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粮食物流市场需求调研及十三五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一、抓收购、保供给、稳市场取得新成绩
各地把粮食收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主产区粮食收储压力大的情况下,产销区团结协作,积极采取促销减库、建仓扩容、跨省移库、产销衔接等多项措施,有效缓解粮食收储矛盾,避免发生农民“卖粮难”。全年各类粮食企业的粮食收购量首次突破7000亿斤,总量达7298亿斤,同比增加409亿斤,其中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粮食2478亿斤,同比增加814亿斤。各地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通过提价托市、增加收购、优质优价、整晒提等、产后减损等措施,促进种粮农民增收550亿元以上。开展粮油库存清查和整治“转圈粮”专项行动,严格政策性粮食收购和销售出库监管,严肃查处涉粮案件,有效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库存安全。积极稳妥推进重金属超标稻谷处置工作,出台实施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全年政策性粮食竞价成交1053亿斤、跨省移库200亿斤,积极推进产销衔接,省际间粮食流通量达3300亿斤。各地市场粮源充裕、供应充足,有效保证了军需民食,维护了粮食市场稳定。
二、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在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国务院2014年年底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省级人民政府在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和责任,实现了理顺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的新突破。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做好新常态下的粮食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全面深化粮食流通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粮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各地把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作为深化改革的中心任务,山西、云南、广东等省将粮食安全责任全面纳人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浙江、宁夏、广西、湖南、辽宁、江苏等地分别采取逐级签订粮食安全责任书、建立粮食安全监督考核机制等办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在粮食收储和储备管理机制改革方面,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有关部门重新核定下达了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进一步完善了管好用好地方储备粮的制度规定。
积极探索政策性粮食收购“四共同”机制,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得到有效发挥。中央储备粮的日常管理和监管工作得到加强。组建国家粮食交易协调中心,推进全国统一的竞价交易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宏观调控的能力。
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方面,基层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改革模式取得实效,安徽、湖北、黑龙江、四川等地粮食行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国有粮食企业统算盈利56. 15亿元,连续8年保持盈利。农民社区粮行、大众主食厨房、放心粮油超市、粮油电商网购等新型产业模式和经营业态快速发展,吉林、河北、江苏、浙江、河南、重庆、陕西、青海、新疆等17个省(区、市)发展“粮食银行”350家,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粮食行政管理机制改革方面,国家局大幅减少并及时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进机关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改革。北京、上海、浙江、安徽、山东粮食局制定公布行政权力清单,规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湖北省全面解除粮食企业与各级粮食局的依附关系,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大力推进政企分开,职能转变取得实效。在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改革方面,出台了统计改革实施意见和新的统计制度,大幅精简统计指标,整合优化统计报表,推行“一企一表”和网上直报,提高统计质量和报送效率。在深化改革的同时,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家局成功主办APEC粮食安全伙伴关系机制(PPFS)各项活动,与农业部共同主办APEC粮食安全部长级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各地积极引导粮食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得到增强。
三、“粮安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
认真编制“粮安工程”建设规划。国家局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新建千亿斤仓容建设方案,已下达650亿斤建设任务。中央财政“危仓老库”维修改造补助资金增加到20亿元,重点支持省份扩大到12个,已完成维改仓容1108亿斤。中央补助投资8亿元支持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和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据统计,2014年中央财政对粮食行业各类设施建设投资达54. 5亿元,直接带动各地财政及社会投资 234亿元,极大地促进了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
粮食应急体系初步建成,在保证云南鲁甸、景谷、四川康定地震和海南“威马逊”台风等灾区粮食供应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粮食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库存粮食识别代码试点进展顺利,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年内为农户配置科学储粮装具140万套,累计达到817万套,储粮新技术、散粮运输、适度加工积极推广,节粮减损取得新成效。成功举办“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和“粮食科技周”活动,爱粮节粮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取得实效,全社会爱惜粮食、反对浪费意识明显增强。
四、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工程迈出新步伐
召开全国粮食科技创新大会,认真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央财政安排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1. 5亿元,安全绿色储粮、粮食质量安全、粮食流通及信息技术、加工及节粮减损技术等7个重大项目研究进展顺利。加快推进粮食产后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成功开发以横向通风为代表的粮食储藏成套新技术和小麦真菌毒素生物降解技术。发布实施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牡丹籽油等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首次由中国组织修订的国际谷物标准“小麦规格”获得国家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大力实施人才兴粮工程,制定实施人才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积极推进行业职业技术教育,加强校企联手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全行业培训千部职工27万人次,9171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五、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
各级粮食部门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严格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深人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第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粮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粮食流通工作“四同步”一起抓。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肃查处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国家局组织开展了以知纪、守纪、执纪为主题的“党的纪律学习教育月”活动。各地粮食部门加强党的纪律教育,积极参加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国家和省级粮食部门加强调研指导,上下联动,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纪念“四无粮仓”创建60周年活动为契机,大力传承和弘扬粮食行业“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精神和“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光荣传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召开全国粮食系统文化建设座谈会,积极推进粮食文化建设。各级粮食部门在机关政务事务建设、行业社团组织管理和老干部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文章内容如有错误,欢迎来电指正。本文由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