多元化发展,并通过开展300个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推荐评选工作,树立了一批样板和标杆。培训基层水利人员2万余人次,启动了水利“三支一扶”工作,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工作。
本文内容如有错误,欢迎来电指正。本由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参考《2017-2022年中国水产市场运营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